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见略同 呼唤援军 (第1/2页)
糜汉正文卷第五百五十一章所见略同呼唤援军听到邓艾的话后,丁奉不免觉得有些诧异。 糜旸远在千里之外的褒斜道,又怎么会突然来到街亭呢? 若说今日一战他们败了,街亭岌岌可危倒有可能,但今日一战他们取胜,士气更加高昂。 在这种情况下,陛下更没调大将军来街亭的道理才是。 相比于丁奉的诧异,姜维则是脸上流露出思索之色。 姜维的思索被邓艾注视到,现在邓艾对姜维不再那么轻视,因此他难得主动询问姜维道: “伯,伯约可想到些什么了?” 邓艾的询问打乱了姜维的思绪,不过姜维倒也借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今日一战,我军之所以能取胜,不是在于敌将张郃筹划不精。 相反一开始,张郃的诱敌之计是成功了的。 今日之事一旦传到陛下耳中,陛下一定会有警惕。” 当姜维说到此时,丁奉微微一怔,然后恍然大悟。 从事后来看,常人都看得出张郃将投石车调转方向,很可能为的就是诱敌。 而刘封的确受到张郃诱敌之计的影响,率军出营迎战。 当然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说刘封在这一件事上犯错。 以当时情急的局势,刘封想着率军出营捣毁投石车,也是无奈之举。 丁奉自问,若他处在刘封的角度上,他也会这么做。 就算邓艾一开始不同意刘封率军出营的举动,可一旦投石车对无湿牛皮防备的营墙发起猛攻。 那么看出可能是敌军诱敌之计的邓艾,最后也是会忍不住率军出营的。 诱敌之计被看穿不难,难的是如何不咬敌军放出的诱饵。 而以街亭的重要性,当下在街亭的一众汉将,都不可能会坐视丢失街亭的风险于不顾。 就别说刘封、丁奉几人,哪怕是赵云、马超在此,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大汉军中,唯有两人有可能不中张郃以街亭为诱饵的诱敌之计。 那两人分别是刘备与糜旸。 倒不是说这二人的智慧,真的就远超大汉的所有军将,让他们可以想出计策破解张郃的诱敌之计。 只能说这二人的身份不一般。 刘备是大汉天子,糜旸是大汉的大将军,他们二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是大汉战略的共同构造者。 街亭的安危为何能成为张郃用来引诱汉军的一个无解之题? 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大汉当下的战略中,街亭是不能丢失的。 而除去刘备与糜旸之外的其他人,他们无论地位再高,都只是大汉战略的执行者。 除非他们选择背叛大汉,不然他们不可能敢承担失去街亭的风险。 他们也没办法下达不顾街亭安危的命令——只要这命令一旦发出,军中一定会有忠君之人拨乱反正。 正因为以上原因,让街亭的安危成为了张郃钳制诸汉将的一道绳索。 这道绳索在投石车的威胁下,可以任由张郃什么时候想勒紧街亭诸位汉将的脖子就勒紧。 从这一点来说,诸位汉将在街亭是没有战争主动权的——哪怕今日,汉军刚刚取得一场胜利。 而要想斩断这条绳索,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那自然是将糜旸从褒斜道调来。 因为糜旸是大汉战略的构造者,故而哪怕他到达街亭后没有办法破解敌军投石车的威胁,但糜旸却有权力决定,在合适的时机放弃街亭。 连街亭都有权力决定放弃,那道以街亭安危为筹码的绳索,自然就不可能威胁到糜旸。 这才是汉军化被动为主动的根本办法。 不然就算今日刘封能够率军毁坏那十几辆投石车,但突袭的行为第一次能奏效,第二次呢? 可张郃造投石车的原材料,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为涉及到敏感的权力问题,所以姜维并未将话讲的太明白。 不过丁奉也算不傻,在姜维几句话的提点之下,他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可是就在丁奉以为自己了解一切的时候,姜维又接着说道: “并且。” 并且? 难道陛下会将大将军从褒斜道调来,还能有另一层原因? 丁奉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转不开了。 看到丁奉那一脸迷糊的样子后,姜维笑着解释道: “今日贼军之败,不在于张郃指挥无方,在于贼军战力不精。 而街亭不仅是我军的必守之处,更是贼军的必攻之处。 既然街亭对敌军来说一定要攻下,那么张郃回到大营后,定然会痛定思痛。 我料他当会向洛阳上书,请调洛阳中军。” 姜维曾在曹魏的统治下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家世不凡且一向关心天下大势的他,对曹魏的军力分布也算了解。 曹魏原本地方上的精锐,主要分布在关中与荆州一带。 这两个战区的精锐,现在基本十不存一,无须顾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