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一章仁安羌之战爆发(求订阅求月票) (第1/4页)
朱宏煜趁着此次年节的档口,给联军上下发放一身崭新的军装,说白了就是在收拢军心。 不管是明军,还是联军中的其他藩国的军队,人人都有。 这几年来,大明的纺织业飞速发展,成衣业的规模更是不断的扩大。 衣服这种东西,对其他国家来说可能是稀罕玩意。 给军队换新军服是个不小的花费,但对大明来说,却是真的不算什么。 给联军上下十来万人换新军服而已,大明朝廷完全是能承担的起这个花费的。 甚至都不用咬咬牙! 对朱宏煜来说,真的只是小意思。 当然了,为了方便供应,这次给联军换的新军服,从形制上来说,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明军军服。 并没有给联军的各藩国的军队做专门的区分。 但是,对此这些联军士卒也都没什么意见! 平白得了一件新衣,只要合身能穿就行,没人会在意新衣的样式的。 这个时代的人们,可没有后世那么讲究。 柳山泰闻言,笑呵呵的说道。 “陛下隆恩,联军上下无以为报,唯有死战破敌,为陛下献上胜利,才能报答万一。” 洪旺福笑着点头道。 “大帅所言不错!” “既然大帅这边签收了军服,那下官便要告辞回去复命了……” …… 联军大营内! 那些来自各藩国的士卒,从军需官的手上接过崭新的军服,一个个脸上都是洋溢着发自真心的笑容。 这年头各国都一个样,当兵是个苦差事。 吃不饱,穿不暖,朝廷时不时欠些饷钱,都是常有的事情。 从根本原因上来说,这个时代的军队军纪差,还真不能怪军队本身。 一群大头兵非但平时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就连饷银都要被克扣,养家都很困难。 要让他们上战场拼命了,上面舍不得开拔费,那就只能放任军队去自己抢了。 因为,如果不抢,这些大头兵就没办法养家。 当年南宋的岳家军为什么能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除去岳飞对军纪的严格约束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背后靠着南宋朝廷的中央财政,冻不死也饿不死。 说不上吃穿不愁,但最基本的粮饷供应是有保证的。 既然靠粮饷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那劫掠也就变成了一个非必要的事情。 而不是养家湖口的营生! 唯有如此,军纪才能约束的住军队! 否则的话,如果军队真的要冻死饿死了,不会真有人觉得所谓的军纪能约束的住一群手里握着刀枪的大头兵吧? 人啊,终究都是利己的。 不会有人手中拿着杀人的利器,还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冻死饿死的。 所以,朱宏煜虽然重视军纪,但却更在意给军队的粮饷待遇。 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能给军队补齐粮饷,就要去整顿军纪,军队就会分分钟哗变给你看。 只是,朱宏煜对军队重视,给明军上下最好的待遇。 在朱宏煜的一力主张下,明军一直都在高薪养兵。 全军上下皆是吃穿不愁,甚至每三日能吃一次,平时吃饭也不少油水。 甚至一年还会发两套崭新的军服。 更别说还有军功田和日常的饷银赏赐! 待遇可谓是优厚! 但这是现在的大明朝廷给明军的待遇,其他藩国的军队可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甚至可以说,自从参加联军以来,可谓是这些藩国的军队过的最好的一段时间。 虽然战事激烈,伤亡数字一直都在增加。 但却是大明这边在供给着他们的粮饷,他们的粮饷不用再被国内的贪官污吏层层克扣。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感受到了吃饱饭的滋味,第一次百分百不打折扣的拿到了自己该有的饷银和赏赐,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军功不会被上官分润的感觉…… 而现如今,随着年关将近,大明天子更是给他们送来了每人一件的崭新军服,以做赏赐。 叫这些人如何能不感动? 不光是因为这么一件衣服。 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从大明天子这里感受到了重视,感受到了尊重。 他们能感受到,大明天子,把他们当人看了! 而不是像他们国内的那些官员将领一样,将他们当做是可以随意欺凌压榨的奴隶,甚至地位还比不过牛马牲畜。 在此之前,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几乎没有穿过新衣的。 身上的军服都是又脏又旧,补丁都挡不住漏洞的乞丐装,在给到他们手上之前,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主人了。 在此之前,他们还在羡慕明军士卒身上崭新笔挺,还没有补丁的军服。 现如今他们也是都拿到了新军服,一个个皆是发自真心的,对重视他们的大明天子感到感激。 很多人都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这个时代的上位者要收拢人心,就是这么的简单。 很多人都是迫不及待的将自己身上的破衣服脱下来,丢到一旁,然后换上了崭新的明军军服。 看着穿上新军服之后,显得威武挺拔的自己,很多人都为了自己联军的身份而感到骄傲。 在拉拢军心这方面,朱宏煜是专业的。 没有人比他更懂士兵们想要什么! …… 就在这联军上下热火朝天的准备过年,分发新军服的时候,缅军那边也是在准备着过年。 缅甸远不如大明这么财大气粗,数不清的粮饷供应联军,保证联军在前线的吃喝。 但莽白为了鼓舞士气,也是几乎搬空了缅甸的国库,搞到了差不多两百万块银元,准备用于犒赏军队。 没有看错,就是银元! 虽然现在缅甸和大明处于敌对关系。 但大明的银元是真的香! 银元用料十足,含银量高达八成五,和后世袁大头的含银量差不多。 且花纹精美,币值固定,方便流通,且信誉方面还有大明朝廷做背书。 这些银元很快便在流通中,占据了大明国内市场! 不少人都是上赶着拿着金银去大明的皇家银行兑换银元来使用。 再然后,便是顺理成章的向外流通扩张了。 亚洲这一大片不必说,完全是大明的势力范围,原材料供应地,商品倾销市场…… 是属于大明的贸易权范围内的。 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为了贸易的便利,他们都只能接受大明的银元流通。 就连缅甸也不能幸免! 缅甸国内的金银,基本上都被换成了大明的银币。 这二百万块银元,莽白留下一半以做备用,剩下的全部撒了出去,发给了底下的士卒。 一百万块银元发给二十万人,算起来一人五块银元,可真不能算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