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严家抄斩  (第1/5页)
    “快去,快去看看是谁?”武生林目光凝重,哆哆嗦嗦的指了指大门。    整个大明王朝,也没听说几个人能和老皇帝同乘一车的。    魏国公徐达第一次北伐大胜,班师回朝,朱元璋出京百里相迎,徐达是第一个在朱元璋坐了皇帝之后,还同朱元璋共乘一车的。    再之后,就没有人了!    没有了!    而武凝雨非但是见到了当朝天雷王殿下,还见到了老皇帝,同老皇帝一乘!    小蝶麻溜的起身,向着门口狂奔了去。    推开大门,只见一名穿着绯红官袍的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十数名捕快。    武生林起身作揖道:“府尹大人?”    “武千户,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应天府尹王璟甫,见武凝雨跪在地上,细细打量着武生林道。    “卑职......”    武生林一时不知如何去讲,虽然应天府尹是文官,但应天府尹作为京师的父母官,正三品大员。    人家可是有权力上朝论政的。    武生林虽是五城兵马司,属于武将职,但也只是正四品罢了,二者的官职上就差了足足一个档位。    从正四品到正三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眼下方世玉虽然再起战端,但真正杀敌立功的机会,已经少之又少。    “本官今天来,是受了贵人之托,来给武千户送喜讯的!”王璟甫嬉笑着,向前走去几步,在老夫人面前,躬身作揖道:“晚辈给夫人见礼。”    “府尹快请坐!”    武夫人也不慌不乱,示意王璟甫坐在自己身侧。    “无事不登三宝殿,府尹大人有什么,就直说吧,你为文,我为武,互不统属,纠缠的多了,犯了忌讳!”    武生林直接开口说道。    他虽然是一个千户,但按照明朝的规制,七百人以上是最高等的千户,最高不能超过八百人一个千户所。    京师又是重地,千户所自然是满编,武生林不大不小,也是个武官了。    同应天府尹搅和在一起,确实容易犯了忌讳。    不过就算你心里知道,你也不能这样说不是?    王璟甫道:“武兄弟莫急,本官这里有一封书信,是给武小姐送来的!”说着,王璟甫起身,来到武凝雨面前。    伸手要扶起武凝雨时,他却不知,武凝雨的双臂上,已经是青红相交,只是一碰,武凝雨便感觉到一股针扎般的刺痛。    “什么样的贵人,需要府尹大人来送信?”武生林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应天府尹真的能算上顶级官员了。    在他的上边,也只有六部堂官了,真的没有谁了!    王璟甫也不见外,微笑着道:“武兄弟何必急忙呢,本官也不多留,这送信的人,不让本官说,本官也不敢说,武小姐收好就是!”    “送信的人说,希望武小姐,能秉持己心,但有所求,无有不允!”    说着,王璟甫笑着离开了武府!    ......    长乐宫。    方世玉刚刚吃了晚膳,坐在一旁望着马淑道:“这次出去没能回家省亲,等以后有机会的吧!”    望着马淑,这机会,也不知道还有多少    马淑轻声细语的说着:“省亲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妾身若是想念家人,也可唤meimei入宫,殿下无须挂牵,只是公主的事情~”    方世玉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道:“哎,都是气得,要不是她说出家既无家,我怎么会去拆庙,还好老爷子来了,不然的话,下不来台了,这尼姑庵拆了,怕是真的要逼死临安公主了。”    方世玉摇了摇头,马淑道:“当初临安公主出宫的时候,就说是要青灯古佛,殿下难道没想过,在宫里给公主建一个佛堂?”    “无用的,她不同意,也不愿意住在宫里,不说她了。刚才得到消息,郑赐说过两日泰安府的皇宫就修的差不多了。而且内城也开始招标,发出去七百多个工程项目了,朝廷可以着手准备迁都的事情了!”    “到时候,去了北方,不死,是没什么机会来应天了!”方世玉面色凝滞,泰安府修好了,朝廷搬往北方,平衡南北,协调天下。    迁都,真的只是为了天子守国门?朱棣迁都,真的就只是为了打仗?因为燕京是他的老巢?    皆不尽然    北京城的地理位置优越,大明朝廷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弃用运河,改为海运,至于为什么朱棣又废海运,改用运这就不得而知了。    江南繁华,已经是整个帝国的经济赋税重地,是整个帝国最富庶的地带。    而北方,天寒地冻,被异族统治,多的四百余年,少的百余年,当地的文化,经济,民生,早已被摧残的不成样经济中心在南,政治中心还在南方。    那就甭说了。    迟早有一天,大明会全面放弃整个北方的土地,划江而治,成为偏安一隅的王朝。    迁都北京,确实有各种各样的说辞,可以不迁,但方世玉和朱元璋的认法是相同的,江南太繁华了。繁华到让人没有了斗志。    南方本就文风昌盛,南北榜更是在大明爆发成了焦点。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潮,方世玉登基前,更是将南北榜分开录各选状元,榜眼,探花足额三十六人!    可若是朝廷一直在南方,靠着南方朝廷,去守护北方疆土,发展北方,这不是痴人说梦?    便是朱元璋都一心想要开发自己的家乡。    若不是因为凤阳这个地方,真的不适合做帝都,洪武朝的帝都,必定是在凤阳了!为了发展自己家乡,朱元璋可谓是绞尽脑汁。    奈何,当地的老乡也是真的不争气。。    朱元璋都一心顾着发展自己家乡,坐在皇帝角度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官员了。    朝廷北迁,已是必然的!    “那殿下准备何时迁都?”马淑轻声询问着。    “估计今年是不成了,这都七月二十了,北方开始冷起来了,而且明年年初还要设祭紫金山,拜周世宗的庆陵,更替年号。”    “估计迁都北上,要等到来年二月份了!”方世玉平心静气的说着。礼部给的章程,朱标登基是登基了,但改年号,还要去设祭紫金山,祭拜周世宗的陵墓,繁琐的很。    ......    爪哇。    整个国家,只有整个应天府的一半大小尚且不及。    “终于算是到了这里了!去采买和补充淡水的人,怎么还没回来?”蓝玉率领大明水师,八百余战船,一千余运输船,算上藩王私兵,有九万之众。    船只每隔半月,就必须靠岸补给淡水资源,不然的话,船上这些人,可就要渴死了!    当蓝玉的船只,在爪哇靠岸登陆时,本想着补给一下淡水,商量一下贸易事宜,准备继续启航。    但船只刚刚靠岸,站在巨大的旗舰上,蓝玉在船边等的急促。    望着不足百里地的城池,蓝玉道:“有人在打仗!”    朱棣上前一步,脚步顿了顿,看着蓝玉道:“有吗?”    说着,抽出千里眼,开始观摩,当他和蓝玉看见城墙上的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