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二章 牛痘! (第1/1页)
吴有性脸上充满了错愕和不解,满是不敢置信开口询问道。 “什……什么?” 公员再次开口说道。 “吴先生,请随我们走一趟吧,陛下有请!” 吴有性点点头说道。 “好,几位请先稍候片刻,我收拾一下东西。” 他知道,不管新朝皇帝为何召见他这个名不经传的普通人,都不是他能够拒绝的。 刘易是第一次见到吴有性,是在皇宫偏殿。 吴有性恭恭敬敬的对着刘易行完礼之后,刘易开口说道。 “素问先生大名,善于治瘟疫,不知然否?” 吴有性大概猜到为何新朝皇帝要召见自己了,估计和自己擅长于治疫的名声脱不开关系。 吴有性只是点头,十分矜持的说道。 “回陛下,草民确实善于治疫,但天下奇人异士良多,草民之能不算什么。” 刘易颔首道。 “朕有大任托于先生,请先生担之!” 吴有性惶恐道。 “请陛下吩咐,草民无敢不从。” 刘易颔首开口,阐述道。 “朝鲜大疫,情况危急,传之甚广,十户中九户惨死,生民受苦颇重。” “辽东军乃我大汉臣属,不可不救,况朝鲜距中国仅一水之隔,若朝鲜大疫不能治,恐危及中国。” “故,朕今日召先生前来,是想要先生往朝鲜跑一趟,指导一下辽东军上下抗疫。” “一方面,将疫病限制于朝鲜,可保我中国无忧,另一方面则是可以积攒抗疫之经验,以备将来。” “不知先生愿往否?” “若先生愿担负此大任,朕必将以官位俸禄厚待于先生!” 吴有性闻言,第一想到的不是此行的危险和刘易许诺的官职俸禄,而是想到了自己的《瘟疫论》。 自己想要编写成《瘟疫论》,是需要大量的真实数据作为依托的。 而自己从历代史书中所查找出来的数据,多是虚指,并不详实。 动辄便是一城死绝,数十万生灵受难,具体数据一概没有,并不严谨。 给吴有性的编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而现在,却是有一场真实发生的大疫摆在他面前,只要他点头便能亲临现场,收集各种数据,吴有性如何能不动心。 吴有性躬身行礼道。 “回陛下,草民愿往!” 刘易十分满意的颔首说道。 “先生大义,令人钦佩。” “传旨,授予吴有性大汉太医院传染病科室医正之职,秩比正五品。” 吴有性闻言跪地叩首道。 “臣,吴有性,叩谢陛下大恩!” “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吴有性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正五品! 那可是正五品啊! 搁在大明朝,那可是一州主官的品级! 就算是大汉,那也是州中重要佐官的品级,最起码也是州丞。 谁说他吴有性学医没前途的? 他这不是就凭自己的学识入仕了吗?起步便是五品,就算是新朝的新科进士也不过如此了吧! 光宗耀祖,真正的光宗耀祖啊! “平身吧!” “吴医正且先去准备两日,待到朝廷支援朝鲜的大部队启程之日,吴医正随队北上即可。” 刘易开口说道。 他对吴有性很重视,因为他知道瘟疫有多可怕。 尤其是小冰河期这段时间,层出不穷的天灾会导致大量人口损失,尸体如果处理的不够及时,便会爆发瘟疫。 人类历史上那些可怕的瘟疫,例如黑死病,天花,鼠疫等,大多都是这么来的。 手上握着吴有性这位治疫名医,让刘易在将来面对瘟疫时,能够多几分底气。 忽然间,刘易想起了牛痘。 中国或者说整个东亚,黑死病很少出现,威胁最大的瘟疫是天花和鼠疫。 明末崇祯十六年,致使山西北直隶山东人口损失惨重的瘟疫,便是鼠疫。 想要解决鼠疫,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灭鼠了。 鼠疫为什么叫鼠疫,因为鼠疫主要传播途径便是老鼠携带病毒传播。 灭了鼠,鼠疫没了传播途径,自然会慢慢消失。 而天花的话,康麻子之所以被称作康麻子,就是因为他还是皇子的时候,被感染过天花天花。 只是虽然侥幸活下来了,一张脸也变成了麻子脸。 康麻子作为皇子都能感染天花,可见天花的可怕。 不过治天花刘易也不是没有办法,最简单的就是牛痘了。 牛痘的原理他知道,怎么往出做虽然不是很了解,但他可以砸钱让人去一一实验,迟早可以搞出来。 彻底消灭掉天花病毒,这个大功绩,足以让刘易在威望上直追三皇五帝了。 将牛痘的事情吩咐了下去,嘱咐要尽快出结果,刘易便 继续去处理公务了。 …… “卖报,卖报!” “中原日报新最新消息,朝鲜大疫,大汉组织医疗队赶赴朝鲜,江南名医吴又可挂帅!” “卖报,卖报!” “大汉天兵杀入广东,大军万炮齐发攻破潮州府,惠州府投降,大军兵锋抵达广州府城下!” “皇帝陛下下旨,组建宗教事务管理局,简称宗管局,禁绝大汉境内一切邪神yin祠,非法信仰,违者重处,最为严重者,子孙三代不可科举!” “……” 报童抱着一叠厚厚的报纸,在街道上到处兜售着。 南京的百姓对报童这个新鲜出炉的职业,以及报纸这个新鲜玩意,并没有多大的惊奇。 北边的大汉搞出了一种名叫报纸的东西,这个消息在大汉南征之前,便已经传到了江南。 而江南对这种新鲜玩意,大体上是包容的。 这些年富庶的江南,正处于思想迸发的关键时期,蹦出来的异端邪说多了去了,也没见江南人民对那个喊打喊杀。 再说了,报纸这玩意是官府强力推行的,也没人敢喊打喊杀。 据说某个老童生说了几句报纸的不好,什么斯文扫地啊,什么一派胡言啊,什么泥腿子不配了解国家大政啊之类的话。 便被新朝官府判了流放,据说现在一家人都已经在北边的榆林吃沙子了…… 新朝官府新占江南,对江南民间大体是宽容的,轻傜薄赋,三年不征的政策已经开始实行了。 在一阵社会秩序严打之后,已经开始抓大放小了,江南民间的各种氛围大体上也是宽松的。 但新朝该下手的时候,可是一点也不留情。 光是一个盐政改革,据说新朝就在江南和两淮一口气抄家抄了几百家商贾大户。 虽然杀人杀的不多,但却大多都是全家流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