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孟小晓的不屑 (第1/2页)
明代南京和北京两所太医院并立,但由于皇帝居于北京,故南京太医院的地位和规模都远逊于北京太医院,受北京太医院的管制,有“太医院”之名而无其实,成为北京太医院失意医官的左迁之地。 “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共医事”,太医院不但承担着为皇族宗亲的诊治,还负责全国医生的管理,考试和选拔,相当于后世的卫生部。 南京太医院的下属有两个机构——惠民药局和生药库。 所以惠民药局牵头举办的医士大会,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太医院物色年轻人才,以作为太医院太医来源除世家子弟外的一个重要补充。 本次大会承办商意外的从常年与惠民药局合作的南和药行,转到了江宁县的孟氏药行。 孟氏药行出手阔绰,不但承诺承担所有医馆往来南京的路费,而且为每个与会的江南名医准备了一个大红包。 当然参加医士大会对于各大医馆除了这些可见的好处,其他隐藏的福利更是多多,除了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外,也是一次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明代出版业发达,各行各业都有专业的工具图书出版,医书自然也不例外。 但这类工具图书与小说话本相比,虽可以让作者扬名天下,但市场太小,又没有版权法保护,盗版肆虐,所以大多数书行是不愿意出版的。 但如果有金主赞助就不同了。江南的各大名医们就借着医士大会的机会来南京寻觅金主,好让他们的呕心沥血所著的医书可以传世。 今年的大会更盛从前,不仅许多江南泰斗级人物纷纷出场,就连传说中李时珍也星夜从蕲春顺长江而来。 本次医士大会的举办地由惠民药局提供,就选在了太医院正堂的南厅。 志得意满的孟宝庆和孟小晓父子早早来到现场,这次孟氏药行下了大血本,他们一定要借此机会把药行的名气打出去。 不用在缩在小小的江宁县,进军整个应天府甚至江南都不再是梦想。 “孟掌柜,正是辛苦辛苦了。”惠民药局大使张万和满面红光的接待着今日的大金主。 隆庆朝以后的定制,太医院下属惠民药局设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南京惠民药局只设大使。 张万和这个大使品秩九品,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 今年的医士大会办的热闹,给他大大涨脸,张万和是打心眼里高兴。 孟宝庆满脸堆笑的迎了上去,“张大使,您才是真辛苦了,听说您天不亮就赶来了。” 张大使假假谦逊道:“我这都是职所当为,职所当为,呵呵。” 说着他把目光转向了孟宝庆身边的一位面目俊朗的年轻公子,疑问道:“孟掌柜,这位是?” 孟宝庆微微一笑,说道:“这是我那个不成器的犬子,小晓,还不见过伯父。” 孟小晓一抱拳道:“小晓见过张伯父。” “这就是孟掌柜你的那个儿子,真真一表人才!”,张万和擦亮自己的眼睛,有点不敢相信。 獐头鼠目的孟宝庆是怎么能生出这么个器宇轩昂的儿子。 “对了,听说孟公子大前年是中了应天府的举人的?” 孟宝庆呵呵笑了笑,说道:“犬子不才,上届得幸中了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七名。” “嚯,那令郎真可谓年轻有为呀,听闻孟公子还拜了江西的儒学泰斗章先生为师,想来明年春闱必能如愿得中两榜,成为一等一的进士公。” “哪里,哪里...是章先生错爱了。”孟宝庆脸上藏不住的得意。 这边还在相互吹捧,孟小晓嘴角含笑耐心的听着。 忽然,孟小晓的视野里出现了一条雨过天青色的长裙,袅袅婷婷而来,他的目光不由的一窒。 “师父,今年的医士大会就在这里举办了。” 林允儿像只百灵鸟一样,雀跃着带着方华和利玛窦来到了太医院南厅。 方华目光四周扫了扫,现场人已经来的不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但即没个主持人活跃气氛,也没个具体章程安排流程。 “也不怎么样嘛,”方华不由瘪了瘪嘴。 孟小晓远远的看着这奇怪的三人组合,不由心中起了一股无名火。 庆余堂的事情老爹已经告诉他了,一开始他也是不支持老爹用这样的方式收购庆余堂,倒不是他反对孟氏扩张,而是怕这样会伤了他和林允儿的情谊。 孟小晓和林允儿打小认识,一起在太医院做过几年小医生,勉强算得上青梅竹马。 后来孟小晓决定专心走科举路,便从太医院退学了。 有明一代虽然身份户籍制度严苛,但传到万历朝,许多东西都几近成为摆设。只要医户家能找到人把自己后面的位子补了,太医院才不管接班的是亲生儿子,还是路边随便捡来的养子。 而且只要考中举人及以上,本来的差事也可以得到豁免。 所以孟小晓的养兄弟接了他的班,他自己从童生一路考了上来,倒有好几年没正经见过林允儿了。 不过林允儿花容月貌一直收在他的心里,正思量着让老爹去林家求亲,却不想半路杀出了那么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