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辽人弑主 (第2/2页)
辽民没有迎来救世主,反倒迎来了对他们更加压迫以及歧视的政权。 他们还不如投降蒙古人,至少兴许还有机会在蒙古那里成为,变为人上人! 满清***执政,对待百姓属实是更加不当人的cao作。 多尔衮执政后,本想着大展宏图,可内部声音不够统一。 外部又有巨大的军事压力。 连带着贺今朝分裂大清满汉政策的一贯下发,底层的温顺的们也开始搞事情。 多尔衮顿了顿又说道: 「海州等地还得派人前去防守,绝不能让武大定等人顺利进攻,威胁辽阳,亦或者渡过辽河,配合李定国夹击广宁北镇。 多铎,此番你带领两万人前去同武大定对阵,他作为侧翼,人数也不是很多。」 多尔衮能派出去的统帅,也不是很多。 像济尔哈朗目 前还得站在顺治旁边,以防止多尔衮的势力突然发难,或者说是相互制衡。 别看都要到了危急时刻,想要当皇帝的脑子,都是不正常的,会干出许多不符合逻辑的事情来。 不要以为到了危急时刻,大家要团结一心,共同抵过难关。 几方势力多是想要干掉其余势力,只有我真正掌权,才能带领大明/清走向强盛。 多尔衮面对这个烂摊子,也没有想着要称帝的事情。 而是要积极把大清各个力量都凝聚在一起,用来抵抗锤匪的军事威胁。 但目前而言,他布置下的陷阱,又失去了一个。 一想到这里,多尔衮就觉得头疼。 面对锤匪的战事,接连损兵折将。 单纯的粮草运输,半路上的损耗,就让他心疼不已。 一旦丢失了海州等地诸王的庄园,那就更没有人听从他的命令了。 所以他才会派多铎去护住大家的利益。 范文程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守城面对锤匪是没有什么优势的,那就只能打野战了。 尤其是红夷大炮运输困难,不容易跟上。 多尔衮再次站起身来,走向地图,仔细观摩,广宁等地是绝对不能丢的。 一旦丢失,锤匪的兵力就能压到盛京周遭。 本来田地里收成就极为困难,一旦被他们压制,那想要种田回血也就难了。 况且他们本就不擅长种田,而是多靠着抢掠明军以及百姓,还有走私等,才能维持住养这么多士卒。 努尔哈赤定下的亦农亦兵,完全是按照大明模式走的。 现在因为征战,八旗士卒一般没法种地,只能一直都在前线待命。 这几年大清的战事都没有停过,早在松锦之战的时候,皇太极就撑不住了。 现在更加完蛋。 待到众人退却后,多尔衮留下多铎,叫他莫要放松警惕,万一粮草供应不及,可以就地取粮。 多铎明白他亲哥的意思。 那片需要防守的土地几乎全都是大清高层的农庄,与其便宜锤匪,不如自己先用了。 绝不能因为顾及什么,就错失良机。 有什么事,多尔衮在朝堂内给他顶着。 待到众人走后,大玉儿手里挥舞着团扇,询问最近的战事局面是否极为恶劣? 在清廷而言,反倒没有什么女子不得干政这种。 况且有大玉儿的儿子顺治在外,她很是在意自己儿子皇帝的位置能不能坐稳。 如今的局面,也只能靠着多尔衮力挽狂澜。 多尔衮对于大玉儿也并没有多少隐瞒,或者说没有必要,双方之间的信息总得及时沟通。 免得出现什么差错。 尤其现在是主少臣强的局面。 大玉儿悠悠的感慨一声。 作为皇太极的枕边人,有些人和事,在两人事后等d或者皇太极进入贤者时间的时候也会说。 作为皇帝,身家性命已经是百万千万人的衣食所在了。 皇太极当了皇帝之后,尚且要亲自冲阵。 可是贺今朝直接把叫数个将军分别出击,他坐镇后方治理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打仗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双方的士卒等待着进攻,等待着吃饭睡觉,等待着行军。 只 到了战场上火并的时间反倒是算不得多。 可就是这些后勤干的事,贺今朝麾下的大夏士卒要吊打满清的后勤供应。 多尔衮对大玉儿夸赞贺今朝感到不解,连忙询问缘故。 大玉儿摇摇头,看着多尔衮道: 多尔衮与大玉儿之间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可说。 连小玉儿都是皇太极为了加强同蒙古关系,以及监控多尔衮,应塞给他的。 此时听大玉儿表态,多尔衮也明白了两黄旗主要将领的意思。 谁都不想大清完了。 锤匪在辽东表现的过于凶悍,可以说把他们都给凝聚在一起了。 外部的压力可以极大的缓解内部的矛盾。 李定国的捷报迅速传到了京城。 贺今朝听完之后点点头,不说举全国之力,单是两省之力就能够支撑这场战事长久的进行下去。 反观满清,多尔衮根本就耗不起。 徐以显捏着胡须笑了笑: 这种猜疑裂缝一旦形成,甭说几年,就算是十年也无法弥补,只会更加的恶劣。 贺今朝对于辽东的战事并没有过多关注,他相信经过这么多年战事锤炼的大将们。 可以说,贺今朝把手中的全明星阵容都给派出去,只留下几个人分别镇守周遭。 要是这都灭不了满清,贺今朝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贺今朝又想起一件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