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 凤栖城的战略地位 (第2/2页)
一半,但人口却只有琴海之南诸侯国总人口的1/6。 6百多年前,琴海北的各海岛都还是蛮荒之地,人迹罕至。除了一些野人部落,没有城邦。更不要说国家。都是山川多瘴疠,旅客少生回之地。 很多岛屿山峦叠嶂,江河纵横,森林茂密,动物繁多,再加上气候炎热,多雨潮湿。都是没开发的烟瘴之地。 周叙看书上的记载和描述,瘴气是有颜色、有形状的。 大多数是灰色、黑色甚至花花绿绿的缓缓往上冒,遇到小风就会像帐幔一样左右来回摆动,遇见瘴气必须及时躲避,否则轻者发病重者丧命。 直到胤朝末期,若夏大陆在南方鞣人的屠刀威胁下。 大量若夏大陆人迁移往万岛海域各岛。才让如今的万岛海域发展起来。 就算经过了600多年的开发,如今都还只是开发岛屿的沿海地带,很多岛都没有深入岛内。 万岛海域各岛屿恐怖的瘴气如今都还让来自于南方的旅人受不了。 就算生活在当地多年的土著民族也还深受影响。 土著居民经常划定瘴区,各地都流传着“要走某某坝,先把老婆嫁。” “要下某某坝,先把棺材买下”等谚语,标出瘴气区域,让大家识别回避。 对于很多诸侯国来说,国力强大在于人口而不是国土,其实很多诸侯国,别说万岛海域内的土地了。他们自家都还有大片土地没有开发呢! 对于侵占万岛海域的领土,多数南方诸侯都兴趣不大。 他们更在乎的是人口。人口多才意味着强大和收入高。 而且这些南方诸侯国的人适应不了北方岛国的湿热气候。 占领了,官员不愿去,百姓不愿去。不能好好开发获取经济利益的话,占了干嘛! 还要花钱派兵驻守管理。 但是兰雅国除外,兰雅国在扩张领土的问题上,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不遗余力。 管它有没有用,只要是领土,就想方设法先划到自己的盘里再说。 兰雅国王室,心怀大志。 要的是一统天下,而不是贵族们过得好就满足了的。 用其他南方诸侯的思维来思考兰雅国的国策战略,就大错特错了。 意识到这一点,自然引起了琴海北诸国的紧张。 璇矶郡半岛就如同一把深入琴海的尖刀。 而凤栖城的凤栖港如刀背的那个尖角,正对这晨阳国,而凤栖港还是一个深水港。 而刀尖的屏城,渡海过去就诗巫国。 历史以来,凤栖海峡就是琴北各岛国和若夏大陆往来的交通要道。 在胤朝末期,一批又一批的若夏大陆人跨过凤栖海峡,前往万岛海域避祸谋生。 凤栖港就被镛朝划作了自由港。 到了镛朝时期,万岛海域上的各岛人通过凤栖港进入若夏大陆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 并且进行贸易,琴海海域也因此变得繁荣和兴盛,商业发达起来。 从9王之乱后,镛国周边的国家都默契地一起瓜分镛国。等镛国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晨阳国等国人才惊然发现,兰雅国把路开到家门口来了,残暴的兰雅可以随时打上门来了。 如果璇矶郡被兰雅人完全控制,特别是控制凤栖城的凤栖港。 兰雅人训练起海军来,那么琴北各岛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首当其冲的是晨阳国。 晨阳国就在凤栖海峡的正对面嘛! 所以晨阳国等国才都在凤栖港有租界有驻兵,并致力于限制兰雅控制凤栖城,控制璇矶郡。 而琴海西岸是诗巫国,诗巫国东面与兰雅国接壤,但却是绵延几千里高耸入云的惊那岭,只有两条惊险难行的孔道进入诗巫国。 但这两个孔道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守住两个孔道的关口,兰雅国就难通过陆路进入诗巫国了。 但从凤栖港,从屏城通过海路却是可以直达金兰江口,沿金兰江逆流而上可直达卧麟城:诗巫国的都城。 如此,诗巫国也在凤栖港有租界有驻兵,并协助晨阳国协防钟北山一带,也是害怕和防备哪一天兰雅国的水军从凤栖港,屏城出发去打诗巫国。 所以不能让璇矶郡落入兰雅国手上,当然最好是让璇矶郡不属于任何一个强国。 保留璇矶郡中立的地位作为各国的缓冲区,是这些琴海北的岛国在凤栖半岛的海路能到达的国家的共识。 这是周叙研究凤栖城的地缘政治得出的结论。 镛国需要学习在世界殖民主义大扩张时期的泰国,在几大强国之间周旋,让国家作为缓冲国得以保持独立,不被吞并。 周叙需要利用各诸侯国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步争取回镛国的权益。 隗阶和罗泽到来,开始从兰雅人的手上接手王宫和凤栖城。 兰雅国改变了国策,自然就不干涉镛王作出的册封了。 不用姜时跑离国去册封,离国国主亲自带着的一支5万精锐骑兵开到了凤栖城。一是监督兰雅国和平交接。 二是来受封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