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八章康熙对军权的试探 (第1/2页)
朝会结束之后,康熙又召集了满清的内阁重臣,准备召开一个小会。 这个小会才是真正议事的地方! 景福宫,原朝鲜王的书房内,康熙端坐在上首位置,尚且稚嫩的脸上满是端正和严肃。 随着一点点的长大,如今的他,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被架空的事实。 但是,即便意识到了,现在的康熙也无力改变什么! 如今的康熙,可谓是除去自己皇帝的身份之外,一张可以打的牌都没有。 甚至就连他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都不一定对他是完全忠心。 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根本就无力改变什么。 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康熙诛杀了鳌拜,便顺利接过了权力,得以亲政。 但那是因为当时的八旗内部秩序分明,且满清皇权稳固。 所以,在康熙诛杀鳌拜,初露锋芒之后,便没有人敢再去挑衅皇权了。 但如今却是不同了! 一次次战场上的战败,以及大清前后丢掉了中原和辽东的龙兴之地,使得满清的皇权严重褪色,早已失去了其不可侵犯性。 变成了一块纯粹的牌匾! 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但实际作用也就只是一个摆件而已。 但对康熙来说,真正致命的问题,却是八旗扩编,将大量的前绿营兵纳入八旗体系之后,底下的旗主们实力迅速膨胀,各自有了私心。 这才是满清皇权沦丧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所在! 满清的皇权来自于八旗体系,如今八旗对皇帝不忠心了,皇权自然也就衰落了。 看着底下那些手握重兵的内阁大臣,八旗王公们,康熙迫切的想要改变目前的现状。 在他的几个老师的教导中,康熙十分聪明的认识到了,他想要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军权便是重中之重。 只有掌握了军队,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一个没有军权的皇帝,皇位是坐不稳的。 历史上无数的先例,向康熙证明了这一点。 而想要掌握军权,却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除非他能够证明自己能够带领军队取得胜利。 对康熙来说,大清要跨海征倭,便是他掌握军权的一个契机。 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须得有一只直属于自己的军队才行…… 所以,最近的康熙,对满清跨海征倭的事情非常的上心。 “诸位卿家,我大清在汉城盘桓日久,不知何时可以发兵征倭啊?” 康熙目光扫视一圈,开口询问道。 康熙话音一落,书房中的其他人等目光交错,用眼神互相交流着。 就在气氛有些冷场的时候,索尼站出来说道。 “启禀皇上,如今正是风季多发之时,征倭之事急不得啊!” 苏克萨哈也是站出来说道。 “皇上,我大清若要征倭,水师便是重中之重!” “如今我大清水师还在编练之中,船只,水兵都还有极大的缺额。” “且我大清将士对水师战法也不甚熟练,还在训练之中,实在是急切不得啊!” 爱新觉罗·杰书也是仗着自己的辈分,站出来说道。 “皇上还年轻,不懂用兵的道理!”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急切不得的!” 一群人虽然话说的很有道理,但话语中的私心也是相当的明显。 但凡他们对皇权还有丝毫的敬畏,也不敢一群人联合起来,十分默契的给康熙这么一个难堪了。 遏必隆也是站出来说道。 “我大清若要渡海征倭,所需的钱粮军费,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我大清准备不足,若冒然发兵,怕有不忍言之事发生!!” 康熙闻言,听着底下的群臣对自己的反对,一张小脸铁青。 但他却也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强行压住自己的火气,转移话题道。 “那我大清现在该如何做?” 遏必隆站出来说道。 “回禀皇上,不管是编练水师,还是囤积粮草军械,说白了也绕不过钱粮这两个字。” “我大清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解决钱粮问题!” 康熙听闻此言,下意识的开口说道。 “加税?” 至于说加税的后果,康熙并不在意。 他们大清对朝鲜来说,本就是侵略者,侵略者还会在乎被侵略者的死活吗? 谁敢抗税,都杀了便是! 遏必隆却是摇头道。 “皇上,我大清在朝鲜根基浅薄,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几乎为零!” “加税,行不通的!” “对我大清来说,目前最好的选择,其实是纵兵劫掠!” “因为,如果我大清纵兵劫掠的话,可以在获得钱粮的同时,还能练兵!” 其实准确的来说,收税也是可以的。 满清只要使用包税制,将收税的份额分配给底下的世道门阀们,然后用刀子逼着世道门阀去收税,这税大概也是能收上来的。 毕竟,满清现在手上握着刀子,那些世道门阀如果不想死,除去乖乖听话之外,其实没有别的选择。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满清如果通过收税来获取钱粮的话,那大明交代给他们的事情不就没办法做了吗? 为了完成大明交代下来的任务,借此来为满清谋取一线生机! 以及方便满清在劫掠朝鲜的过程中练兵,通过杀戮来让新附的朝鲜人,以及八旗兵得到利益,对满清更加忠心,更加有归属感。 遏必隆没有丝毫犹豫的,便否定了康熙加税的选择,提出了纵兵劫掠的建议。 至于说纵兵劫掠的过程中会有多少朝鲜人惨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 这点遏必隆是毫不在意的! 其实不光是遏必隆,整个满清也没有人在意这一点。 我大清人均手上沾染着无数的鲜血和杀戮,可不在意这些。 遏必隆话音落下,书房的其余几人纷纷开口表示了赞同。 “是极,是极,纵兵劫掠确实是我大清目前最好的选择!” “对啊,去劫掠那些世道门阀的坞堡,既能练兵,还能发财,一举两得啊!” “对,就劫掠世道门阀去,劫掠那些朝鲜平民没啥意思,一个比一个穷,就算是把他们的骨头给榨干了,也出不了几两油,还不够费劲儿呢!” “……” 有人顺势提出了劫掠世道门阀,而不是普通朝鲜平民的想法。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十分迅速的便将事情给敲定了下来。 康熙见此,也只能是微微颔首,表示了赞同。 因为,既然大多数人都同意了,那么即便反对也没用了。 此事商议完之后,康熙又开口说道。 “如今我大清面临着庞大的军事压力,既要小心防备明贼的追击,又要为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