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 (第1/2页)
英俄尔岱最终还是死在了朝鲜。 本身就中了铅弹,再加上年岁不小,没有当场横死,生命力就已经极为顽强了。 尽管英俄尔岱先前也随军攻克过汉城,但那一次是汉城是不战而得。 此番想要逃亡出去,伤势严重是一点都不可能的。 只有他麾下的白牙喇如同一帮亡命之徒,杀的朝鲜士卒溃败,突围出去。 这事成了,也算是没成。 当英俄尔岱的尸体摆在李倧的面前,又得知有清军士卒跑出汉城去,整个人都暴跳如雷! 沈器远、金尚宪、崔鸣吉等跪在一旁请罪。 昭显世子看着清军使者的尸体,整个人都懵了。 他可是亲眼见识过了清军有多么的强悍。 至于锤匪,那都是在传言当中的。 “父王,我们应该立即向清廷请罪,方可挽回局面。” 听着昭显世子的话,不仅朝鲜王李倧懵了,几个重臣也都懵了。 这是一个将来掌管朝鲜的王该说的话? 他们这群人对于满清可一直没有好感。 大明才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心中的天朝上国。 现在大明被大夏取代了。 尽管有人不认,向着复明的事,可依旧是看不上满清的。 堂堂世子说出这种话来,当真是让人失望啊! 李倧眼睛微闭,然后招手叫太监给大家倒酒压压惊。 金尚宪眼皮子直跳。 他生怕李倧为了给清廷一个交代,给大家灌下鸩酒。 沈器远对王上此举内心也表示怀疑极度怀疑。 毕竟此时喝酒实,实在是有点不对劲。 待到几个人喝下之后,李倧挥挥手,叫他们下去休息。 现如今清廷使者死了。 朝鲜只能被动上了大夏这艘船。 要不然哪有他的容身之地? 哪有什么有利的选择,不过是逼迫他主动站队的手段罢了。 李倧只能期待着贺今朝,会像照顾琉球国一样照顾他。 待到几个臣子一同走出宫殿后,昭显世子突然吐出一口血来。 身体控制不住的瘫倒在地。 紧接着便是七窍流血, 不等他嘴里吐出一句完整的话,便直接死了。 世子突然暴死,搞得沈器远等人皆是大惊。 倒是金尚宪率先明白过了,王上他不满意自己这个儿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心想要投靠清廷,故而赐鸩酒赐死他了。 崔鸣吉吓得瘫坐在地,整个人身体软的不行,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也喝下了鸩酒呢。 总之,朝鲜世子死亡,对于朝鲜是一件大事。 李倧很快就再次派出使者告知汉城之事,请求大夏进行援助。 并且因为昭显世子被清军使者杀死,他特意请求大夏皇帝贺今朝,派使者前来册封他的次子凤林大君为王世子。 作为副使的沈器远得知后,心中忍不住感慨。 王上的政治斗争经验还是极为丰富的,愿不得他能政变成功,又几次平定叛乱。 硕托听闻清廷使者杀了朝鲜的昭显世子,然后他们王上才被迫反击的故事,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这种说辞只能糊弄一下朝鲜底层的民众,让他们把仇恨的目标全都放在清廷身上。 原来不止大清之间会父子相残呐。 但总归事情的发展真如他预料的一样。 朝鲜这件事办了,但又没完全办成。 朝鲜现在直接关闭了在义州的互市点,并且抓住满清的商人等一系列事情。 朝鲜对外宣称的理由便是清军使者英俄尔岱毒杀昭显世子等等。 消息被英俄尔岱的人送到盛京后,多尔衮本就对旅顺失守极为愤怒。 他们是不是觉得旅顺根本就不可能有明军过来,以至于让他们出现了错觉,认为锤匪也不会来此。 紧接着便是锤匪船只登陆仁川,一副要与朝鲜重新建立外交的模样。 从而斩断大清补充物资的廉价市场行为,更是让多尔衮感到十分的棘手。 因为大清国内本就不怎么擅长生产,而是靠着劫掠大明与朝鲜,进而补充自己国内的贵族们奢华的生活。 朝鲜北部本就是土地贫瘠,草木难以生长,春晚秋早,耕作时间短。 受到小冰河影响,百姓生活贫苦,饿死无数。 然后生子十岁就要赶出去自立门户,潜越采人参,伐木,打猎。 尤其是人参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一路上涨,作为大清的重要来源,他们用人参和银子换取朝鲜的缎匹、棉织物、米、纸、胡椒、苏木等清缺少的生活用品。 朝鲜人再利用清廷的货物,向日本走私。 说到底,还是皇太极想要利用朝鲜,出手也不够狠辣。 他对待朝鲜人越境犯罪偷挖人参之类的,多是抓获后将犯人送回朝鲜,派人同国王一同审理。 待到多尔衮入关之后,宗藩关系要树立政治威信的需要。 加重了对朝鲜的压制,除了斥责朝鲜地方官之后,犯人犯罪严重的直接就地斩杀,根本就不搞那一套虚假流程。 多尔衮也知道朝鲜难以提供诸多日常用品,以前也都是靠着同大明走私的转运。 现在这条路被锤匪控制住了,朝鲜又发动叛乱。 这么多年来培养的昭显世子,让他改变立场,认同大清,结果嘎嘣死了。 多尔衮对于这件事极为愤怒。 为朝鲜培养一个亲清的接班人,那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至于朝鲜王次子凤林大君在盛京,那就是主打一个吃喝玩乐,乐不思蜀。 推这个废物上去,多尔衮都没想过! “朝鲜绝不允许有失,旅顺也要夺回来。”多尔衮看着周遭议政的诸王。 济尔哈朗率先开口道:“阿巴泰大败,损兵折将十万余人,现在家家挂白,抚恤未发,我军再起战事,前往朝鲜,纵然打过去,又能抢掠多少东西? 现在是没有大明商人与朝鲜发卖货物,我们前往,除了得到一个残破的朝鲜,还能得到什么?” “旅顺就不顾了?” 多尔衮有些面色阴沉。 豪格其实也主张杀进朝鲜,叫那帮狗东西长长记性。 但是多尔衮现在开口,他出奇的忍住了,看着多尔衮怎么搞。 就在众人僵持的情况,一直坐在原位的代善出声道:“洪承畴,你怎么看?” 洪承畴瞥了代善一眼,听着一旁的翻译,随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