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就这样度过_十三 关于南北地区差异(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三 关于南北地区差异(下) (第1/1页)

    南北地区差异的是多方面的,除了食物,其他各方面差异也很大。

    南涝北旱。中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南方地区多雨水,河流密集,因此不怎么缺水。南水北调,解决了北方广大地区的用水问题。北方的主要发展沿着黄河一线,黄河经常泛滥成灾,而有时却水量不足,我们几千年间一直在和黄河较量,等到新中国以后,才真正降服了这条河流。

    在文化方面,北方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这一点和历史有关,也与地理有关吧。最早时期我们就是从黄河流域发源的,开发比南方早的多,当北方有了几十万人口的大城市时,南方依旧还是蛮荒之地。北方经过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发展,比南方发展更快了,这个时候迎来了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占领北方广大土地。汉人被迫南迁,然后南方开始崛起,等到南宋时期南方才正式超过北方。等到明清时期,论经济方面,北方早已不是南方对手。

    北方平原较多,沃野千里,适合机动作战,更利于作战,调兵。南方地区水网密布,很难大规模调兵,因此南方一般比较分散,很难形成大的政治中心。一般来说强盛王朝都会定都在北方,更利于统治全国,南方形成的一般都是割据政权。南方不利于养马,在古代,马是十分重要的作战利器,这种武器,只有北方适合,草原民族有马。因此进可攻,退可守,而南方没有马,不能对北方造成致命性打击,因此才很难形成大一统王朝。自古以来从南到北统一全国的只有明朝,明朝能统一全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蒙古人让南方养马,全部便宜了朱,最终形成了从南往北的大一统王朝。

    不过由于海运的发展,对于出口等方面,南方比北方有更大优势,由于气候影响,南方的水稻能形成一年两熟到三熟。对外交流比较多,商业氛围更发达,等到近代,经济方面已经全面超过北方,改革开放也是从南方开始,然后辐射全国,北方才慢慢吃到了改革红利。

    在工业方面,北方以重工业为主,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南方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造成这种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中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中国南方多稀有金属、贵重金属和有色金属等高端工业原料,但缺少煤炭、石油等基础工业原材料,而南方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选择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rou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建筑方面,北方比较粗犷,大气。长城,兵马俑,京城,各种大院,颐和园等。南方来说一般比较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比较出名的就是南方园林。布局精致,错落有致。这两种风格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产物,北方受儒家思想影响,北方皇家宫苑体现着严整与规则,讲究对称秩序,表现出一种强烈崇闳严肃美的艺术效果,其造园风格受宫殿建筑风格影响以及精神需要所制约。江南士大夫文人园林体现了老庄佛禅混为一体哲学内涵。在这样的园林境界中,文人士大夫所获得的不单是身心之乐,而且能够寄他们的精神理想。

    当然由于南北交流的越来越深入,现在的南北差异化越来越小了,全国慢慢步入统一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也开始慢慢统一。或许将来这种差异将会消失,最终形成统一的局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