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回忆_第四章 进藏之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进藏之旅 (第2/2页)

驶出甘肃,驶进青藏高原,下一站我们到达西宁。

    青海西宁,是T27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站,到了这里算是真正进入了青藏高原。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我们早早的等在车厢门口,“西宁站到了”,我们几个鱼跃而出,争先恐后的呼吸第一口高原的空气。对于准备不足的我们,没考虑到高原与老家的温差,微风吹来,穿着短裤短袖的我一阵寒意,想不到能在9月份被冻着。不敢多呆,我们买了些火腿肠和大饼便回到座位上。因为西宁站足足要停靠20分钟,听说是要给从LS出来的列车让路。我便百无聊赖的刷起了网页,青海湖、可可西里、藏羚羊,也不知在路上是否有缘得见。列车启动,时间也到了晚上,这次车厢内变得空旷了起来,吃过晚饭后,我们发现车厢里80%的座位是没人的,心想:‘这下晚上可以躺着睡了。’期间经过了德令哈站,并无太多的印象。

    到了半夜正在休息,被一阵寒意惊醒,手机依旧没有信号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隐约记得下一站是格尔木。列车正在爬坡,海拔越来越高,车厢内开始供氧,在西宁下去很多人,导致车厢温度骤降。没办法便从行李箱取出了外套,而后便又睡下了。可能是供氧的原因,人们睡得很沉。随着到达格尔木,才慢慢醒来,这时候有些人已经出去透气,但是很快便回来了,凌晨4点多,2000多米的海拔温度非常低。这时候车厢里的一位务工的大哥突然求救,原来他在流鼻血,止不住的那种,乘警、乘务赶来,经过简单检查后,那名大哥在格尔木被遣返了。因为过了格尔木后列车要翻越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如果坚持赴藏可能会有危险。列车在格尔木停留20分钟,更换车头,听说是为了翻山提高动力。

    列车缓缓启动,翻越唐古拉后便进入了XZ的土地,在翻山时建议休息,因为高海拔原因头会很痛,胀痛的感觉,眼睛也会很不舒服。迎着朝阳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进入了雪区,朝阳中的高原河流风光特别美丽,像一条条发光的丝带。我们几个吃完泡面,便目不转睛的盯着窗外,希望可以看到藏羚羊,但是很可惜国宝与我们无缘。到了中午这时候阳光正好,天上的云朵亮得像是镶上了银边,在和风吹拂下,它们悠然浮荡着,洁白的云朵与我们是那么近好似触手可及,列车疾驰,大片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地,起伏的山丘,车厢内的我们感觉此刻窗外的时间好像静止了一样。面对这样的场景,感到心里无比的安宁。

    “看啊,雪山,好漂亮!”

    随着一声惊呼,顺着对面的座位上一位美女校友手指看去,巍峨的雪山好似矗立在天际,对于从未看到过雪山的外地人来说,洁白高崇的雪山是多么的美丽和神圣。

    下午两点左右,列车驶入那曲站,在这里列车并未过多停留,这时候车厢内多了些当地的居民。身着藏袍,一边的袖子随意的在身边晃,束起的腰带,一顶藏式帽子,穿着皮靴,黝黑的皮肤,脸上的高原红,每一样都彰显着游牧民族的特点。热情的老乡给我们拿出了自己的风干牛rou、奶渣,那曲的风干牛rou在整个XZ都是很出名的,风干牛rou看起来跟牛rou干一样,吃到嘴里没有调味料的味道,一种天然的味道,唯一不好的地方是有点废牙。跟老乡聊过才知道这就是拉下来的牛rou直接风干的,没有什么其他加工,怪不得味道纯正。奶渣说实话非常好吃,也是有点废牙。

    这时窗外印入眼帘的是一群群的牦牛和黄羊,少说得有4、500头,看着他们悠闲的吃草,旁边偶尔有骑摩托车的牧民,看着这样的画面忽然间感觉自己体会到了些古人归隐山林的初衷。藏族老乡这时说:“这得有300亩草场呢,山脚那几头可是野生牦牛,凶得很。”

    已经过了40个小时,有的校友忍不住问乘务员还有多久到,乘务回答说:“过了前面那座山就到LS了。”LS马上到了,经过40多个小时的车程,看来沿途这么多的风景,终于要抵达目的地,心里不免有些激动。下午6点多的天跟家里4点的天一样,阳光还是那么刺眼,列车经过隧道,LS站出现在大家眼中,曾经幻想过多次的LS,睡梦中多次梦到的LS车站,到了。

    LS火车站很大,很干净,感觉比庄里的强。随着“LS站到了”的广播,我们收拾好行李,第一次踏上了XZ的土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