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五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 (第2/2页)
坚若磐石的态度后,他最后只能无奈的闭上了眼。 他想起方才对邓贤所做的承诺,他很想履行他的承诺,但现在他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更好的筹码他不是没有,只是在糜旸心中,诛杀邓贤一事根本就不是可以用来做交易的事。 这也许便是糜旸与当世的rou食者之间最大的不同。 仰望着身前果决敏锐的梁州牧,吴懿的脸上的失望之色清晰可见。 不过吴懿并不是胡搅蛮缠的人,他也不是会威胁糜旸的人,感到失望的吴懿有些失神地对糜旸一拜,然后就要离去。 】 可就在吴懿转身之际,糜旸却轻声叫住了吴懿。 在被糜旸叫住之后,吴懿停顿住身形。 他本以为糜旸叫住他是想说些安抚他的话,但是糜旸接下来的话却让吴懿惊出了一声冷汗。 “益州士林盛赞吴公高劲,泛爱众,可称仁。” “只是我若记得没错的话,陛下在听到这句话,曾感慨过:“惜其泛爱”。 还望吴公回府后,能以这句话为戒。” 听到糜旸所说的之后,吴懿的脸上适时浮现惊疑之色。 高劲一词指的是人品德高尚,而糜旸所说的“泛爱众,可称仁”乃是由《论语》中的一句话改变而来。 其中泛爱讲的是博爱,与任何人都亲善友好。 若从字面意思来看,益州士林对吴懿的评价可谓是很高。 但就是这很高的评价,被刘备加上一个惜字,意思可就是完全变了。 泛爱可以理解为博爱,也可以理解为面面俱到,特意广结善缘,毫无坚定立场。 这种性格特征,也可以从吴懿今日所为看出。 明知邓贤犯下的是死罪,却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资源,而来向糜旸求情。 吴懿的这种性格特征,若放在一般大臣身上,不算得什么大事。 但是吴懿是刘备的外戚,是东州派的领袖人物之一,这两重身份恰恰需要的是坚定的立场。 例如糜旸是刘备的外戚,却与一向心怀鬼胎的益州大臣不对付。 这件事整个大汉都知道,但大汉第一老好人糜竺,从未因此说过糜旸。 还例如法正与李严这两个东州派大臣。 李严倒还好,只是经常有欺辱益州大臣的情况出现。 法正在世时,那可是打着“睚眦必报”的旗号,直接对益州派大臣动刀子的。 但法正与李严的行为,刘备就当不知道一般,反而因为他们这样的行为,对他们越来越信任。 而吴懿呢? 两种身份皆有的他,本该更加坚定立场的他,却跟益州大臣如胶似漆。 甚至当初吴氏能成为刘备的正妻,也是吴懿寻找到益州大臣的协助才成事。 吴懿的这种种行为让他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让刘备对他的信任越来越少。 历史上身份地位高于李严,能力并不比李严弱的吴懿,却被刘备安排托孤大臣时视而不见,原因就在这里。 甚至现在的吴懿渐渐被排挤出大汉的核心圈子,也正是这个原因。 不是他能力不佳,是他的态度与立场很让人疑惑。 论对政治的敏锐,吴懿并不比常人低。 以往他只是身在当局中所以不知道这点,但现在有糜旸这个旁观者的点拨,吴懿很快就明白了刘备那四个字的利害之处。 怪不得他为何一直得不到刘备的重用。 在明白这点后,吴懿内心中惊惧不已。 伴君如伴虎,刘备现在对他心存疑虑而不加重用。 但若将来随着刘备内心中疑虑的增加,难保刘备就只是对他不重用。 但吴懿内心惊惧的同时,他也用十分不解的目光看向糜旸。 为何糜旸会告诉他这点?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以他与糜旸之间那敏感的关系,都不应该是糜旸提醒他这点才是。 面对吴懿疑惑的目光,糜旸笑而不语。 他不顾吴懿想知道原因的热切目光,挥了挥手让丁封送吴懿走。 看到糜旸的举动后,丁封立马来到吴懿身前,做出手势请吴懿出去。 看到丁封的手势及他严肃的神色,吴懿不得不在丁封的注视下缓缓退出大殿。 当吴懿一步三回头的走出大殿之后,大殿外的吴班见状立马迎上前来。 吴班迎上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吴懿结果。 只是这时吴懿哪有心情回答吴班这个问题,他现在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糜旸告诉他这点的用意。 在不断的思考之下,吴懿联系糜旸入主南郑以来的所作所为,他的脑海中似有一道亮光闪过。 糜旸告诉他这点,算是他对自己的一个补偿,也是他对自己的一个警告。 在明白这点后,吴懿失神地告诉了吴班糜旸的决定。 吴班得知糜旸的决定后,他先是有些惊讶,然后就是有些愤愤不平。 “兄长已然做出如此付出,他却还拒绝兄长,他简直就是大汉的夏日之阳。” 吴班口中说糜旸是夏日之阳,是在借用一个典故映射糜旸的行事太过霸道,不留情面。 拥有夏日之阳评价的第一个人,正是当初力保晋国霸业不失的春秋名臣赵盾。 当年酆舒向狐射姑询问晋国两代执政大夫,赵衰和赵盾的执政风格如何,狐射姑心中既怨恨又畏惧赵盾,于是便回答说: “衰,乃冬日之阳;盾,则夏日之阳。冬日则赖其温,夏日则畏其烈也!” 吴班言语中将糜旸比作赵盾,很明显是在表达内心对糜旸的不满。 可是吴懿在听完吴班的话后,他却脸露凝重地对吴班言道:“旸,亦是冬日之阳。” 听到吴懿的这句话后,吴班脸露大大的不解之色。 冬日之阳,赖其温得以生存,吴班觉得糜旸哪点作风当得起这个评价了? 吴班觉得糜旸担不起,吴懿却觉得糜旸担得起。 糜旸方才的那个点拨,对他来说不正是化解寒冷的冬日阳光吗? 而且梁州的上下军民来说,糜旸也是冬日之阳。 他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梁州大治。 数百年来世人对冬日之阳与夏日之阳谁高谁低并无定论,但现在糜旸却是两者皆有,那他以后又该如何自处呢? 想到这吴懿望着高挂在天上的太阳,他重重的吐出一口气。 “一会回到府中后,就立马对外宣称我突染恶疾,以后概不见客。” 还在不解中的吴班听到这句话后,他变得更为诧异。 面对吴班诧异的目光,吴懿意有所指地言道:“夏季将近,当避烈日。” 说完这句话后,吴懿便头也不回地朝外走去。 方才糜旸的示好与警告都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 以后在梁州境内,糜旸的任何决定,他绝对都不会插手半分。 他惹不起。 但总躲得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