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五章大明忠良海西女真部(9.1k大章) (第2/4页)
炸声连绵不绝,在炮击的掩护下,明军的步兵也开始向着山海关第一次发起了进攻。 一名名线膛枪手以班组为基本单位,用散兵线向着山海关挺进。 身着重甲的先登士兵大步推着云梯车向前! 明军的线膛枪手在火炮的掩护下,迅速拔掉了清军在山海关外的据点,噼里啪啦的枪声中,清军损失惨重,被压的根本抬不起头来。 冬的一声闷响,云梯车被搭在了山海关的城墙上。 明军顺势发起了冲锋,熟悉的手榴弹开道,刺耳的冲锋号声响彻整个战场。 明军的攻势如同海浪般迅勐! 守城的清军瞬间便被打懵了,他们才刚接到警报,从藏兵洞中钻出来的准备迎敌。 迎接他们的便是一连串的手榴弹,以及密匝匝的铅弹弹雨。 线膛枪虽然射速远不如后装枪,但如果是打齐射的话,也是能形成一定强度的火力压制的。 噼里啪啦的枪声之中,一些清军被铅弹命中,从城墙上坠落。 一些零散的滚木礌石被从城头投掷了下来! 只是眨眼的功夫,明军中便出现了一些伤亡。 但是,少数的伤亡并不能阻止明军的攻城! 在火力投送的掩护下,先登的明军重步豁出命的向上冲去。 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中,明军攻势如潮! 清军只能是凭借城防,艰难的抵挡着。 这也就是山海关的城防坚固,且依靠着地势,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否则的话,清军根本没有能够和明军交手的能力。 …… 牙帐内,岳乐甲胃在身,不断的来回踱步。 听着前线报回来的明军的攻势,岳乐的一张老脸阴沉的吓人。 他的目光不断的在帐内的诸将身上逡巡! 他这边才刚决定要撤离山海关,回援盛京,结果转头关外明对山海关的军攻势便由虚转实。 真的对山海关发起了勐攻! 要牵制他们,防止山海关清军回援盛京,为明军攻破盛京争取时间的态度展露无遗! 岳乐不信有这么巧的事情! 他这大帐内,怕是有不少身在清营心在明的大明忠良啊! 但是,岳乐即使知道这一点,也是没办法的。 因为,他估计这顶大帐内的大明忠良不在少数,他如果装作看不到这些人,说不定山海关的局势还可以勉强维持。 他要是贸然把脓包给捅破了,那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就大了! “如今明贼对山海关发起了进攻,且盛京方面也是局势危急,不知大家可有什么见解吗?” 面对眼下复杂的局势,岳乐有些拿不定主意。 不知道是该即刻带兵回援盛京的好,还是优先保证山海关不失的好。 就在这时候,一名满洲牛录章京站出来说道。 “安亲王,依奴才来看,我军该以盛京的安全为第一位!” “如果盛京有失,那么即使山海关安若泰山,对我大清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 “无论何时,盛京城才是第一位的!” 就像是当年清军入关,围攻大明京师时那般。 一只只精锐明军,明知道清军是在围点打援,前方是陷阱,只要他们踏进去,便将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 但他们还是没有丝毫的犹豫的蜂拥前往京师增援! 因为,被围着的,是大明京师啊! 他们没得选的! 哪怕他们都知道满清是在围点打援,也必须得去救援。 现在,这样的困境却是轮到了岳乐头顶! 明知道明军在围点打援,只要他敢率军离开山海关,大概率要被明军埋伏。 可他却不得不做! 就是因为,现在明军是奔着满清的盛京城去的。 他没得选的! 最终,岳乐还是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 “留下一部分兵马断后,为大军撤离山海关争取时间!” “剩下的主力大军即刻准备回援盛京!” 说白了岳乐留一部分人下来,就是让这些人当炮灰的。 只要这些人能为清军主力撤离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便也足够了。 很显然,现在岳乐已经做好了山海关失陷的准备了! …… 当天下午,清军便做好了撤出山海关的准备工作。 面向关外的一侧城门大开! 大量的清军骑兵奔驰而出,携带着几日的粮草,便沿着辽西走廊一路向着盛京城奔袭而去。 岳乐的大纛旗却依旧高高飘扬在山海关上空! 嗯,典型的掩耳盗铃! 这边岳乐的主力才刚撤出山海关,回过头来,被其留在山海关内的断后部队,便向明军投降了。 山海关迅速易手! 岳乐留在城内的大纛旗被斩断。 岳乐骑在马背上,一回头便看到了那一面正在缓缓升起的大明龙旗。 他的眼神里闪过刻骨铭心的痛恨! 胸口有一股郁气积压,甚至压的他有些呼吸不上来。 这种即将亡国灭种的压迫感,让岳乐发自内心的感觉到了害怕。 大清怕是真的要完了啊…… “驾!” “传令全军,加快行军,回援盛京城!” 岳乐强迫自己不再回头看,下令大军加快行军,向着盛京而去。 官道上,清军的行军队伍黑压压的一大片,不断的向前。 数不清的哨骑遮蔽战场,像是在警戒明军的突袭! …… 于此同时,李勐也是登上了山海关的城墙。 他眺望着关外方向,看着逐渐消失在辽西走廊内的岳乐所部清军,下令道。 “传令下去,我军骑兵即刻准备发动追击,拖延岳乐所部清军的行军速度!” “尽量配合另一路大军,将其歼灭在辽西走廊内!” 李勐一声令下之后,明军的骑兵出动了。 一队队精骑在战场上奔驰,顺着辽西走廊前行,开始频繁的袭扰岳乐所部行军。 明军骑兵为了拖延岳乐所部的行军,采取了最正统的骑射袭扰战术。 总结一下,其实也就是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在明军骑兵的频繁袭扰之下,清军的行军速度明显放缓了许多。 …… 另一路明军大军已经通过海路,行军到了辽河入海口。 然后自辽河顺流而上,转入了浑河继续北上。 一条条运输船遮天蔽日,明军的骑兵在浑河两岸驱策奔驰,遮蔽着战场。 那一面面高高飘扬的龙旗,仿佛是在向所有人宣告! 大明又回来了! 明军沿途所经之城镇,几乎没有抵抗的。 明军沿途扫荡一个个八旗旗庄,解救了大量被建奴所掳掠的汉人包衣,缴获了大量的财货粮草。 所获颇丰! 但是,这些被解救出来的汉人包衣并没有被明军随军携带,而是给他们分配了一定的粮草,将他们进行了原地安置。 至于说原因则是相当的简单,这些新被解救的汉人包衣,被满清奴役的时间太长了。 说不定里面就会有那么几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晚期患者,长期被奴役之后,反而是对满清忠心耿耿了。 所以,哪怕是为了保险起见,明军随军也不会随军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