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章 忠心为国!  (第1/1页)
    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正文卷第四百四十章忠心为国!永隆十一年。    李重从鄯州运回来了大量的钾肥。    这大量的钾肥的话,目前,也只能是先在自家的地里先试试了。    好在……    这些年,李丽质她们倒是买了不少的地。    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都有。    说实话。    李重觉得,这土地兼并肯定是不好的。    可问题是……    好像她们不买,别人也会买。    那倒还不如她们买了算了!    只要不是强买强卖,那李重觉得,问题也不是很大。    张遂没有种过地。    好歹也是县令之子,又何须自己种地?    不过……    今天的话,即便你是县令之子,也没用。    也得进地里来试试。    当然!    也是有一说一。    这开着蒸汽拖拉机种地,说实话,也根本不会觉得太累就是了。    只花了几天的功夫。    这上万亩的地便是种完了。    如果不是今年加入到了种地当中,李重都不知道,这公主府加起来,竟然能有这么多的土地。    亏得他还一直都跟别人说,土地兼并,并不利于国家。    不过……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    因为这有时候,土地兼并也是有好处的。    毕竟……    这自耕农最大的缺陷,就是种不好自家的地,而且抗风险能力极低。    如果能把他们的地都收拢起来,给有能力的人去种,那自然而然,这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地提升。    当然!    只是如此一来,这些已经失去了土地的自耕农今后必将成为别人任意宰割的对象。    因为你什么都没有,你根本没有能跟别人谈判的资格和筹码。    就看收拢了他们土地的那些人,做得狠不狠了。    以后粮食说涨价就涨价,你还不得不买人家的。    那你说……    能把这些地还给他们么?    说实话,好像也不能。    因为说不定即便是还给了他们,到时候,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他们还是一样会走上相同的道路。    关键……    这种地它是真的不赚钱!从古至今,历来如此!    如今……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尽可能地去创造更多的自由的工作岗位。    毕竟……    你看像后世,年轻人他也不种地,即便家里有地,很多人也都荒废着,根本不种。    但是!    凭借着在外打工,他一样还是能养活自己。    这发展商业!    就显得尤为必要!    还有这第三产业——服务业!    在地里了解完了自家有多少地以后,李重又向家令打听了一下其他人家里又有多少。    只能说……    其他人家里也不少。    好吧!    李重也无话可说了。    不过想想的话……    他们被太上皇、太太上皇,乃至如今的陛下宠信这么久,才一万亩,这确实有点少了!    】    毕竟……    他们可是被宠信了将近七八十年了。    这才土地上万,这着实是有点少了。    像历史书上写的太平公主,可能才一二十年,估计就已经是他这个数了,不,甚至比他这个数,肯定还要多得多。    毕竟诗歌上都有说,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他这一万,跟太平公主的直到南山不属人比起来,应该还是差远了。    回去后……    李重便让公主家令再去打听一下,然后给他做一个表,看看,这大唐的世家贵族们,家里分别都有多少地。    这倒是为难人家公主家令了,虽说,他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知道别人家有多少地。    但是……    这打听人家地有多少,这事还是不太好办。    但李重都这么说了,那他也只能是去照做了。    反正……    就尽力!    通过这,李重也是可以大概地了解到目前整个社会的走向。    只能说……    最后打听下来,应该说,还好。    至少……    并没有出现那种特别特别多地的。    你就比如说像明朝的那些。    另外……    在封赏封王这一块,李象也基本上能够做到很克制。    最后……    李重干脆也是又给李象写了一封奏疏,大意就是说,土地兼并如今已经是这么一个情况,接下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加深,然后,接下来该怎么办。    事实上……    李重觉得有必要要给官员名下的土地,都偷偷地编一个小册子。    倒不是说,就不让你买地了。    而是……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为大唐今后制定国策,提供一个依据。    不知道户部那边是否会有相关的数据。    又或者说……    世家贵族在买卖土地的时候,即便是买卖的过程,说不定都能给你给隐匿下来。    然后……    李重也是想着,要不……    从今开始,给洛阳,也就是河南道,进行一次土地丈量?    有时候,当你出现了问题了,再去进行土地丈量,那可能也就晚了。    李象这边收到了李重的奏疏,也是当即便命人进行了土地清丈。    主要是想要了解一下,官占了多少,然后民又占了多少,富商又占了多少。    要是民占得过少了,那这将来指定是要出问题的。    那他们也就需要在问题发生之前,说不定,就要提前颁布一些政策,比如说,什么级别的官员的名下的土地,不能超过多少之类的,用来限制一下。    即便可能,这种限制,也支撑不了多久,但至少,他们已经是努力过了。    永隆十一年。    洛阳。    在李象登基以后的第十一个年头。    李象也是忽然搞起了整个河南道的土地清丈,这也让不少官员有点摸不着头脑。    毕竟……    这都是毫无缘由就发生的事啊。    也没有哪个臣子在朝中说提议要这么做,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陛下怎么好端端的,就要搞这个。    而且……    关键是,还想要查他们有多少。    这……    那他们当然不乐意。    这立刻就被臣子们给驳回了。    李象也觉得这难度好像有点大。    不过……    也无所谓了,那就先清查能清查的,而且……    再把最近十年的土地交易的契约,包括土地交易的数量,都列出来。    事实上,通过这个,也能够多多少少地了解到一些信息。    李象随后便命人去做这件事。    什么叫做柱国,这就叫做柱国,明明自己家有那么多的土地,结果,却还是来告诉自己这些。    李象也只能是跟李恬说,以前,他误会他阿耶了。    他阿耶是真的忠心为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