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三章 (第2/2页)
要从全球顶级厂商进行定制,主打的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玉皇建筑设计事务所现在的员工已经超过两百人,每天都有些忙不完的设计任务,需要关注工程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张忠华觉得以后也有机会成为全球顶级建设设计事务所,这也算是一个高端产业,挣不挣钱不说,关键是逼格在那里摆着呢。 玉皇广场在亚洲的合作单位接近一千四百家,直接带动了整个东南亚大量的企业快速发展,不少公司的市值也受益于玉皇集团开始节节攀升。 而港岛的股市行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开始跟前世的情况有所区别,跑偏了不少。 但是碰到那些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还是会受到巨大的的影响,该跌的还是跌,该涨的还是涨,张忠华和玉皇集团只能影响小势,对于大势来说不过是落在水中的一个小石子,虽然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是这影响很快就会平息。 玉皇证券这几年在股市的投资了几十的亿港币,手中持有的怡和、和记黄埔、会德丰旗下不少上市公司股份,甚至超过一部分公司的那些母公司的持股数量,算是隐藏在水面下的一头巨鳄。 张忠华计划要到1972年底大量套现,从股市抽身,这场股灾也会持续几年的时间,等跌倒谷底之后,随后再大量的增持,还可以接机收购一些设计到民生的如电车,电话,电灯,电影等公司的股票,甚至是股份。 不过这估计要等到197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张忠华才会开始计划。 按照计划,到时候包船王的环球航运集团收购怡和旗下九龙仓,娄父的娄氏集团收购会德丰和怡和旗下的置地,张忠华的玉皇集团收购和记黄埔、港岛电话和大东电信。 唯一需要注意的的就是到时候要好好的配合才行,要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太大,把怡和他们提前吓跑那就情况不妙了。 张忠华并没有打算去收购太多公司,只需要垄断了电话,电信和港口也就知足了,其他产业玉皇集团主要以持股或者自己发展为主。 前世李超人也是遭受无数人的唾骂,他甚至要把港岛打造成为李家城。 张忠华把这些想法甩出脑海,现在想这些有些为时过早,而且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到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忙完集团的事情,张忠华乘车向铜锣湾的皇后大道东驶去,目的地是星华社的港岛分社,来到港岛这几年,张忠华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夏资大亨除了霍英栋经常来这里做客,其他大亨都是有多远就避多远,也没有夏资大亨敢接触,最多就是私下联系,否则分分钟钟就会上港府黑名单。 张忠华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来这里之前,是因为他来之前向戴麟趾总督报备了一番。 张忠华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自然要给戴麟趾说一声,。 现在他背靠约翰牛这颗大树不受巴统的制约,要是到了八十年代,在这里发展高新技术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也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 星华社成立于1931年,建国后开始打造成为国家的通讯社,在不少国家也都有分社。 相比于未来的星华社,现在的星华社基本没什么影响力,和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等大的通信社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跟亚联社也是无法相提并论。 港岛作为东南亚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和对外窗口,各国的通讯社也在港岛成立了分部,当然也少不了星华社。 港岛的分社成立于1947年,也是炎夏了解世界的窗口,当然它的存在更多是为了处理一些相关事务。 很快张忠华来到湾仔皇后大道东387号,他看着眼前略显寒酸的建筑也是长长吐了一口气。 “你好,我玉皇集团张忠华,这次来是专门来拜访梁威林社长。” 张忠华看着前台的工作人员,这姑娘年纪轻轻就在这儿工作也挺不容易的,当然张忠华的普通话还是很标准的,并不存在沟通困难。 “张生你好,欢迎您的光临,我带您去二楼,请问您是喝咖啡还是茶?” 宋晓英激动对张忠华说道。 她对于张忠华非常崇拜崇拜,孤身一人人从四九城远赴港岛,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取得无数人一辈子都难以仰望的成就,也涨了炎夏人的脸。 她在港岛这几天,张忠华这个名字她听的耳朵都长茧子了,着名慈善家、企业家、计算机科学家、作家、歌唱家、编剧等等头衔,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张忠华耀眼的光芒。 可以说,无论把张忠华放在哪里,都无法遮掩他身上的光芒,哪怕是世界两大阵营的领头羊的大统领,也做不到。 不过张生在全球成名之后,今天还是第一次来这里拜访,而且还是在这个时间来拜访,这让宋晓英也感到很是意外。 宋晓英想起他们分社,内心很是唏嘘,他们所在的位置虽然位于铜锣湾皇后大道东比较繁华的位置,但是设施却比较陈旧,而且这里更是门可罗雀,所有人都避之不及。 “张生,欢迎您的光临,这里比较寒酸,如果有照顾不周还请你多多见谅。” 张忠华跟着宋晓英在会客室等了几分钟,港岛分社负责人梁威林就匆忙赶来,一见到张忠华就非常热情说道。 张忠华看着眼前的梁威林社长,1911年出生,几年已经六十岁了,但是看着精神非常好。 他在1933年至1934年进广西桂林师范专科学校读书。 1935年1月到东瀛大学读经济科,参加东京留日学生文化座谈会活动。 早在1936年的时候就加入了组织。 1937年回上海,后在金陵从事救亡工作。 这位梁威林社长,比应该算是算是和张忠华饿的父亲一辈儿的。 张忠华看着这位比自己大三十六岁的老先生,担任港岛这边分社的一把手也有十三年,这几年过的也挺憋屈的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