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环境(4K) (第2/2页)
十万荒山与无尽海海岛上的例子都证明了,人数稀少的部落也可能产生强大的修行者。 但只有凡人人数足够多,才可能拥有大量的中坚修士,可以把修行的知识传承下去,而不是起起伏伏,一代不如一代。” “那苏冯博士,” 李乐菱举手问道:“你最后提交给公孙临博士的论文内容,是什么?” “这个嘛。” 苏冯微微一笑,说道:“环境决定一切。 是自然环境限制了莫里奥人无法耕种,被迫采集捕猎,进而限制了他们的人口上限, 决定了他们遇事协商解决,不懂战争的民风, 导致了他们缺少战争能力、差点被分开了五百年的‘兄弟’部落灭族。 在那篇论文的最后,我还尝试用环境决定的理论,来解释中原王朝的更迭。 每逢气温连年骤降,就会导致自然灾害密集,农作物减产, 中原王朝就会缺少容错空间,动荡频发,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全面崩溃,迎来乱世。 比如两汉,两晋南北朝。 就算是修士,在气候环境的伟力面前,也显得无比渺小——顾得了自己,顾不了茫茫多的百姓。 不过这也更显得我们学宫的重要与伟大。 学宫,就是要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乃至逆天改命,以技术来改造自然,令灾害对百姓而言不再那么恐怖。” 下课钟声响起,苏冯拍了下手掌,从讲台上跳了下来,一边收拾着上课资料,一边朝学子们吩咐道:“你们这堂课的作业,是根据我转述的有关于莫里奥人与利墨人的故事,以环境决定为主题,写一篇论文。 角度自选, 可以是为什么中原北境永远有游牧蛮族部落,换了一茬又一茬。 可以是生存条件艰苦与修士诞生率之间的关联, 甚至可以是合理幻象,比如如果漫漫长冬降临,天下间下了一场持续十几年的雪,会发生什么。 要求至少五千字,不能使用骈文。可以去藏书阁多查查资料,下个月月初上交。” 一听到又要写长篇论文,教室里不禁响起了一片哀嚎, 教室后排的厉纬,更是一头栽在了课桌上——他实在是写不来论文, 上一篇国史文章,因为使用了类似“我家池头洗砚树,挨着我家洗砚池”、“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得看情况”的水论文技巧, 被教授国史的王温纶博士单独拿出来痛批,差点让厉纬社会性死亡。 另外,也别想要通过找人代写,或者“借鉴”以前学宫学子论文的方式,来蒙混过关。 首先学宫的课业风格,与天下间其他学院截然不同,不是学宫弟子根本写不来这种东西。 其次,学宫东君楼里,听说有种叫做“蠹仙”的昆虫形状异化物。 能够通过吞食书本,来永久记住书上的文字内容,并根据使用者需求,来重新吐出相关信息。 虽然不知道这,具体是个什么cao作, 但确实被学宫博士用来当做备份的巨型图书馆,兼浏览检索器,兼论文查重工具。 ‘蠹仙,你罪大恶极!’ 李昂不用想就知道周围同窗心底的怨念,他自己倒无所谓写论文这种事情,异界记忆里写得实在是太多了。 “苏冯博士。” 李昂收起桌上课本,追上了走出教室的苏冯。 “哦,日升啊。” 苏冯笑道:“又要借书了?” “嗯。” 李昂点了下头,学宫藏书阁借出书籍,对于书籍种类,弟子的年龄、修为、成绩、学分、品行等都有要求。 普通新生很多书根本看不了,必须要有学宫博士亲自写的许可证,才能查阅某本或者某些书籍。 李昂和苏冯关系不错,经常找他要借书证明。 “这次是哪本?” 苏冯熟门熟路地从包裹里掏出表格,填写自己的名字,随口问道。 “三本,,,还有。” 李昂报了三本书的名字,正在签名的苏冯有些诧异地抬起头来,“怎么想起看南周、天竺地图和禅宗资料了?” “前段时间看长安城僧道辩论,觉得有个大和尚在引经据典美化他们自己的来源,有点不爽。” 李昂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面不改色地说道:“想看看禅宗从天竺到南周,再到虞国的传播路径。” “哦哦。” 苏冯闻言露出了微笑,爽快地签好了名。他作为理学博士,也很看不惯那些榨取善男信女钱财的僧侣。 事实上,苏冯对僧道、摩尼教、景教等等一点好感都没有,平时对昊天道门也不甚虔诚的样子。 这也算是从公孙临博士,以及更早的理学一脉,流传下来的传统了。 顺带一提,苏冯博士虽然反感所有宗教,但每年长安城的僧道辩论,他是场场不落, 每当僧侣或者道士,有一方辩论陷入劣势时, 他就会伪装成路过民众,在台下拱火,引经据典来攻击优势一方,让辩论或者说争吵的气氛再激烈一点,并且乐此不疲。 如果和尚道士当场打起来,那他晚饭都能多吃几口。 可以说是非常有风格的乐子人了。 “哝,借书条。” 苏冯将表格递给李昂,随口说道:“对了日升,你下课时间天天在藏书阁看书,其实也不太好。 学宫弟子总是需要活动活动的,就算不喜欢兵击格斗,也可以踢踢蹴鞠,打打马球嘛。” “这...再说,再说。” 李昂笑着打了个哈哈,学宫的蹴鞠可不是简单的足球,是要佩戴防护符箓,可以使用飞剑、念力、术法等,来攻击对手,进行运球。 是兼具智慧、策略、cao作、团队协作的暴力游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