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0章 科研基金,改变 (第2/2页)
任办公室分析质子相撞实验所收集到的数据。 全部的数据,两人用力两个小时的时间才看完。 至于新的发现,两人也没有找到。 有些新的发现都已经被那些先看数据的老师和学生发现了。 范晓明看着手中的这些数据,笑着说: 一开始他还挺自信的,觉得他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了。 现在看是他失算了。 苏哲笑了笑说: 范晓明点头, 实验数据一公开,那些老师、学生搞出来的成就是他们自己的。 他怎么想都觉得亏。 「除非 那些不能公开的实验数据,其他能公开的尽量公开,毕竟这样的形式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不少。」苏哲解释说, 数据是他们提供的不假,但没有必要将老师和学生的发现占为己有,或者说不公开实验数据。 这样的方式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利的。 范晓明点头说。 两人聊了聊,开始安排三门基地超级强子对撞机的高能实验。 虽说由于脑机结合技术的突破,他们两人不能回三门基地,但相关的高能实验还要进行。 等两人安排好,时间已经来到了夜里十一点。 两人离开对撞楼,向他们的公寓走去。 范晓明指着图书馆的方向说: 之所以说图书馆中的学生是大一学生,那是因为留在学校的这些学生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大一的。 像高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塔木戈壁。 还有的是在月球和地球同步轨道等等。 就连今年招的十几万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本部报到后,基本上都离开了学校本部。 就拿九天研究中心今年招的几万研究生来说,上过下午的公开课后,留在学校本部的只是极少数。 他们去的地方和高年级的学生一样。 塔木戈壁最多。 这里有覆盖全工业体系的制造工厂,有着各类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等。 在这方便这些人搞科研。 再就是地球同步轨道。 一样的,这里有太多的人造天体在建造。 如自动化工厂、太阳能收集站等等。 还有很多很多的项目在这里进行着,这里需要这些人。 最后就是月球了。 随着三门计划的完成,月球全面开发已经开始了。 月球上建造十一座工业城的开始,还要开展很多的项目。 再有,九天研究中心要在月球建造实验室的。 这些都需要派人过去。 苏哲笑了笑说: 对于大一的学生。 学校是有政策的。 其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在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前,学校不支持离开学校本部主导和参与科研项目中。 第一这个阶段,他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参与科研项目,但不能长时间离开学校本部。 当然了,学校没有直接卡死。 只要通过了考核。 比如说,你已经掌握了大一所有要学的知识。 那行,你回家搞科研的可以。 学校的规定很明确。 只要你实力够强,那些规定、要求都不是问题。 要是没有实力,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 不好意思,你就留在学校好好学习。 想要去太空转一圈,想去月球逛一逛。 可以,周六周日玩玩就得回来。 常驻,那是不可以的。 范晓明笑着, 现在不像过去。 学校的科研经费充足,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也做了改变。 现在的教学方式分成了两种。 一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种是网络,其中虚拟宇宙中教课成了网路上课主流。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后者为主,前者为辅。 再有就是,所有课程对学校师生是公开的,有时间就能学习。 其实上,在学校。 学生是以自学为主。 因为四书社团的贡献,将所有学科的知识点都做了简化和梳理。 不同智力的学生可以选择难以不同的教材等相关的辅导资料。 特别是结合虚拟宇宙后,学习变得更加的方便高效了。 苏哲笑着说。 今年这一届大一新生,堪称世界最强。 没办法,这一届,几乎所有尖子生都选了学校。 不过以后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往后的招生规则变了。 范晓明微笑着, 学校的规定跟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 比喻之前提前本科毕业,申请读研啥的。 有着一套套流程啥的。 说实在话,那时候是因为资源的不足,需要一步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卡。 看的不是一个人实际掌握的知识的多少,看的是现有的资源能够供给多少人。 就像高考一样。 不是说你合格了就能上大学,看的是每年招多少人。 因为资源就那么多,供不起更多的人读大学。 现在好了,资源充足了,再加上太阳系的全面开发,严重缺人。 现在是个人都能有学上了。 不过考核的标准回归了本源,看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 只要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就能通过。 学校的再次变化就是如此。 学校资源充足了。 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死规定了。 比如说本科提前毕业,研究生提前毕业。 对于上课啥的,都不在有硬性的规定。 对学生是否来上课,学校也不再做要求。 当然了,正常人还是按部就班的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