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景:BJHD区白石桥附近的名竹茶楼 (第4/5页)
品以上是白玉,其中,一品武官是羊脂白玉翎管。其它材质还有:琥珀、象牙、碧玺、水晶、琉璃、砗磲、青金石、金和铜等。其它材质翎管的用途,因历史文献资料缺乏,我也还在研究之中。” 白面书生:(不解地问)“怎么?这些材质的翎管的用途,你这样的收藏大家都还在研究?” 于木:“当然,有一些材质的翎管,清代史料记载不详。比如,琥珀翎管、象牙翎管和碧玺翎管到底是什么官员佩带的,尚无详细清史材料证实。而从实物看,这些翎管都造得非常精美,制式标准,多为清代乾隆时期的制式。显然,佩戴者绝不是等闲之辈。” 淳于兰:(颇为急切地问)“这些材质的翎管你都有吗?” 于木:(不慌不忙地说着)“除了纯金翎管以外,各种材质的翎管我都有。当然,琥珀、象牙和碧玺翎管我拥有的数量极少,比如,目前我只收藏到一根碧玺翎管。另据我所知,BJ琉璃厂,有一位收藏金翎管的人,我见过这根金翎管,还拍了照片。” (说完,于木慢慢地品了一小口莫干山云雾茶,很是悠然自得的样子。) 于木:(向诸葛瑜亮略略欠身说)“诸葛老,非常抱歉,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诸葛瑜亮:(笑了)“于木,你真是滴水不漏啊!” 淳于兰:(不解地问)“于木说了这么多,怎么还是‘滴水不漏呢’?” 诸葛瑜亮:“我们想听的是绝窍,在绝窍问题上,于木滴水不漏。不过,这也符合收藏高手的风格,绝窍是要藏在自己心里,绝不会轻易拿出来和外人交流的。因为,诀窍是收藏者几十年收藏经验和心血的总结,滴滴是血,句句是泪。是交了多少学费的收获啊!” (诸葛瑜亮边说着,也品了一口莫干山云雾茶。) 于木:(来了句调侃)“知我者,诸葛老也!诸葛老,还是你再传授给我们一些喝茶的讲究吧。”
(于木开始巧妙地转移话题了。) 诸葛瑜亮:“喝茶有什么讲究,一人一种喝法,喝得开心,自得其乐就好。” 于木:(挑起了话题)“喝茶好像很讲究时间?” 诸葛瑜亮:“当然,早饭后的第一杯茶,是早茶,一般是上午9、10点钟喝。早茶最好喝花茶,提神、醒脑、排毒。下午1点多喝一杯绿茶,这杯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晚上6点多喝红茶,红茶最适合做晚茶,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因含量低,对睡眠的影响最小。红茶有降血脂和助消化的功能。” (诸葛瑜亮滔滔不绝,显然,喝茶是他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诸葛瑜亮说:“据传闻,一次偶然,茶树的叶子飘入煮水的釜锅,予水以独特的味与色,从此有了茶。此后5000多年,茶逐渐成为国人生活之基本。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产区。” 于木:“中国的茶叶到底有多少种大类?” 诸葛瑜亮:(朗声大笑,说)“绿茶,不发酵,保留茶叶的清香,如西湖龙井;白茶,微发酵,不炒不揉,呈现茶自然的味道,如白毫银针;黄茶,轻发酵,清爽中多了一分甘醇,如蒙顶黄芽;青茶,也叫乌龙茶,半发酵,味道醇厚而多变,如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红茶,全发酵,色红艳,味香甜,如祁门红茶。黑茶,后发酵茶,滋味醇和口感浓厚,如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 (淳于兰看到,于木真是谈话高手,转移话题,能做到在不经意之间。确实是个有些精彩片段的老戏骨!) 淳于兰:(有点不依不饶地试图把话题再拉回来)“于木先生,你能不能也像诸葛老讲茶一样,把你的翎管断代再讲得精彩一点?” (于木这次不慌不忙,也许是因为有诸葛瑜亮这样的高手在座,激起了他的斗志) 于木:(笑着说)“淳于兰,你不用再问这个问题了,诸葛老先生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想从收藏家嘴里掏出绝窍,比登天还难!” (于木再次展示了他强悍的一面。这时,茶室的大门开了,一位身材修长、系马尾辫的漂亮姑娘从屋外款款走进来。 诸葛瑜亮:(向于木等人介绍)“这是我的外孙女江一梅,武汉大学新闻系在读研究生,今年毕业。” 淳于兰:“哦,来了位‘未来的记者’。” 江一梅:“我不是‘未来的记者’,我从武大本科毕业后,曾经在《BJ教育信息报》工作过1年,之后又考回武大上研究生。淳于阿姨,你在BJ新闻界的大名,我早有所耳闻,今天能在我们家幸会,非常高兴。欢迎您。” 淳于兰:(笑着问)“哦,我还有什么‘大名’吗?” 江一梅:“你写的关于收藏和养生的文章,是我们家祖孙三代竞相传看的精彩文章,你的那些关于收藏翎管的文章,我姥爷都剪下来仔细收藏起来了,他几乎是天天在研读。” (江一梅真是心直口快。淳于兰看到诸葛瑜亮有些坐不住了) 淳于兰:“我那些文章,都是从于木先生那淘来的二手货,你看,文章背后的指点江山的人就坐在这。” (说完,她用手指了指于木。) 江一梅:(几乎是惊叫了)“啊!于木先生,大收藏家!” 于木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江小姐,本人于木,只是爱好收藏而已,谈不上什么‘家’。” “哪里,你收藏的那些翡翠翎管,让我姥爷馋死了。” (江一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