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七章 凌视关中 兵起淮南 (第1/2页)
糜汉正文卷第五百二十七章凌视关中兵起淮南糜旸自然知道曹真现在有多恨他,而那种恨,是会让曹真不会顾忌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的。 为了尽量保护己方军士的性命,糜旸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就是让法邈不直接派使者前往长安。 而不前往长安,信使又该去往哪里呢? 很简单,长安周围还有那么多县城。 于是乎就在糜旸率军抵达斜谷口的第二日,也在孙礼心中窃喜以为蒙骗住糜旸,派出使者前往长安向曹真报喜的当日,斜谷口中走出了十几骑汉军信使。 十几骑汉军信使在州泰的吩咐下,分别根据身上的地图,朝着长安附近的县城疾驰而去。 长安周围乃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大大加快了汉军信使胯下骏马的速度。 更为重要的是,在得知糜旸率军到来后,曹真果断地采取了坚壁清野的计策。 这导致十几名汉军信使,在长安附近的关中大地上,几乎没遇上什么阻碍。 于是乎,最迟一日,最迟两日,长安附近的霸陵、杜陵、郑、新丰等县,皆看到了城外汉军信使的来临。 就在诸县县令以为汉军信使是来劝降,想着于城头上迎风挺立义正严词拒绝的时候,汉军信使口中念出的信件内容,差点让诸县县令直接跪在了城墙上! “拔剑四顾,尽皆宵小,举目无敌。” 单单这一句话,就体现了糜旸那令人畏惧的傲气。 最重要的是特么这句话由糜旸说出来,他们的心中竟然一点觉得不对的念头都没有。 若说这句话还只是让诸位县令心中震撼不已的话,那么“幸勿待闺,贻笑天下”八个字,更是糜旸在整个关中面前狠狠抽曹真的脸。 甚至是直接将曹真架在火上烤。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用白话文来讲,那就是:不要跟女子一样畏缩地躲在闺阁之中,有本事出来碰一碰,你不出来,全天下都看不起你。 而最重要的是,糜旸这句话虽是率先落入诸位县令之耳,但诸位县令皆知道糜旸这句话实际上是对曹真说的。 前后两句话加起来,都完美的显露出糜旸当下的心态:他很狂傲。 但他偏偏有这副狂傲的资本。 于是当这两句话落入诸位县令的耳中后,他们心中不仅浮现震撼之情,还自然而然的浮现了畏惧之情。 凭一封信而轻易动荡关中之军心、民心,这便是当下糜大将军在关中威名之盛的最佳体现。 煊赫威力之下,可引得京兆数十万生民胆颤。 而若是当这个消息朝其他关中的郡县传去后,又何止会只有数十万生民,畏惧于糜旸的威名之下呢? 糜旸想要的第一个效果,已经在无形中完美达到。 看着诸县县令于寒风中凌乱的样子,哪怕处于不同的县城之外,可十几骑汉军信使,还是皆发出阵阵大笑后离去。 相比于魏军对糜旸的畏惧,他们身为糜旸的部下,这一刻心中却是充满着自豪。 而从始至终,没有一个县的县令,敢贸然派兵出城截杀那些汉军信使。 他们就这么呆滞着,放任着汉军信使猖狂着大笑离去。 当汉军信使从己方城下离开后,诸位县令心中很快又反应过来一件事——这件事该不该上报给曹真呢? 诸位县令心中有这个迟疑,在于坚壁清野之下,诸县之间的联络并不通畅。 他们每个人都不知道,是否汉军信使有去往别的城,还是只来到己方城池之下。 他们甚至不知道汉军信使,有没有前往长安,将这封信的内容读给曹真听。 可哪怕有着这个疑惑,诸位县令第一时间还是并未派出信使前往长安。 这是因为那封信的内容威力太大了,他们听到后都觉得难以接受,更何况曹真这个当事人? 要是曹真已经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他们正好又派信使前往长安,在曹真的面前再次戳破这个伤疤,那曹真盛怒之下,不得降罪于他们? 一个个迟疑不断在诸位县令的心中酝酿,可在百般思考之下,诸位县令还是不约而同地派出信使前往长安。 派出信使有可能惹怒曹真,可不派出信使禀告这件事,那就有可能担上私通外敌的干系。 两者之间,还是后者更严重些。 诸位县令其实是担心错了,他们不知道糜旸并未派出信使前往长安。 但糜旸却料到,诸位县令在听到信的内容后,一定会不自觉地成为他的传声筒。 这便是糜旸想要的第二个效果。 诸县派出的使者或早或晚出发,可能由于出发的时间不同,导致诸县的信使几乎是同一日到达长安。 而近来汉军一直无异动,这本来就让曹真十分忧心。 于是在听到多县县令都派来信使后,心中有着不好预感的曹真,立马接见了那些信使。 在大将军府的议事厅内,总共十数位来自各县的信使,整整齐齐得站在曹真的下方。 而此时在议事厅内,也入座着许多魏将。 在见到来自各县的信使后,曹真连忙焦急地问道:“发生何事了?可是糜贼分兵攻打你们呢?” 曹真问出了心中最担心的话。 尽管目前从孙礼上报的消息可知,糜旸成功被他的疑兵之计所迷惑,这几日来一直按兵不动。 但糜旸素来狡诈,也许疑兵之计早被就被他看穿,他反而将计就计,早就分兵袭取关中诸县。 这也恰恰是曹真最担心的地方。 因为他现在很虚。 可就是在曹真的询问之下,诸位来自各县的信使却变得支支吾吾了起来。 看到这些信使的鬼样子,曹真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有啥事倒是说呀,这一副鬼样子做给谁看。 曹真狠狠地一拍桌案,语气威严地说道:“有何事尽管说来,孤自有计较。” 哪怕曹真被糜旸打的差点回不来,但曹真在大魏境内的威望还是有的。 在曹真的“撑腰”之下,诸位信使终于齐齐从怀中掏出一封信。 看到彼此之间如此整齐划一的一个动作,不仅诸位信使之间互相惊诧,就连曹真也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在一旁的刘晔将十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