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0章 半场开香槟(8000字大章节) (第1/4页)
,都督请留步 当初还没到河东的时候,高欢认为区区一个小城,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对此并未放在心上。 但实地勘察一番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托大了。 这座城虽然土里吧唧的,构造却很是精妙,地形也让人叹息绝望。 现在气温还没有下降到冰点,秋日的天气很适合郊游,攻城自然是不在话下。不过眼看玉壁城似乎不好对付的样子,高欢作为三军统帅,不得不考虑一旦攻城不顺,要如何处理后续。 于是高欢召集众将议事,商讨攻城事宜。 帅帐内,众将面色都不好看,很多人在心里吐槽高欢矫情事多,硬生生把战役拖延到秋收后,忘记了“兵贵神速”的原则。 可这些人也不敢当面表达出来,比如段韶。 “诸位,此战是本王低估了玉壁城的险阻,如今只怕不能速胜,接下来如何应对为好?” 高欢沉声问道,一开口就把很多人想说的话堵死了。 他是以退为进了,下面人推诿扯皮的空间却没有了。众将都是冥思苦想,一言不发。这个时候,谁开口,谁要负责办事的! “高王,以属下之见,此战既然已失先机,不如徐徐图之为好。先在汾水以北高台筑城,为时不晚。若是入冬,土壤冻结,不好开工。” 看到半天都没人开口,段韶小心翼翼的答道。 高欢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这句话是对的,却不是他最想听的,高欢当然是想速胜啊,嘴里说的不过是客套话罢了。 “高王,末将愿意领兵先行,试探玉壁城防。” 韩轨拱手请战,神态甚为坚决。他meimei如今已经为高欢生下一子,名为高涣。韩轨很有动力去建功立业。 “嗯,百年啊,此事不急,本王自有主张。” 高欢微微点头,依然是不正式表态。 有两个代表人物发言,其他各将都开始站队,要先攻城的一大堆,选择筑城然后观望局势的亦是不少。 高欢让众将回去都想一想,夜里则是偷偷来到段韶的营帐,与之商议大计。 之前就是段韶说要速攻玉壁,趁着敌军尚未修好城池的时候就动手。如今他总算是回过神来了,不听段韶之言悔之晚矣。 现在段韶说要先修城,再决战。高欢这时候再也不敢把段韶的话当做耳旁风了。 至于韩轨嘛,高欢还不认识娄昭君的时候,就跟他关系极好,完全是知根知底。 韩轨打仗勇则勇矣,却是不喜欢动脑子打仗。此人的建议不能听! 对方今日在大帐之中的表现,高欢只当他是在鼓舞士气了。 “孝先啊,之前人多,本王不便多说。攻打玉壁你有何良策啊?” 与段韶对坐,高欢笑眯眯的询问道。 “先在此地筑城,一来是布控设防,免得关中贺拔岳派兵增援玉壁。 二来也是囤积辎重,让士卒们好好修养。 玉壁形胜,易守难攻,若是此战不利,留一部退守新筑之城,大军班师回晋州即可。 未来一旦有变,再攻取玉壁不迟。” 未算胜先算败,段韶经过好几年的历练,已经日趋成熟,显示出他那不同凡响的大局观。 这话是金玉良言,可在高欢听来却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心中略有不快,却没有表示什么,只是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 看到高欢一副面服心不服的模样,段韶继续说道: “高王,若是不能占据河东,我们的损失当然很大,但攻克关中却并非当务之急。玉壁城麻烦的地方之在于让平阳等地处于贺拔岳与尔朱荣两边包夹之中。 若是在玉壁不能取胜,还请高王先派兵平灭尔朱荣后,再回来攻取此地亦是不迟。” 段韶觉得高欢是有点魔怔了,贺拔岳在高欢打盹的时候,建立一座十分要害的城池,这让高欢忍不下去!或者叫被疯狂打脸了。 上位者若是不能念头通达,那活着还有什么滋味?这口气高欢肯定是忍不下去的。 对此段韶虽然非常理解,却不能支持高欢这么胡来。所以他说得很保守,哪怕不能讨高欢的欢心。 战争是一件非常客观的行为活动,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能达到怎样的效果,人不能昧着良心胡言乱语。 “先筑城再说吧。” 高欢叹息了一声,背着手离开了段韶的营帐,看起来似乎有点不高兴。 高欢带兵到玉壁城,并观察了地形之后,心中就预感不可能速胜,也没有贸然的派兵攻打玉壁城,免得伤了士气。 于是他很从心听从段韶之言,选择屯扎在汾水对岸的高台,并在此地修建城池,与玉壁城遥相对望。 磨刀不误砍柴工,若是不在附近修个可以落脚的城池,鬼知道攻打玉壁不顺的时候,会不会被远来驰援的贺拔岳大军一战而下啊! 高欢认为,段韶的建议很合理,反正已经等了这么久,干脆等到冬天汾水结冰再开始攻城吧。到时候把攻城器械和补给运到河对岸的玉壁城下,都要方便不少。 至于段韶所表现出来的悲观情绪,则是被高欢选择性无视了。 于是高欢命段韶先行渡河,在玉壁城下设立大营,堵住玉壁城南门,不让城中军士外出。又写信给镇守平阳的张保洛,命他带兵增援,顺便督办粮草,源源不断从平阳运抵现在修建的城池。 他已经决定在此地大干一场,为了表示攻克玉壁城的决心,高欢将他现在下令修筑的城池,命名为“高王城”! …… 北面烽烟再起的时候,南面的刘益守也没闲着。一篇《占山格》的奏折送到建康宫,独辟蹊径的“检地运动”开始。 然而刘益守却遭遇到空前的阻力! 之前推行土断的时候,无论是老牌的世家豪强,还是因为战功而兴起不过数十年的寒门转豪门,都觉得那不过是在玩权斗罢了。 真正的土地改革,是不可能推行的。事实也证明了那些人的预测,刘益守收拾掉了部分不听话的世家,打击了部分不合作的寺庙后,筹措到了足以军用的粮草后就收手了。 而现在,这些人对刘益守的政策却开始空前抵制起来,朝堂内外,除了刘益守的亲信外,其他人几乎是清一色的反对。 原因无他,因为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刘益守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