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_第二百二十六章 娶老婆就要一次娶六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 娶老婆就要一次娶六个! (第2/4页)

    “朱老四没有说,高炽那小子怎么还没回家?”方世玉迟疑道,当初朱高炽给他了一封信,让他派人送去燕王府。

    给父母报平安的,但是谁能想到,方世玉刚登岸就得到了朱标病倒,一番忙碌,到最后他都忘了这封信,甚至现在都已经找不到了,他也没想起来。

    李原名摇了摇头道:“燕王殿下只字未提,不过他的南下队伍,倒是有些奇怪!”

    “额?有什么奇怪的?”方世玉疑惑问道。

    微微摇头,李原名道:“燕王的南迁队伍中,还有一个穿着黑色袈裟的僧人,不过当年陛下让僧人去藩王府从事,微臣也并没有过多盘问!”

    目光一凝,方世玉嗤笑一声,暗自嘲讽道:“朱老四,你还是不老实啊。”

    微微点头,对李原名道:“请坐,其他人,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这朝会,就讲这些?”

    吏部尚书詹徽起身道:“殿下,还有一件事最重要的事情,枕戈待旦的需要迅速解决!”

    “枕戈待旦,需要解决?什么事情?”方世玉犹豫道。

    “因为田亩入庄一事,地方士绅,乡绅势力,受到极大的打击,地方权力真空,一个县衙管着近百个村庄。”

    “但村庄却又不在城里,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只是陛下直没有决断如何下放权力。致使地方权力已经空悬三年。”

    “眼下地方官还能压得住,但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变故,而且无形中也给县官增加了数十倍的工作量。”

    “朝廷的政策,需要县官去每个村庄讲解,实乃浪费政治资源和时间。”

    詹徽一针见血的说着。

    乡村权力真空,确实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方世玉批了年的奏疏,大半都是村庄的一些命案。

    没有人管,没有人治理,没有人去做和事老,这命案自然就多了起来。

    而按照大明律,无论罪犯是什么罪,只要涉及到砍头死刑的,都要朝廷重审,要皇帝朱批,才能执行死刑。

    地方官员,哪怕是布政使,贵为一省父母官,他也是没有权力去批复县官死刑的。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急需解决,吏部有什么方案吗?”方世玉眉头紧蹙,很久之前他就研究了。

    而最好的办法,选举,看似很好,但不免会出现乡村恶霸,天高皇帝远的,方世玉能确保京师附近,乃至京师方圆四五百里之内的村庄选举公平。

    如何能保证全境的选举都是公平的。

    吏部的方法很简单,流官制,同县官一样,都以流官制来统一安排,朝廷任命村庄父母官。

    “维持朝廷在地方的统治,宣扬朝廷的政策和发展地方的任务!”

    詹徽也没有什么新颖的办法,流官制确实是个好办法,可以极大的解决地方官员固化的问题。

    而随着朱元璋熟读《精兵是如何练成的》后,锦衣卫对抓捕贪腐等诸多事情,有了更多的心得和经验,流官任期满了,都是要经受锦衣卫盘查问询。

    极大的减少,在这里贪三年,换个地方继续贪三年的事情发生。

    方世玉道:“那朝廷每年岂不是要忙死,啥也不用干了,天天研究地方官的任免调遣吧。”

    犹豫半晌,方世玉道:“对了,我这几日批阅奏疏,有了新的感悟,大明的行政体系,可以简化为,皇帝,六部,十三布政司,府官,县官,到此截止。”

    “大明幅员辽阔,南北东西,万里有余,村庄不下百万之数,流官制显然是不合时宜,也不能帮助朝廷什么,反而加大朝廷的行政压力。”

    “如果在村庄和县城中间,增加一个行政机构,统称为镇,卫,县官带领镇,卫施政,再由各镇,各卫的地方官,通过村庄自己推选村长,村正来辅佐地方的镇,卫官员施政。”

    “这是我想到,最好的办法了。一个镇,下辖八个乡村,个卫下辖十个乡村,镇和卫是平级的。”

    “这样的话,大明便是有百万村庄,朝廷无力任免百万底层官员,但如果任免十万底层官员,应该还稳得住。”

    “更何况,大明应该只有七八十万个村庄,排除云贵地区,大概有六十多万吧。”方世玉拿出自己的办法。

    现在直接把皇权弄到乡下去,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但大明已经有能力在向底层延伸权力机构。

    镇,卫的存在,实则就已经可以达到皇权下乡的最终目至于贪腐,这个问题没法讨论!有人的地方,就有贪腐!如果是方世玉主政的话,只要这个贪官真的能为民造福,那就让他贪,反正老百姓不管谁贪,没贪自己的,而最后他贪的这些钱?

    还不都是进了内帑!

    增添行政机构,镇,卫。一个大些额县城,下辖地区大致有百八十个村庄,如此一来,统合成十个八个的镇卫,权力逐层下放,向上收紧,工作能忙的开,也不会出现政务堆积,无力处理的事情。

    詹徽心神一凝,增添一个底层权力机构,统合各地的村庄,在执行流官制,确确实实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方世玉微微点头道:“诸位认为如何?”

    “非常好,只是这镇,卫的官员,要如何任免?”詹徽表示肯定道。

    方世玉犹豫片刻,开口道:“国子监的学生,考了举人的,下放镇,卫历练,此后进士出身,同进士,没有地方镇,卫的三年历练期。不准考试。”

    “另外,各镇,卫,所辖村庄,村正选举一事,被选举的人,必须贡生出身可以完全通顺,没有压力的将朝廷政策宣传出去。”

    “最后,我会向陛下请旨,由锦衣卫暗中调查,所有敢冒头贪污,贿赂,买选举票的人,选举成绩作废,处以什么刑罚,我和陛下在商量!”

    “我认为,这是眼下解决的最好办法,至于真的要将朝廷的官员放到村庄中,等我们三百年后的子孙在这么做吧!”方世玉一语断定,村庄的最底层官,他们已经不能称之为官了,被叫做小吏还差不多,而这样已经算是不入流的小吏,真的不值当朝廷浪费无数的精力。

    还不一定能选的好。

    而村庄的百姓,他们从小到大,生活在一起,对每个人的品性,能力,自然要比锦衣卫,比朝廷知道的多,了解的透彻。

    他们自己选的,受了苦,也赖不到朝廷身上。

    “对了,村正一职,任期不能超过三年,不允许连任,也不允许隔期连任,并且一个家族,三代以内,二十年只允许出现一个村正。”

    “不然的话,这村庄都要成了小朝廷了。”

    方世玉说出了最后想到的限制。

    那知这句话却是让詹徽急眼了,吹胡子瞪眼睛的对方世玉说道:“殿下,老臣认为,此举不妥!”

    “你这是做什么?我们在商量正事,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地方的村正,长此以往的被一家人占据,他们不会发展成乡绅,士绅,乃至发展成世家,门阀吗”

    朱元璋为了能顺利的收田入庄,天下的乡绅,士绅,世家门阀,都成了老朱打击的对象。

    并且在政策,及朝廷,对外宣传上,统统将世家门阀和乡绅士绅给打上了反动派的代名词。

    朱元璋起家的时候,没有世家门阀的支持,也不需要世家门阀的支持,而他成长起来了,要治理这个国家了。

    掀桌子不让世家门阀吃饭,自然无可厚非,而且最重要的是,老朱头不怕这些世家门阀怎么样,他们一没有军队,二没有兵器。

    面对朱元璋,就是待宰的羔羊罢了。

    想怎么杀,想怎么玩,想怎么说,都是老朱头说的算。

    “乡绅,士绅,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