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六章 天师飞升魔界,圣唐天策上将 (第1/2页)
张道陵是太清圣人为弘道而作出的选择。 只可惜,这位弘道者在最开始就被明玉算到了。 更关键的是,张道陵还是张良的八世孙。 而张良本人师从荀子。 换言之,张道陵的跟脚往上一数,还是儒门的。 这就让太清有点郁闷。 有缘人被截胡不说,这有缘人说到底根子依旧是凤栖山那边! 太清所谓的:“从一开始就算漏了一步。” 正是此理。 想来想去,也只能是明玉做出来的干扰。 毕竟人间意志在由他执掌。 大罗天,弥罗宫。 今日,元始天尊似乎心情很好。 向来不苟言笑的他难得地招来弟子们开了个宴席。 【师尊这是有什么喜事吗?】 【不知道啊。】 【没听说。】 【大师兄都不知道我们怎么知道?】 宴会上,广成子等十二金仙暗中传音。 【哎呀,管他呢,师尊他老人家愿意开宴,这还是头一次呢!】 【吃吃吃!敞开了吃!】 黄龙真人宛若饕餮附体,风卷残云地消灭着眼前的食物。 广成子等人哑然失笑。 元始天尊看着“交头接耳”的弟子们,他也没生气,随手将案前的十几枚仙杏分了。 “多谢师尊。” 广成子、赤jingzi、玉鼎真人等喜笑颜开,恭敬地朝天尊行礼。 同时,他们更好奇自家师尊这是遇上了什么开心事。 在众金仙注意不到的视角里,天尊的嘴角弯起的一个弧度转瞬即逝。 “难得啊,难得啊!” “这无数岁月以来,算无遗漏的大兄,终于在算计这方面输了一局。” “还是在创立道教这么关键的节骨眼上!” “嚯哈哈哈~~~” 天尊心里偷着乐了好一阵,忽然意识到这样不成体统。 于是连忙自省:“咳咳,不对,我不该笑的啊。” “三清一体,大兄输了,损的是我三清的颜面……” 可一想到大哥在明玉那里输了一局,天尊的嘴角又抑制不住地上扬。 他现在其实很想去八景宫看望太清。 主要是好久不见了,甚是想念。 绝对不是想去看笑话! 绝对不是!! 碧游宫。 通天教主和接引圣人的表情也复杂。 两人盯着人间看了好一会。 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八景宫。 “道兄,要不咱们去串串门?” “还是不了。” 教主理智地摇摇头,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接引一眼:“大兄算计不过明玉,难道还算计不过我们?” “这个时候谁去看笑话,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笑话。” 这般直白的告诫浇灭了接引圣人看热闹的心思。 他颇为认同地点点头:“听道兄这么一说,我忽然觉得咱们还是在这推演阵法比较好。” 这要是被太清盯上了,可就别想安稳。 通天教主笑道:“当然,咱们不去八景宫,却也可以再看看人间嘛!” “明玉和大兄的互相挖坑,结果输的是大兄,那大兄自然得按照规‘出一点血’。” 接引圣人闻言,双手合十,念诵道:“善哉!善哉!” ~~~ 张道陵于龙虎山得道。 但其并未在龙虎山久居,而是西去蜀地。 他与蜀山的文始真人交流剑道百年。 临别前,张道陵借阅了老子亲笔手书之《道德经》。 他悟道观道,最终在鹤鸣山定居,潜心修炼。 一日,太上老君履凡。 亲授其“三天正法”、正一之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 张道陵修得正法,日益精进。 而他在蜀地传道时,“有识之士”立刻来投。 所过之地,根本不用虎躯一振,那些个鬼神仙众纷纷纳头便拜。 张道陵一脸懵逼的同时,也顺手就借他们的力量去传道。 他分设了二十四个福庭,即为二十四治。 每治立一鬼神为阴官,一仙人为仙官。 阴官仙官所掌管的是——人世祸福! 这一幕,看得罗天诸神无不沉默。 “这手段咋这么眼熟呢?!” 能不眼熟吗? 这根本就是上古时期,明玉在红尘行道的翻版! 张道陵算是把自家祖师的精髓学到了。 “咱们这算是来对了!” “能不对吗?搞不好这波咱们能直上神霄府!” “嘶~~,能拿到神霄府的仙箓?” “必然可行!你没见咱们天师用的啥权柄吗?分司福祸!” 人间福祸之事,若是没有明玉下放权柄,谁都不相信张道陵能凭空走上这条路。 再联想一下这位爷走得还是与那位道主相似的路…… 鬼神仙众的心一下子火热起来了。 “大腿!” “必然是大腿!” “道主与老君都下注了,咱们天师这是要升天啊!” 而事实与他们所料并没有太大差别。 只不过张道陵所升的“天”,与他们想象的“天”有亿点不同。 张道陵道成之日,魔界天门大开。 六天魔王下界,联手对其组织魔考。 是日,张道陵在青城山设坛,大战六天魔王,胜之。 魔王空歌,诵太玄之章。 创立了天师道的张天师,被魔王保举,飞升魔界! 随之而去的,是道教的近两成气运! 抱大腿的鬼神仙众这才惊醒。 “欸?不是!” “我想去的是天界啊!不是魔界!不是魔界!” 一阵鬼哭仙嚎,二十四治所属阴官仙官,皆被魔界天门收入魔界。 他们稀里糊涂的,就成为了光荣的魔界成员。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西游的古史不断推进。 明玉漫步于尘世,久久不曾离去。 他在光武帝时代,胜了太清一局。 在明帝时代,他见到了两个优秀的年轻人。 他们一个扬名西域,横扫三十六国。 一个勒石燕然,在战场上杀出了与霍去病一般无二的威名。 前者是班超,后者是窦宪。 或许是教主知道明玉在人间,玩心大起的他也落了一子。 一个名为张衡的墨家弟子入了明玉的眼。 明玉去看了他的地动仪,并给了点改良意见。 然后,张衡就去东海“借”了几条龙。 自此以后,地动仪成了战场常备物资。 因为它能准备洞悉魔神的进攻方位。 明玉不急不缓,一路走到了灵帝年间。 当今大帝刘宏,写了《皇羲篇》五十篇,引得他驻足良久。 刘宏见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