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顾一切 速援阳平 (第2/2页)
有危险的时候,不会出兵攻打汉兴郡,也是有着依据的。 这依据便是司马懿的本性。 不管司马懿现在在曹丕面前表现得多好,但他却瞒不过身为后世者的糜旸。 司马懿是个很自私的人,他不是一心只为国家考虑的诸葛亮。 出兵攻打汉兴胜负尚不可知,但他的大军一旦离开宛城,张飞是完全有能力攻下宛城的。 就算张飞攻下宛城的同时,司马懿成功拿下汉兴郡,但那又如何? 宛城作为拱卫洛阳的防线,他的意义十个汉兴郡也比不上。 当冒险的筹码不对等时,以司马懿的聪慧,他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 糜旸很快就写好两封亲笔信,然后他快速交到法邈的手中。 “以最快的速度,将我的两封信送往西城与襄阳。” 法邈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他脸露凝重的对着糜旸点头之后,便拿着糜旸的两封信大步走出了大帐之外。 等法邈离开之后,糜旸看向吴懿,对着他嘱咐道:“以言语多拖上曹洪几日。 只要你能保证在文长大军到来之前,曹洪的大军尚未到来,不管这一仗结果如何,来日你都是这一仗的首功!” 听到糜旸这句话后,吴懿脸色一正。 他对着糜旸深深一拜,然后亦缓缓退出了大帐之外。 吴懿没有糜旸立于全局,当机立断统筹数处战场的帅才,但要是论及该如何与招降的使者扯皮,他倒是在行的很。 等法邈与吴懿皆离开大帐后,单独留下的吕乂,问出了他心中的最后一个疑问。 “曹真大军数日前已出骆谷,彼军之动向尚不可知,若彼军封锁要道,镇北将军能安然来到阳平关吗?” 吕乂的这个疑问,让糜旸诧异的看了吕乂一眼。 若邓艾在此,他提出这个疑问,糜旸不会诧异。 可以往吕乂便是一位长于政略的人,没想到他在军事上也有这番见解。 糜旸不知道的是,正所谓人以群分,历史上的吕乂只是居于益州腹心之地处理政事,当然没有什么机会展现军事上的才华。 而就算吕乂有些军事天赋,在没有经历战争环境的情况下,任何天赋永远就只会是天赋,不会转化为本事。 但今世吕乂的人生轨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每日跟在糜旸这个战功赫赫的主君身边,他军事方面渐渐有着开窍的现象,倒也算正常。 吕乂的这个疑问,糜旸方才也考虑过。 考虑之后,糜旸只是对着吕乂答道:“我信他。” 战争一事,皆有风险,要想取得胜利,也皆要不惧冒险。 这一点天下间任何将领都是一样的态度。 但将与帅最大的不同就是,将面对风险时,只会片面的想着见招拆招。 可一军之帅面对风险时,却会在他所处的高度之处,以全局的目光,通过战略规划,进行整体上的合理人力资源调配,来无形中消弭掉这种风险。 就如糜旸之信任马超,糜旸现在也信任魏延。 谁道季汉后期无大将,魏延不是吗? 糜旸知道纵算现在曹真想用大军封锁汉中要道,可数日的时间,魏军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数日内布置出的防线,也肯定存在着很大漏洞。 几道简陋的封锁线,若能拦得住诸葛亮掌权时期的唯一一个万户侯,那糜旸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强帅之下无弱将,糜旸不喜魏延的性格,但却从未怀疑过他的能力。 进击吧,魏文长。 正如糜旸所判断的那般,有着汉水的存在,从阳平关出发的信使,很快就来到了西城的汉军大营中。 汉兴郡的治所并非在西城,而是在上庸。 可由于西城与宛城之间,有着一条可行驶大军的水道存在着,故而魏延之前按照糜旸的指令,将大军屯扎在西城之外。 仔细想来,糜旸的这道指令已经过去数个月的时间。 而魏延也率领着五千精锐梁州军,在西城白白的枯等了数个月。 在一开始时,就算司马懿的大军未有所行动,可魏延心中也知道他任务的重要性,所以魏延还是很有干劲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汉中各地都陆续传来接敌的战报,而己方这里还一直相安无事之后,魏延就开始坐不住了。 马超连胜魏军两场,尽管是小胜,但也提振不少己方的军心。 而尽管吴懿与糜旸尚未与敌接战,但至少他们的敌人都已经出现,想来不久之后就会有战报传来。 可是自己呢? 敌人的一根汗毛都没看见。 难不成他又要像以往那般,只能静静的看着友军在不断血战立下功劳,然后自己白白的错过大好的立功机会? 一想到这点,魏延的内心就急的像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一般。 魏延有好几次想上书糜旸,想让糜旸将他调往前线,最好的就是与吴懿对换下守区。 可慑于糜旸的威严,魏延一直没将手中的上书送出来。 就在魏延越来越急切,就要不顾一切,他得知了糜旸信使到来的消息。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魏延高兴地连抓了几把胡子。 他就不信,这次还不是让他打仗的消息。 在心中的兴奋之下,魏延很快就接见了糜旸派出的信使,并且从信使的手中拿到了糜旸的来信。 魏延迫不及待展开来信看了起来。 看完信件中的内容之后,魏延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 糜旸信中的内容不算少,可一心求战的魏延只记住了八个大字: “不顾一切,速援阳平。” 对于魏延来说,有这八个字就足够。 魏延顾不上安排糜旸的使者休息,他急忙发出了一道道军令。 魏延的军令一道比一道急,直催的底下的军士叫苦连天,也催的糜旸的使者眉关紧锁。 使者不得不提醒了一句: “我东下之际,有部分魏军已然开始封锁汉水,纵使西城有大量船只,将军恐也不容易逆流而上。” 使者言语中提醒的意味很浓,可魏延在听完这番好心的提醒之后,却不屑地说道: “敌军纵封,我自往之。” 世人是不是忘记了,谁才是今汉的第一任汉中都督? 论起对汉中地形的熟悉,他魏延会在旁人之下吗? 想到这,魏延高傲的抬起了头。 凌晨还有一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