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二 第187章 李二的嘚瑟 (第1/3页)
死了的人,永远死了。 不管这场大战为何开始,又因何结束。 也不管他们的战死是否值得,李承乾都给了他们最高的礼遇。 就像他当初说承诺的那般,战死的勇士都埋进了勇山! 当他们下葬之时,整个日月山除了伊原峰等人在和楼宁对峙以外,其余人一个不落的都再次齐聚勇山。 很多人觉得这般做是浪费时间,虽然他们为了日月山而战死,足够伟大,也配得上这样的礼遇,但现在不是情况紧急吗? 当理解轻重缓急才对。 但李承乾不觉得浪费时间,这是日月山或者说大明王廷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战! 他需要大家记住这些人! 当然,与其说是他需要大家记住这些人,还不如说是他在刻意的培养剩下这些人的荣誉感。 让他们明白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首发域名m. 说白了就是洗脑。 这年头,谁经历过这个? 一个二个都神情激动,尤其是少年军的那些半大孩子。 他们目光坚定且崇拜地看着这一切,他们向往甚至渴望踏上战场,这就是李承乾的目的。 未来一定会更艰难,他需要这些人知道他们是在为何而战! 说到底,李承乾终究还是一个虚伪的人。 不管他说得多激情澎湃,但始终改变不了他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可以说,如果没有他,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然而这一切的真相,永远也不会被人知道。 哪怕是清楚这一切的慕容顺、楼宁也不会说出这个事实。 因为政治本身就是肮脏且丑陋的。 在安葬了战死的勇士后,众人再次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这一次,大家热情高涨,没有丝毫的恐惧和不安。 哪怕他们知道楼宁的大军就在山外,他们也浑然不惧。 因为李承乾一次次的带着他们创造了本就不存在的奇迹,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同时,也慢慢的有了信仰。 与此同时,王玄策这边却是一直没有进展。 契苾何力虽然很是热情地款待着他们。 但对于王玄策的提议也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几天,契苾何力一边派人你去大唐打听消息,一边和自己的母亲还有契苾沙门商议着种种。 说实话,王玄策所说的,他们动心了。 不管从哪一条来看,都是他们需要的。 他们想报仇么? 自然是想的,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贞观九年,就是他们自带干粮为李二征伐吐谷浑,不过那时候,他们铁勒部并非主力罢了。 原因也很简单,彼时的大唐名将太多了。 “沙门,你怎么看?”契苾何力问道。 他们此行投唐的目的,知道人不多,而他母亲和沙门却是知道的。 契苾沙门还没有开口,他们的母亲就说道:“投唐本就是我们原本的计划,而且想重回故地,也只有投唐方能做到。 可我们想投奔的是大唐的皇帝,而不是什么大唐的太子。 哪怕大唐太子今后也可能是大唐皇帝,但如今终究不是。 在皇位尘埃落定之前,这一切的变数都太大了。” 契苾何力点了点头,他就是了解这个所以才没有轻易的下结论。 他不敢拿整个部落去冒险,换句话说,他们只有投奔李二才是最保险的。 “不过,投李承乾我们获利最大。”契苾沙门说道,“听那使者的话,他如今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如果我们这时候投了他,绝对能获得重用。那使者有句话没说错,如今的大唐,名将云集,若是投奔大唐皇帝,何时才有我们的出头之路? 而且,投了大唐太子,我们还有机会向吐谷浑复仇,这些年,我们被吐谷浑欺负得不够么?” 他是赞成投李承乾的。 虽然风险很大,但收益同样也大。 世上的事情,哪儿有不冒险的? “可一旦李承乾在未来的皇储之争中败下阵来,我们又当何去何从?”他们的母亲忧心忡忡地说道。 皇位之争本就是血腥而暴力且手段百出的。 赢的人,坐拥天下,簇拥着皆为从龙之臣。 输的人,魂归故里,簇拥着多为阶下之囚。 更何况他们还是异族,参与皇位之争本就不明智。 “我们为何一定要参与到皇位之争?” 契苾沙门说道,“只要李承乾回长安参与皇位之争,我们明哲保身就是。 届时大唐皇帝也不会允许我们部落如此多的人都落户长安,估计除了兄长会带少数人落户长安为质,其余的族人都会安置在其他地方。 到时候,我们还有什么能力参与皇位之争? 想必我们明哲保身的话,不管是大唐皇帝还是大唐太子,都不会过于苛责我们吧?” 不得不说,契苾沙门的想法是好的。 但他却不知道,在汉人中,有个成语叫做身不由己。 当你做了选择的时候,岂是你想退一步就能退一步的? 只要打上了李承乾的标签,那你就是李承乾的人。 不过,这些对汉人文化多多少少总是有些疏忽的人,却是相当认可他的这个说法。 另一边,王玄策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