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九章思想观念源自于利益 (第2/3页)
人却很踏实,在教授徒弟手艺的时候,虽然不敢说完全没有藏私,但也算尽心尽力。 这名学徒已经跟了李胜利两三年了,知道李胜利的为人,所以,想要自己弟弟也来跟着学学手艺。 只是,自己弟弟的年龄还有些小,力气也不足,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 他怕李胜利会不愿意收下。 李胜利闻言,却只是摆摆手,十分大方的说道。 “来,都来!” “咱们厂子刚刚建好,正是缺人的时候!” “师傅这里再怎么着,也不会缺了你弟弟一口吃食。” “……” 第二日,酒醒之后,李胜利便开始亲自着手去修缮那些损毁的机械。 这种高难度的事情,只有少数几人能帮的上手。 在他亲自动手修缮的时候,那些个徒弟全部围在了一旁。 眼睁睁的盯着李胜利的动作,想要学习李胜利是如何修缮机器的。 见此,李胜利也没有藏私的意思,在修缮机器的同时,也在向自己的徒弟们讲述着机械运转的原理,损坏的原因,以及修缮的方法等。 在将所有的机械机床等都修缮完毕之后,胜利机械厂算是正式开张。 李胜利为了宣传自己的机械厂,还专门花钱在报纸上登了一个版块,用于宣传。 因为宣传,再加上李胜利的技术和口碑,以及更重要的最近南京城内机械方面的市场需求旺盛,刚刚开张的胜利机械厂便迎来了好些个订单…… 但大部分都是机械修理的订单,像是机械制造的却是少之又少。 …… 天空中的大日高悬! 天气已经入秋,空气中渐渐的出现了丝丝凉意。 整个关中渭河平原上,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几条人工挖出来的水渠将麦田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田垄规划的十分的严整。 秋风吹过,金色的麦浪起伏涌动,漂亮极了。 在王老汉的记忆之中,上一次他在关中平原看到如此丰收美景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幼童。 金色的麦浪,在他看来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美景,看一遍,就真的真的永生难忘。 王老汉今年已经六十了,万历三十七年生人的他,算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真正的盛世——万历盛世。 那时候的大明,天灾很少,工商业发达,大量的人口汇聚城市,城镇空前繁荣,百姓生活大多都还过得下去。 只是,万历盛世对于大明这个老大帝国来说,与其说是中兴,不如说是回光返照。 盛世过后,便是长达数十年的战乱! 先是流寇蜂起,后是建奴入关,明清拉锯…… 数十年的战乱下来,天下人口减半,曾经那个强盛的大明帝国也是轰然坍塌。 几十年的乱世走下来,王老汉自认为自己也是见惯了各种场面的。 但是,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棺材都要被钉死了的大明,竟然还能复国。 或许,真的是太祖皇帝驱逐鞑虏的遗泽未尽,大明天命未绝吧? 要不怎么会大明复国之后的这几年,原本频发的天灾几乎全部消失不见了呢? 尤其是陕西。 明末的时候天灾最严重的地方便是陕西了。 连年的大旱,使得陕西大片大片的绝收,甚至就连关中平原,也是几乎荒芜。 也正是因为如此,明末那么多的流寇,才会多是陕西出身。 但是,等到如今大明复国之后,原本陕西地方不停肆虐的天灾却是几乎全部消失不见了。 关中平原再次出现了这种风吹麦浪稻花香的美景! 真的很难让人不想多。 王老汉站在田垄的尽头,弯腰下去,用力挥舞镰刀。 锋利的镰刀将秸秆砍断,金黄的麦苗被收割,然后堆放在一起去准备统一装车运回去。 干活的不光是王老汉,村子里的青壮基本上都来到了田里。 甚至一些健妇,以及半大小子都来到了田里帮忙。 一块块的田垄被收割,随着日头来到正中,村里的妇女儿童们带着竹筐,来给家里的劳动力们送饭。 虽然劳累,但看着眼前随风涌动的麦浪,所有人脸上都是洋溢着发自肺腑的笑容。 对于农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丰收更能令他们感到高兴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如今大明为了恢复地方民生,而对地方的农税进行大手笔的减免的情况下。 农人们忙碌一年的收获,绝大部分都可以进入自己腰包。 他们对于丰收自然是更加的感到兴奋了! 一想到眼前的田亩中,这么多的粮食,都能进入自己的粮仓,这些淳朴的百姓们脸上便忍不住绽放出笑容来。 王老汉坐在田垄上,用一块被汗渍染的泛黄的白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伸了有个懒腰。 拿起自家老伴儿送来的午饭,一块竹筐里的饼子咬了一口,瞬间一股子,麦香夹杂着油香在口腔里炸开。 然后又喝了一口被装在竹筒里的小米粥,吃一口咸菜。 作为一个农人,可没有细嚼慢咽的讲究,三下两下,他便吃完了午饭。 这种肚子被填饱的感觉,让王老汉感到非常的满足。 “今年这一茬麦子长势极好,可真真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年啊!” 四周的田垄上,同村的村民们几乎也都是一样的动作。 大家都是在吃饭的同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谁说不是,如果年年都能有这收成,那咱们这些老百姓可就有好日子过了!” “今年收了麦子,趁着手上有些粮食和积蓄,我准备回头给我儿子说个媳妇。” “等儿媳妇再给生个大孙子,这辈子也就算是完满了!” “哈哈,我准备向官府借一笔钱,买一头牛,用来耕地,来年春耕的时候也能省些力气。” “确实,确实,每年春耕的时候,赶着牛去帮人耕地也是个不错的活计。” 王老汉听着四周的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以及他们对外来生活的向往,脸上也满是笑容。 唯有经历过风雨才能知道,平平澹澹才是真的幸福。 “王老爷子,算着日子你家儿媳妇也快生了是吧?” 一个皮肤有些黑的汉子开口询问道。 王老汉闻言,点头说道。 “是啊是啊,翠花那丫头快要生了!” “按照稳婆的话来说,也就是这几天的功夫了!” 皮肤有些黑的汉子闻言,满脸恭维的开口说道。 “那我就提前恭喜老爷子家里添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