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老夫自地府归来【求追读】 (第2/2页)
想必这段经历大家都有所了解。” 宋濂自顾自地介绍起来,他的一生堪称传奇,自小聪敏好学,有着神童之称。 但他求学的经历,的确艰难万分。 “太史公读书之难,读书之勤,我等实在佩服……” “佩服!” 本来是询问那什么呕心沥血之神作的,但莫名其妙就转变为励志故事了。 一众宾客还纳闷,但花花轿子嘛,众人一起抬才抬得高!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老头子胡子都飘起来了,赵城也没好意思揭穿他。 “其实在那时候啊,老夫就有一个为天下人著书的梦想。” 宋老先生语气一转,莫名间就变得高尚起来了。 这回,还没等众人称赞一番,老头子自顾自地说起来了: “在老夫读书的时候啊,老夫就觉得这些字太过笨重,不易认,也不方便写…… 因为老夫读书很难,老夫就想着让天下人读书的时候变得简单些,能不能让这些字变得灵巧一些,书写更简单,认识更方便……” 宋濂身上仿佛有种光,很亮,一时间连赵城都不确定他是编故事,还是说真的。 有种“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既视感! 听着宋太史公的话,宾客却是莫名安静下来。 让天下人读书更简单! 这样的宏愿自然是无比伟大的! 因为自己读书难,所以想着让别人读书简单点。 这样的情怀,也是无比珍贵的。 但是,他们这些人,谁不清楚读书人的地位?谁不明白读书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位? 不就是读书难嘛! 若读书不难,人人都是读书人,那不就等于人人都不是读书人了吗?! 正如赵城曾经所猜想的那样。 有人为太史公的崇高地位和理想所倾倒,也有人在担心自己、担心自己祖祖辈辈的基业会不会被动摇…… 当然,也有不少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不嫌事大! 比如,巩昌侯郭兴,满脸笑意地看着各方。 若太史公让天下人读书更容易,那绝对是造福天下苍生的事。 至于动摇了谁的根基,挖了谁的蛋糕? 巩昌侯也心知肚明! 反正不是他的。 当今朝堂上的大多数武将侯爵,基本都是穷苦农民出身,依靠显赫军功才实现了阶级跳跃。 天下人读书难不难,这和他们可没啥子关系。 或者从某种方面来说,这对他们特别有利。 至少,削弱了士大夫的恐怖地位。 从这个方面来说,当今圣上怕是会全力支持推广太史公这部呕心沥血之作! “本来老夫几十年的时间里是想从俗体字方面入手,看看能不能让汉字都俗体化, 但老夫努力了几十年,终究是痴人说梦, 可就在老夫准备放弃的时候,太子殿下给老夫看了一些神文, 那些神文太过玄妙,一笔一划之间皆具天地至理,妙不可言。 老夫受神文启发,结合几十年的努力,创作了这本《新华字典》…… 如今,因这本《新华字典》之功劳,老夫自地府归来,倾尽余生,当以此字典造福天下万民。” 老先生越讲越神奇,越讲越离谱,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太子殿下获得一本神书,这在朝廷不是啥秘密。 神书上记载着神文,在恒河里。 太史公是太子殿下的老师,学生请教老师,这也正常。 但你说你受到神文启发,创作了一本神书,然后这本神书保佑你,让你死而复活…… 你骗鬼也不能这么骗啊! …… 这故事很离奇,但也很简单。 起码,太史公从棺材里爬出来,这件事千真万确! 至于故事有没有人信,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赵城可以肯定,应天府的那位一定不会信。 真相是什么,重八大帝心知肚明。 不过,大帝还在疑惑,宋濂这老匹夫究竟是如何逃出生天的? 他解了鹤顶红的毒? 还是根本就没喝下去…… 至于会不会是手下阳奉阴违,朱重八一点都没怀疑。 哼,洪武大帝这点识人能力都没有,他还混什么! 如果这个故事传入应天府,传入朱重八耳里,他一定会有新的猜想。 宋濂这混蛋手中有《新华字典》,那逆贼赵城就一定参与了这件事。 洪武大帝不傻,在场的大人们也不傻! 很多人相视一眼后,都保持了沉默。 甚至那位巩昌侯,总会绕有深意地看向赵城! 赵城低着头,喝着酒,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或许是如何处置宋濂? 或许是如何逃出武昌? 又或者在思考是宋濂这个老家伙到底有什么目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宋濂还在讲故事,讲安排,讲部署,讲自己如何将这本神书的内容推广出去、造福天下万民。 当场就开始招募合作伙伴,准备大干一场。 至于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也心知肚明。 但他还是这样说了。 赵城救他,他帮赵城推广简化汉字。 这是交易。 从某种方面上来说,他不欠赵城什么! 至于会不会和赵城撕破脸皮,赵城会不会杀了他…… 这些问题,他也害怕。 甚至,宋濂还怕赵城突然跳起来,当场直接杀了他。 赵城一杯一杯地喝着酒,脸色变得深沉,眼眸深处还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