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8章 挡我者死(上) (第2/2页)
有威势。 河岸边,陈庆之之子陈昕正在指挥白袍残部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栈桥”抛入秦淮河。许多栈桥依次排开,用粗麻绳相连,很快便搭起了一座浮桥。 白袍军兵员来自湖边水寨,最擅长这种水上耍功夫的事情。不一会,陈昕便来到于谨面前拱手说道:“于都督,浮桥已经架设完毕,共有五座,请大军渡河。” “做得好!” 于谨微微点头,喜怒不形于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白袍旧部精兵十分好用。 然而若是没有萧衍的“遗诏”,若是没有扶持萧欢入主台城的策略,想驱使这波精兵可谓是难如登天。 于谨心里很明白,其实战争的胜负,远远不在战阵搏杀,而是双方比拼实力,比拼策略,比拼大势。萧绎自己称帝,这一波他就已经输了,无非是输多少而已。 “于都督,我部已经渡河完毕,杨将军派末将来询问下一步该如何。” 正在这时,已经渡河成功的前锋杨忠部派出斥候来传递了消息。 动作好快!应该是陈昕一边架桥,杨忠就派人一边渡河了。 “命你部攻占太社与太庙,在那里布防,等待下一步行动。” “喏!” 传令兵匆匆离开,于谨眯着眼睛查看远处的灯火,那是台城南门的方向。 事先刘益守就有定策,主要是两大原则。 第一个切忌分兵,无论有几路敌人,只管一路打回去即可。 第二个更简单,先击破萧绎兵马,其他的人,可以先放一放,要排除干扰,不要做不紧急的事,更不要做没必要的事情。 “若是萧绎此刻攻打台城,我们带兵攻土山后方,必能大破之。” 陈元康笑着说道。 其实于谨也在想这个问题,可万一萧绎现在没有攻城呢? “我军修养多日,士气高涨,可以一战。萧绎兵马鏖战多日,体力不支,如今正是击破他们的时候。” 看到于谨似乎还有些犹豫,陈元康忍不住建议道。 “主公大事,在下忐忑不安,唯恐有负所托啊。” 于谨叹息道,他肩膀上的担子太重了。平日里刘益守在还不觉得,将统兵大权交给他以后,才感觉好多事情和想象的不一样。 “于将军关心则乱。此战就如同在地上捡球一般,捡一个就是一个,没有人说要一口气捡起来三个球。” 陈元康感觉今天于谨完全不在状态,远不如勇猛果敢的杨忠,渡河极为坚决迅速。 “明白了。” “传令下去,全军渡河,目标台城南城门。”于谨对传令兵下令道。 听到对方下令,陈元康这才露出笑容来。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战胜负已定,在开战前就已经没什么悬念,现在无非是摘取胜利果实而已。 牢牢的把握住篮子,让果子安安静静的躺在里面,就可以了。没有那么多用奇用险。不阴沟翻船,就是胜利。 …… 得知有军队趁着夜色在渡秦淮河,樊毅匆匆忙忙的在土山附近的大营内点兵。因为不是本部人马,又没有王僧辩统一调度,各部推诿扯皮,花了好长时间才集结五千兵马。 满心忧虑的带兵前往太社附近的敌军渡河地点,却发现有一支军队已经列阵严整,等着他来了! 不是啊,不是说半渡而击的么? 樊毅心中大骇,这踏马渡河的速度也太快了吧,按说现在不是应该刚好在架设浮桥么? “你们是哪一部的兵马,为何离开州郡,前来建康?” 樊毅策马出列,扯着嗓子质问一箭之地外的军队。 咻! 一支箭射落他的头盔,樊毅顿时长发披肩,狼狈异常。在他逃回本阵的过程中,对面那支军队爆发出剧烈的欢呼声。 “杀!”“杀!”“杀!” 咚咚咚咚咚! 一时间鼓声大作,没有任何事先的弓弩掩护,对面的刀盾兵在前,步槊兵在后,已经奔跑着朝自己这边扑来,气势如同排山倒海一般。 踏马的不讲武德! 樊毅心中大骂,只能硬着头皮招架。 刚一接触,对面兵马那股雄健而狂暴的气势顿时压得自己这边喘不过气来。他还在里头瞧见一个熟人。 当初也在禁军当中值守的白袍系禁军将领马佛念,那张马脸哪怕只是火光照耀,也是依稀可见,不难辨认。 乱拳打死老师傅,一波流对冲,杨忠带兵直接杀穿了樊毅五千兵马的本阵。 樊毅不知道的是,这种打法就是白袍军一贯的战法,杨忠出自白袍系,马佛念等人更是陈庆之的死忠。 步卒击破本阵,位于大军侧翼的骑兵开始追击砍杀,樊毅带着不多的残兵狼狈逃走。 这一战一炷香的时间就解决了战斗,等于谨带着中军渡河,跟杨忠部汇合的时候,看着满地尸体的战场,竟然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于将军,敌军不堪一战,我军士气高昂,勇猛无匹。如今敌人败军已经退回台城南门土丘处,士气低落。末将建议乘胜追击,不给他们喘息的时间。” 杨忠压住内心的兴奋,拱手对于谨建议道。 “好,依然是你部为先锋,务必攻破萧绎大营!” 于谨沉稳说道。 计划不如变化,看杨忠如此轻松就击溃了萧绎派出的阻拦兵马,可见湘东王大军强弩之末,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 这时候不痛打落水狗,难道要等对方恢复元气以后再说? 杨忠带兵离开后,于谨想想还是有些不放心,他将胡僧祐找来,将一个木盒递给他说道:“这个是伪造的湘东王人头。你带着它去西州城,骗开守军开城投降,然后扼守西州城,防备湘东王的兵马回援。” “喏!” 胡僧祐拿着木盒走了,这战功估计跟白送差不多,他差点笑出声来。 “于将军,兵贵神速,我们这就跟在杨将军后面吧。万一王僧辩带攻城主力回援,又有一番苦战。” 陈元康小声建议道。 于谨忽然明白刘益守为什么要让这一位跟着自己了。当年李崇在边镇讨伐北地胡人的时候,陈元康就跟在身边出谋划策。 这位很有实战经验,而且出道极早,对突发军情反应迅捷。 “传令下去,继续朝着南门前进,接应杨忠大军。” 于谨从容下令,稍稍整顿兵马后,继续朝着萧绎所在大营而去。 而此时此刻,那位文采斐然的湘东王,完全没有料到自己已经大祸临头。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