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0章: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1/2】 (第2/2页)
” 见他这么一说,刘艺菲也顾不上好奇,当即便俏脸薄怒的微嗔道: “我爷你个大头鬼啊!” 说着还没好气的踢了他一下,幸好被高飞闪开了。 …… 就在高飞和刘艺菲在一旁打情骂俏的时候,片场也很快便整改好了。 因为周易这些年在业内积累下来的名气,影视城方面也十分配合剧组的拍摄。 不仅帮着把这一条长街给封了,在建筑外形上也任由剧组改动。 甚至影视城还专门派了一个负责过来记录剧组改动的地方,准备以后做永久化处理。 因为他们觉得让《梦华录》剧组这么一改,整条仿宋长街的味道都不一样了。 用负责人的话来说,那个“仿”字完全可以去掉了。 所以说能当负责人就是有水平,至少拍马屁能拍到点子上! 当然,剧组这边改动的幅度也不是很大。 除了一些纱行、鱼行、邸店、杂物铺之类的小铺子之外。 大部分的改动主要集中在酒楼、食店、茶坊,以及瓦子、勾栏这些高消费场所。 比如当年高飞常去的“长庆楼”“八仙楼”“班楼”,以及“遇仙正店”“张八家园宅正店”“中山正店”等勾栏瓦舍、酒楼食肆,就无一落下。 不仅酒楼的幌子俱全,高飞甚至连门前的彩楼欢门都没落下。 对了,之所以叫他们“正店”,其实主要是因为一张牌照。 因为在大宋只有拥有酿酒权的酒楼才能酿酒,至于其余酒楼是没有酿酒权的。 就算酿酒的技术再好,也只能从国营酿酒坊进货,或者是别的正店进货。 故此久而久之,宋人便将这些没牌照的统称为脚店。 通俗地讲,正店相当于今天的“旗舰店”,脚店则是“加盟店”。 从城市商业发展角度来说,宋朝其实和如今的城市已经差不多了。 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熬夜一样,宿酒未醒,好梦初觉对于住在汴梁的百姓也是常事儿。 甚至了为满足东京城市民百姓对夜生活需求,大宋开国之后便宣布取消了已经实行了将近千年之久的宵禁。 如此方才有了赵盼儿三姐妹刚入东京时看到的那副场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现代人读此诗词时,或许会以为这只是文人的夸张修饰手法。 但高飞却实实在在的知道,这不是写意派,而是写实派! 毕竟当年东京城除了“夜市”之外,还有“早市”和“鬼市”。 一年之中很多店铺的夜市大多是直至三更方才关门,然后不到五更又重新开张。 诸如勾栏瓦舍等场所,更是彻夜不眠,压根就没有休息的时候。 便是白日也会有文人儒生过来喝酒消遣,就不存在空闲。 只不过楼中的美人也不是铁打的,总是要歇息的。 因此当年大宋的勾栏瓦舍其实如今的夜店、歌厅差不多。 除了供着当招牌的当家娘子之外,大多数在勾栏瓦舍中献艺的舞姬、乐工、杂耍、说书,其实都是外来的。 此类人就像走xue一样,就靠着在勾栏瓦舍中的打赏混饭吃。 别看这些跑江湖的虽然地位不高,但某些手中有绝活的却常常比京官活的还滋润。 至少京官未必买的起东京城的宅子,但他们大多辛苦几年就能置办一套! 从这方面来说,历史确实只是一个轮回! …… 晚上八点。 忙碌了一天之后,随着导演的一声令下,剧组总算是收工了。 只是当剧组所有人都回到酒店之后,一干主创却没有像以往一样各自散开,而是聚在高飞的房间里开了一个小会。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本来国内观众对历史类的电视剧一直挺包容的。 尤其是早年出了好几部戏说历史类的爆款电视剧后,观众大多数都不会在这方面较真。 甚至很多专业人士从开始的考据挑刺,到现在也懒得说了。 只是自从前不久桐化那句“当今的年轻人太不懂历史了,我要给大家科普科普让大家勿忘历史”的话说出之后,舆论氛围便顿时一变。 别说年轻人了,就算是其他年龄群体都下意识的心生反感。 至于那些专家学者就更不用说了。 本来他们就是眼不见为净,如今见有人主动送上门来找骂,那自然是火力全开了。 于是最近的几部由真实历史人物改编而来的古装剧,顿时就遭殃了。 其中由桐化同名改编而来的《云中歌》更是首当其冲。 服化道差就算了,杨影那浮夸到辣眼的演技也不说了。 单单就是故事剧情,《云中歌》就已经雷翻天了。 说句实在的话,高飞一开始并没有关注这部剧。 毕竟敢让杨影当女主的,电视剧还没拍上限就已经在那了。 所以真不是高飞小瞧同行,而是真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 可是周易的工作人员介绍完情况之下,高飞顿时就惊呆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