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13 斟茶道歉 (第1/2页)
和义海花费5700万港币,购入新世界发展手中“中华巴士”共18%的股权,总股权达到百分之39%,触发全面收购条款。 中华巴士当代掌舵人“颜杰霖”试图引入长实、新鸿基两大集团进行收购战,保住颜氏家族对中华巴士实际控制。 长实、新鸿基两大企业收到义海集团跟新世界发展达成合作的消息,放弃介入收购战的计划。 最终,义海集团再斥资1亿扫货,拿到“中华巴士”73%股权,全面入主“中巴集团”。 专营港岛区公交线路64年的“中巴集团”宣布改朝换代,颜氏家族仅守着13%的股权退居末席,中巴集团并入义海公交集团,成为义海集团独立子公司的下属企业。 新世界发展旋即展开收购“城巴”之动作,花费五千万港币购入城巴,一个月后,城巴并入义海公交集团,兑得义海公交11%的股权,短短两个月时间港岛区巴士全部换上“义海巴士”的标志。 李家城在《商报》上看见相关新闻,不禁叹息:“义海集团的触手又伸进一项民生领域。” 掌握一项民生领域就是掌握一个取之不尽的财源,掌握一项又一项的民生领域,就是掌握一座城。 当然,最早的民生领域都会被既得利益者瓜分,然而,城市发展会伴随时代变化,民生的概念也会出现变化。 最早的盐、铁、粮、油、之后的水、电、煤、气、后来的船舶、货车、码头、的士等等。 本来抢英资蛋糕,发展民生领域是长实的发展路线,现在这条路线多了一个猎食者,李家城开始反思。 “北上!” “必须北上!” “这是做大长实的最后机会。”他暗下决定:“既然张国宾走我的路,我就走他的路,先捐一笔钱给内地试试水。” “把资金砸进大陆购置资产,投资新生公司。” “嗯……先让阿巨带笔钱进珠三角看一看。”虽然,他在内地有不俗的关系,但是,主要是靠港商身份获得。 本身在内地的投资额不算很大,全力押宝大陆是一项新方针,也是近年改开成果显著方考虑的策划。 毕竟,李家城心底是很忌惮内地的,生怕投资全部打水漂。 一句政策有变就能抄没所有,话说回来,李家城作为一个投机商人,却在内地瞅见了很多投机机会。 商界每日风云莫测。 张国宾依旧穿着西装,抽着雪茄:“呼……” “把巴士公司里一切跟鬼佬有关的高层换掉,让集团的班子接手管理,账目全部理清楚。” “有挪用公款,开支不明的地方,给他们一周时间退赃,否则送他们进赤柱,到了赤柱都继续招待!” 马世明心头一凛,出声答道:“yes,boss!” 义海集团里接手巴士公司管理层早有准备完毕,一句话就能上任执行大老板的整顿计划。 义海公交集团则是全新班子,管辖中巴、城巴两大公司。 未来有机会再开点专线,收购九龙巴士也行,都归义海公交的业务范畴。 一间公司有管理出问题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大量挪用公款的情形,接管公司肯定要查账。 这一回张国宾高层基本全裁,就留中层管理和底层司机。 中巴集团最值钱的则是专营牌照、司机、车辆、站点和车场。 ……. “宾哥!” “沈鑫想要见你。” 这时李成豪推开门走进办公室,出声说道。 张国宾点点头:“行!” 当晚。 中环。 陆羽茶楼。 沈鑫穿着西装,戴着眼镜,抱拳道:“张先生三个月没见面,气度越来越不俗,来。” “请坐。” 包厢里。 张国宾笑着坐下,指尖轻点桌面,望见沈鑫提起一口茶壶,亲自斟茶倒水,心里不禁有点满意。 “沈先生。” “客气。” 沈鑫放下茶壶,含蓄的道:“上回讲过,亲自来向您赔礼道歉,这一杯就是谢罪。” 他起身离位,近前来到桌旁,双手端起酒杯。 “请张先生饮茶。” 张国宾含笑摇头:“沈老板礼数周到啊。” “像我。” “平常就不大懂礼貌的样子。”他接过杯子,轻轻摇头吐气吹拂片刻,但见茶汤微波荡漾,斯斯文轻啜一口茶水,再放低茶杯。 沈鑫松了口气:“多谢张生赏面。” 张国宾抬手请他回去。 “沈老板,我们合作多年是有交情的,上次来香江动人的事情,过去就过去,我不提。” “你就当没发生好了。” 沈鑫回到位置,推推眼镜,装模作样的表露感慨,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