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什么?采矿?那我们也跟! (第3/4页)
“二叔,咱家矿石用完了,祖爷爷让我来采集一点。” 听到这话,程姓修士脑门立马闪过一道冷汗。 咱家缺矿石,我怎么不知道? 带着疑问,程姓修士直接一个闪身便飞到了自家船上。 “小七,到底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不过二叔,我记得祖爷爷好像念叨过一句,说他五行岛要的,肯定是好东西,咱们虽然不用,但也要先占着! 我也说不准确,反正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先占着?好吧!” 程姓修士摇了摇头,掏出飞剑,直接带着侄子来到了一处富矿区域。 噼里啪啦就是一顿乱削。 身为矿脉值守,哪里有富矿,哪里的矿物更好开采,他还是知道的。 当然,如果有姜自灵那般直接将小山炸碎的本事,他自然不会如此麻烦,但是谁让他没有呢,所以只能捡重要的地方先弄回去,不然…… 回身望了眼那满是烟尘和轰隆声的岛屿,程姓修士再次加快了速度。 这要是不快一点,可就没了! 如此,轰轰烈烈的采矿行动就这样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岛开始。 三天后,众多灵舟如同来时一样,又整整齐齐的离去。 只留下了一个彻底大变样的长石岛。 此时,除了最中央的那些珍贵灵矿以外,长石岛上的山脉已经被采了个七七八。 当然,剩下的那些也不是采矿大队手软,不忍心将长石岛彻底推平,而是因为那几座山脉不是冰川就是绿树繁茂的正常山脉。 对于这些山脉,修真界可是有共识的,不准动手,也不准破坏。 不然…… 程姓修士摇了摇头。 “算了,不管了!等灵矿采完,我就可以回家了!至于这里……” 看着差不多已经平整的岛屿,程姓修士叹了口气:“或许,会有几个家族选中此地吧!” 原来全是石山,自然没人来此立族,如今山地都被平整,河流也基本没被破坏,确实会变得更为适合人类生存。 而就在程姓修士为矿山不见而暗自怅然之际。 同在南域的朝元岛上。 云氏族长云永康指挥着众人将采集到的矿石分门别类的放置好后,转向一直看着矿石默默不语的哥哥云永寿。 “哥,你说他们要这些矿石做什么?” 云老祖摇了摇头,表示不懂。 见此,云族长又悄悄道:“哥,你说他们会不会也买到了那个?” 说着,云族长朝着山底的一座工坊指去。 那里,可是他们云家的一处秘密基地。里面生产着畅销整个千沙群岛的灵肥。是他们云家除了灵衣灵甲以外另外一个响当当的摇钱树。 谁知对于他的猜测,云老祖却继续摇了摇头, “应该不可能。 他们应该还买不起。 再说,那灵肥只用一点点明矾,哪里需要那番大张旗鼓。真要像他们采集的那么多,哪怕是把沧澜海所有的灵田都算上也用不完。” “好像也是!” 云族长点了点头。 当初他们云家可是花了上百万灵石,而且还上交了自家得来的一份奇宝,这才买到了一小份生产灵肥的灵具。 当然,这个灵具也给他们云家带来了大量的收入。 每年,他们只是需要提供一些不值钱的灵兽粪便、矿石还有草药,就能赚取到上万的利润。 如今,那台灵具已经运行了上百年,他们其实已经回本了。剩下的,那就是纯赚。 一年一万的利润,说实话,这比之前莲湖岛陈氏一年的净结余还要高。 一台灵具可以比肩一个不小的筑基家族,由此可见,云永康对其的看重程度。 如今那五行岛五家有可能也有这个摇钱树,也难怪云族长紧张不已。好在经过哥哥的开解他打开了那个怀疑,要不然,云永康可得嫉妒死! “算了,先别管这些了!家族的阵法也到了紧要关头,你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吧!别的事情先别管了!” “是,哥哥!” 而就在云氏兄弟对矿脉探讨之际,碣石岛上,周老族长周智光也皱眉苦思。 当初,听说那五行岛不远千里去长石岛采矿石,周智光一个迷糊,就和交好的兄弟家族一块儿去了。 毕竟从这些年的经验他们可以轻易得出,凡是这五家看好的,根本就没有不好的。 最先的回灵草,之后的法术心得,还有辅修人才,这些无一例外都让那五家得了大量的好处。 所以如今听到那五家又有了行动,周智光等人哪还忍得住,直接就去跟投了。 但是此时此刻,看着身边那堆积如山的储物袋,周智光却头疼不已。 矿石是才回来了,但是怎么处置呢? 总不能就直接放在储物袋里吧! “不行!不行!” 这储物袋可是他把族人们的存货都掏光才凑起来的,可不能就这么占着。 但是放在哪里呢? 没错,周智光根本就没想着利用,只想着先占一点。也好做好预备,不然如果真的有用,到时候就他周家没有,那他可就坐蜡了。 不过思来想去,还是找不到一个好的办法。 最后,周智光干脆找到一处山谷,直接将其填了下去。 “反正不能占据农田和平地,也只能是这里了!” 最后,看着已经被重新磊高的山谷,周智光点了点头。“等什么时候有用了,再启用你们吧!” 莲湖岛上。 众多家族的行动也传到了回到岛上的姜自灵等人耳中。 “他们也采矿?他们要这个做什么?总不会也是用来配置肥料的吧?”姜之磊疑惑道。 “不可能,这可是大嫂和九姐他们试验了十来年才肯定的配方,他们又没有《同道参悟法》,哪会花这个心思?” 作为陈家人,陈长俭自然知道其中的难处。 这可不是有心就能做好的,这其中可充满了无数的巧合。 要不是青竹提出用水来培养植物,他们也不会有人去研究水培; 要不是有人发现经常放雷电术的山谷中的植物比其他地方更苍绿,他们也不会发现第一种肥料; 要不是当初青玄突然在压缩空气中释放雷电术,他们也不会发现那种棕红色气体,认识到第一种肥料的主要成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