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南洋再起_第八百一十八章朱宏煜灵活的信仰(求月票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一十八章朱宏煜灵活的信仰(求月票求订阅) (第4/4页)

基地,让大军的家卷有个落脚修整的地方,让前方作战的军队有个大本营。

    二则是可以用来囤积大军在印度所缴获到的钱粮物资。

    这些钱粮物资,将会成为吴周杀入印度之后,最重要的后勤保障。

    而这座用水泥砖石修建起来的关城要塞,被吴三桂取名为新山海关。

    而这个名字,也是将吴三桂的野望展露无遗。

    他吴三桂,要入关印度,立下他吴氏的万年之基业。阑

    天王老子来了也留不住莫卧儿帝国,他吴三桂说的。

    吴三桂站在关城上,眺望着前方一望无际的恒河大平原,眼神中满是莫名的神采。

    看得出来,他对眼前的大平原十分的眼馋。

    作为一个汉人,吴三桂在看到这么一块大平原之后,第一反应就是。

    “这么大的平原,得开垦出来多少良田,养出来多少精兵啊!”

    现在,吴三桂心中已经有了打下印度之后,对印度的初步治理方略了。

    最主要的,其实还是屯田……阑

    就在这时候,一名亲兵小跑着来到了吴三桂身边,开口汇报道。

    “启禀大王,大王子求见!”

    吴三桂微微颔首,然后开口哦说道。

    “把人带过来吧!”

    他的话音落下,没多长时间,吴应雄便被带到了他的面前。

    “儿臣参见父王!”

    吴应雄在看到吴三桂的瞬间,便十分乖巧的行礼道。阑

    吴三桂微微颔首,然后开口说道。

    “免礼!”

    吴应雄直起身来,来到自己父亲身边,然后开口汇报道。

    “父王,您交代的事情我已经做完了!”

    “这是我统计出来的,我大周现在所掌控的人口和钱粮数额……”

    说话间,吴应雄将一份报告呈递到了吴三桂面前。

    吴三桂接过报告,便翻看了起来。阑

    目前,吴周治下共有人口七十七万,其中有差不多六十万,都是关宁军杀入印度之后所抓到的战俘和奴隶。

    而剩下的那些,大半都是关宁军的家卷。

    现在的吴周治下人口虽然不算多,但其动员能力却是相当的不错。

    那些家卷们不必说,关键时刻他们是可以全民皆兵的。

    而那些奴隶的话,更是不必说,难道主子下令了,奴隶还敢拒绝吗?

    吴三桂接着看了下去,下一项是吴周现在所拥有的钱粮数量。

    现在的吴周方面,大致拥有粮食八百一十万石,这其中有玉米,有水稻,有小麦,有土豆红薯等杂七杂八的东西。阑

    这些粮食,基本上来自于关宁军对恒河平原的扫荡。

    关宁军杀入恒河平原时,正是收获的季节,可想而知他们能捞到多少粮食。

    除此之外,便是银钱的问题了。

    由于印度这边的钱币比较杂乱,是故,吴应雄在统计的时候压根没管钱币的币值,而是干脆按照重量进行统计的。

    最终其整理出来的结果,大概是有白银四千五百余万两,黄金七百余万两。

    各种珠宝首饰若干,折价的话大概也能有个三四千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不好进行折价的印度本土的古玩珍宝等。阑

    这还是没将在劫掠过程中,士兵们自己装兜里的算在里面,数额便已经是这么惊人了。

    这一年的征战,关宁军上下基本上是一波肥了。

    可见印度的富庶!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恒河平原,并且关宁军为了追求骑兵的奔袭速度,并没有去死磕那些坚城要塞,只是在城郊进行劫掠的成果。

    如果关宁军真的将恒河平原给横扫一遍,所获或许会更多。

    吴三桂翻看完报告,微微沉吟一阵之后,开口说道。

    “现在对我大周来说,最要紧的事情便是要尽快实现军械的自产,那些兵工厂的产能规模要尽快扩充了。”阑

    现在吴周已经杀入了印度腹地,再想要向大明购置军火补充军队,运输就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一些精锐部队的军械,吴三桂会继续向大明购买,进而保证精锐部队的战斗力。

    但大量的炮灰部队所需的军械,吴三桂觉得还是能自产便自产吧。

    否则的话,光是转运就得废不知道多大的力气。

    从大明腹地到印度,中间的距离何止是万里之遥?

    “既然现在我大周不缺钱,那就要尽量加大在军械生产方面的投入。”

    “哪怕是溢价,也要从大明那边继续引进兵工厂的军械生产线。”阑

    “哪怕是砸钱,也要尽量留下一些懂得技术的熟练工人。”

    吴应雄闻言,躬身说道。

    “父王放心,儿臣明白!”

    吴三桂接着开口说道。

    “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大周不缺粮食,但在粮食的管理和分配方面,你也要上些心。”

    “一定要保证前线作战的大军的粮草所需不出问题……”

    吴周现在不缺粮食,那八百多万石的粮食,就算是吴周上下都放开了吃,也够他们吃个差不多一年半载。阑

    这还是说的吴周从现在开始,再没有粮食入账的极端情况。

    否则的话,他们的粮草可以维持的更久。

    但是,虽然吴周现在不缺粮食,可并不代表粮食管理不用上心。

    粮食的种类不同,其特性也不同,有的容易坏,有的比较耐储存,有的需要特殊的储存方法……

    到处都是学问,都是需要注意的要点!

    并且更加重要的是,自古以来,后勤管理都是一个极容易出现硕鼠的地方。

    再怎么上心也是不为过的!阑

    吴应雄点头应是,神态十分的严肃。

    吴三桂缓缓呼出一口浊气,脸上的疲乏之色显露无疑。

    他终究还是老了,精力远不及年轻时候。

    但是,吴三桂还是强打起精神,开口询问道。

    “应麒现在带兵打到哪里了?”

    吴应雄闻言,开口说道。

    “启禀父王,按照前线送回来的战报来看,二弟已经率领我大周主力,一路推进至了莫卧儿帝国的重镇拉合尔一带。”阑

    “正在同莫卧儿帝国的重兵集团进行对峙,寻找战机!”

    “而国贵叔则是带领一只轻骑,直接奔袭德里,在德里城外进行了劫掠和袭扰,给莫卧儿帝国上下带来了极大的震慑!”

    “准备要用这样的方式,围点打援,逼迫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放弃坚城而同我关宁铁骑野战。”

    说白了,也就是当年满清入寇大明北直隶,威逼京师,围点打援逼迫明军同其进行野战的老办法。

    办法老不老的无所谓,好用就行!

    ……

    ps:8.6K大章,月初了,扑街作者求一下月票和订阅,满地打滚求支持!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