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_第二百二十五章 灵枢到应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灵枢到应天 (第1/5页)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五章灵枢到应天琉璃院。

    方世玉站在朱红门前,身边跟着十数名小太监,面色沉重道:“开门!”

    “诺一”

    两名小太监连忙上前打开了琉璃院的大门,当里边的人看见方世玉时,小宫娥连忙躬身作揖道:“奴婢拜见殿下!”

    张美人身边的小宫女,确实没见过方世玉,甚至张美人本人也没见过,毕竟她进宫的时候,方世玉还在海外呢。

    但在大明皇宫,身后跟着一群太监,宫娥,方世玉穿着一身赤红色的莽龙袍,这样的阵仗,衣冠。

    整个大明皇宫,也只有朱元璋和朱标以及方世玉才可以穿这类赤红色的衣服。

    “张美人呢?”方世玉面色平缓,开口询问道。

    宫娥连忙躬身,双手放在额头前,衣襟铺在地上,双手贴着地面,言语恭敬道:“回殿下的话,娘娘还在歇着。”

    “歌下了?”

    方世玉瞄了一眼,低目看着跪在道路一的宣娥,疑问道。

    那小宫女刚要抬头,方世玉身边的太监厉声呵斥道:“大胆刁奴!”

    口中斥责着,手中动作却是不慢半分,上前便要抽打。

    小宫女脸上写满了恐惧,但这个时候,她一不敢求饶,二不敢抬头,听到主管太监手中鞭子挥舞的声音,眼角不时落下泪水。

    “行了,张美人既然歇下了,不好打扰,退下吧!”方世玉叹息一声,他却从没想过,也没真正经历过。

    皇宫大内的规矩,全是给宣娥太监女官、外臣,内眷定的,还从经历过,宫女有抬头的动作,就要挨打的。

    “殿下,圣上的旨意。”太监手里捧着朱元璋的圣旨,无奈道。

    “算了,去慈宁宫吧,把圣旨给宁妃娘娘,让宁妃娘娘来宣吧。”方世玉无奈的说了一声,转身便要离开。

    许是屋中的张美人,听到了外边的声音,起身走了出来,来到院落中,一脸迟疑道:“给天雷王殿下请安!”

    张美人微微扶了扶身子,对方世玉道。

    “既然醒了,那就宣旨吧!”方世玉眺望一眼,隔着老远看见张美人确实生的俊俏,怪不得能被老朱头相中。

    宣读圣旨的流程,异常繁琐,焚香,祭天,忙碌了大半日,方世玉总算是按照礼节,将朱元璋的圣旨宣读了出去。

    在古代,宣读圣旨,臣下接旨,绝不是接旨的人跪在地上,念一遍就完了。

    沐浴焚香,祭告天地,祖宗,祠堂,摆下供桌,朝着皇帝所在的方位,就一卷旨,没有一天的时间都折腾不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方世玉不愿意接这茬,因为实在是太麻烦了。

    张美人接了圣旨后,此后的人随之增加,其月银也上调许多。

    随着方世玉看见老朱头在圣旨中明确规定了给张美人的月银上调力度,让他找到了一件大事。

    没有返回东宫,而是在宣读圣旨后,而是直接到了乾清宫中,朱元璋一如往常的躺在软塌上,日薄西山,他已经很久无法自理,我独老人般,望着房梁,心中不知在琢磨什么。

    方世玉看到老朱头目光涣散的样子,微微双真一声十前道:“老朱头。”

    “你怎么又来了乾清宫了,不待在东宫处理政务总来乾清宫做什么!”朱元璋并没有转头去看方世玉。

    方世玉道:“老朱头,这也不是这样说的,我发现了一件大事,需要你拿主意。”

    “大事?现在能有什么大事。”朱元璋无声叹息着

    自从将这个帝国的政务悉数交到了方世玉手上,朱元璋反倒更是清闲,朱标在很多政治见解上,与朱元璋背道而驰,父子俩的争执也是一直存在的。

    但方世玉的见解,朱元璋却是毫无疑义,甚至摊牌前,只要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下意识就要去找方世玉求解决之道。

    随着朱元璋的眼疾越来越严重,躲在乾清宫的他,对方世玉的大事小事处理方式,也是非常欣慰。

    “老朱头,我感觉,朝廷给官员定的俸禄,是不是,有点太低了?”方世玉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以往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也没有摆在明面上,这些年大明一直在变革。

    百姓手里的粮食多了,买卖交易,在大明境内流动的粮食也就跟着暴增,其他各行各业,随着农民手里有钱,发展的更是迅猛。

    这就造成了,粮食虽然增产,但粮食的价格,还是处于朝廷制定的官价最高水平上。

    九品官员的那点俸禄,根本就不够看的。

    他们做一辈子,做一百年的官,也不可能攒下来一分钱,可当官如此清贫,他们会忍得住不贪?

    朱元璋杀了一波又一波,贪官似乎永远也杀不完,而方世玉的治贪手段,真的能如同朱元璋这么骇人听闻?

    与往今来,没有比朱元璋治贪手段更狠的了

    朱元璋深邃的目光,紧盯着方世玉。

    方世玉也不知道,老朱头是能看见,还是真的看不见,但那一双眼睛,似乎充满了杀气,开口道:“你想给百官涨俸?”

    “略微上调一点,盛庸和铁炫已经出海了,我估算,这一次至少能带回来了百万两黄金,银,铜更是不计其数,还有各种物资。”

    “这些东西到了大明,肯定是要售卖出去的,而朝廷突然多了这么多钱,等着泰安府的工程竣工,民间的财富会大幅度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粮食的价格会突破朝廷制定的官价,货币过多,粮食其实没有降价,只是货币贬值了。”

    “而朝廷还按照以往的俸禄,只怕这些官员,不贪不腐,连自己都要饿死了,如何还能治民。”

    方世玉坦然道。

    朱元璋却是微微一笑,轻声道:“那你说,泰安府什么时候能修好?”

    “这个,这个,最快也要十几年吧。”方世玉犹豫道。

    “那你急什么?朕相信你能做的更好,别在这里耽误朕思考人生了,回去处理国事去。”

    朱元璋直言,将方世玉从乾清宫赶了出去,

    一脸无奈的方世玉,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闷闷不乐的回到了东宫。

    此时已是西时,回到东宫,方世玉看见堆在书房中的奏疏,整个人都要疯掉了,抓了抓头皮,面容狰狞道:“小爷我特么的罢工行不行?”

    身后并没有人跟随,也没有人会回答方世玉的罢工心思。

    硬着头皮,走进书房,一头扎进了奏疏中。

    第二日清晨,东宫女官焕玲进了书房,推了推方世玉道:“殿下,殿下?”

    “嗯?我怎么睡着了?”方世玉心神一乱,迷迷糊糊的说道。

    焕玲道:“殿下,六部的老爷都到了,已经等您半个时辰了。”

    “行,我知道了,你去告诉他们,今天先停了,有什么紧急的事情,直接送奏疏过来吧,我就不过去了,对了。顺便通知他们,以后的早会全部停止。”

    “每日朝会,改为申时初开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