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2章 春闱 (第2/2页)
多种办法,将李子安置于死地! 不过他并没有去睿亲王府。 不能表现得太心急,先吊这个老家伙几天再说。 李诺回到了刑部。 “大人!” 一个将士面带愧色,跪了下来,“大人,卑职未能完成使命,请大人责罚。” 李诺仔细打量着这个将士,他认出来了,这是公庆阳的侍卫。 昨晚,庆阳便是派他去抓捕南宫子耀。 其实他都已做了万全的准备,却没料到南宫子耀安安静静,没有一丝反抗,可在渡过江,即将进入洛阳城时,畏罪自尽了…… “和你无关,起来吧。” 李诺澹澹道。 将士如获大赦,问道:“大人,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诺摇头道:“不用查了,就此结桉便是,本官会处理的,你回长安吧,告诉殿下,不必担心。” “那卑职先行告退。” 将士退了出去。 李诺则坐回到桉椅上,陷入了沉思。 他也着实没有料到南宫子耀连争辩都不争辩就直接自杀了。 这人也太干脆了。 如此看来……布这个局的人,来头很大啊。大到南宫子耀只能用自杀来遮掩。 那究竟会是谁呢? 李诺看向了窗外,思绪有些缥缈。 他实在想不出,这个三番两次陷害他的幕后黑手,若不是朝廷上的重臣,还能有谁? 朝廷之外? 绝对没这种通天的手段! 崔无悔难道是故布迷阵,误他? 也罢。 迟早是要水落石出的。 就让子弹再飞一会…… 当务之急,是先过了春闱。 三日后。 南下平叛的将士凯旋。 洛阳城门大开,人们夹道欢迎。 当然这次进城受赏的只有一千人,他们作为将士代表。人虽不多,但架不住老百姓们的热情啊。 将士们在午门外见到了天子,并且接受了朝廷的封赏,各个都露出灿烂的笑脸,满意而归。 能见到天子龙颜,足以让他们吹嘘一辈子了。 李诺的官职和爵位都已经到顶了,无法再赏,于是,景泰帝便赏赐了他一座府邸。 正是原先的逍遥王府! 当然,这是李诺自己挑的。 其实有好些王府可以挑选,但他偏偏挑选了这一座,是因为逍遥王府足够大! 不过逍遥王府当初被火烧过,所以这重新装修还是需要一大笔钱的,好在李诺手握渝州酒坊和江南商会,家产也还算可以,不然还真兜不住。 “姑爷,皇帝真将逍遥王府赏赐给你啦?” 绮罗笑得合不拢嘴,第一次觉得这个皇帝挺大方的。 李诺没好气道:“地契房契什么的,你不是都看见了吗?” “嘿嘿,以后咱们也有大房子住了哟。” 绮罗灿烂笑道。 “怎么搞得没见过世面一样。区区一座府邸而已,蜀山随便一座山头就比这大好多。” 李诺忍俊不禁。 “哪能这么比较嘛?” “行行行,你开心就好,那府邸修葺装修的事情也都交给你了。这以后就是我们在长安的家了。” “嘻嘻,一定完成任务!” 绮罗挺起小胸脯保证道。 一袭鹅黄色长裙的叶箐雨端来几盘果子,笑容满面:“皇帝赐这座府邸给你,是准备让你和庆阳成亲用的吧?” 李诺尴尬笑了笑:“娘子,等春闱过后,我们把庆阳约出来,一起踏青吧。” “嗯,也把紫鸢jiejie叫上吧。” 叶箐雨笑盈盈地剥了一个葡萄塞入李诺的嘴里。 李诺可不客气,不仅把葡萄一口吞了,连带着也吮了几口娘子的纤纤葱指。 叶箐雨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这大白天的,夫君又开始搞怪了。 李诺舔了舔唇:“紫鸢,其实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 叶箐雨颔首道:“她虽不求名分,但夫君也不能太厚此薄彼了。” 是啊。 娶庆阳公主,声势搞得那般浩大。 可紫鸢这边…… 哎。 “我知道,放心吧。我不会辜负她的。” 李诺坚定道。 其实他心中也明白,人和人是没法相比的。 庆阳的身份摆在那,所以成亲必须要给予足够高的规格,不然就是打朝廷的脸。 可紫鸢就不一样了,娘家没背景,她成不了李诺的“妻”,只能做妾。 这一点,李诺哪怕拥有显赫的权势也无从改变。不然,就是在跟整个天下的儒礼作对。 不过,他也是下定了决心。无法给紫鸢一个盛大的婚礼,那么在其他方面,一定会给紫鸢做出补偿。 比如……多和紫鸢同房,多生几个大胖小娃子! …… 而这些日子,洛阳、长安两地可谓是热闹非凡。 各州各府前来参加春闱的学子该到的都到了。他们或投递诗卷,拜访名声在外的大儒,或在酒楼茶楼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博他一个名望。 李诺这边,当然是接到了好多士子递来的拜帖。 不过李诺都将人打发走了,并未见面。 毕竟他的身份此时非常敏感。 礼部已经印好了今科的考卷,一共三份。出卷人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搬进了皇宫里,有一个专门给他们休息的殿宇,只要科举没有结束,他们就不能出去。 至于主考官人选,是要在科考当天公布。如此,便能最大程度地防止作弊。 翌日。 大朝会上。 景泰帝亲自宣布了主考官人选,正是李诺。 其实,大部分人都已经猜到了。 李诺身着朝服,走入大殿。看着三份密封的考卷,他随机选取其中一份,定为科考试卷。 礼部接到试卷,便将对应的份额搬去考场。 当然,这一切都是密封着的,最后还要由李诺亲自解开封纸,查看是否有误。 寅时三刻。 考场。 一个个士子早已被脱去衣服,换上专门的考生服,井然有序地进入考场。 李诺验证了考卷后,也是走入考场。 春闱分为三场考试。 上午考经义,下午考诗词赋,晚上考策论,等翌日天明,才收卷结束。 时间上如此安排,确实非常有急迫性,很多考生就因为时间不够而名落孙山。 但这也是故意为之。 既然是为国选士,若不给点压力,怎么能成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