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黄叶地 (第3/3页)
。
时间来到正午时分,此时太阳正在当空照耀,种世衡看向远方小路的尽头,慢慢的一面大纛出现,上面绣着一个“韩”字。种世衡不禁大喜,看来韩琦来到西北大营的速度比起来原来的计划快了不少。 种鄂问向种世衡:“父亲,看来韩大人以经到了。我们要上去迎接吗?” “不慌,先确定对方身份,以防止西夏人假扮这些大宋的士兵,特殊时期,我们特殊对待。”种世衡老道的说到。 “哎,你看,在主帅旁边那个是不是苏洵苏大人,要是是苏洵苏大人就没有事了,刚刚我听说这范帅早在三天以前就已经派遣了苏洵前往长安迎接韩琦韩大人。”种鄂说道。 “哦,不错,那个确实是韩琦和苏洵。走,我们迎过去。”种世衡喊道。 两千名军队,分成了两排,站在了路的两旁,就在此时,每一名士卒抬起了一面面的旗帜。在随风飘扬下面显得颇具威风。看着如此威风的阵仗,韩琦问向身旁的苏洵:“老弟,你们这阵仗够大的啊,就算是我从京城出发的那一天都没有这么多的旌旗。看到这么多的旌旗,方知旌旗十万是什么意思了。” “大人谬赞了。这是我等迎接您的最高礼遇,你作为天下读书人的榜样,当朝榜眼,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范帅说了,就做这些准备也是可以的。”苏洵在一旁说道。 “好的,好的,代本帅谢谢韩帅。”韩琦向着苏洵说道。 这两排两千人的旌旗招展的大队,足足排了两里长的地方。为了不让马儿在奔跑的时候扬起的灰尘影响到周围的士兵,韩琦此时没有骑着马在飞奔,而是慢慢的骑着自己的马儿走到种世衡的面前。 “哦,老熟人啊,种将军,别来无恙啊!前次一别,已有数月未见,听闻种将军在这几个月内是杀伐四方,建功立业。”韩琦对着种世衡说道。 “韩大人谬赞在下了,老夫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早已经没有了那一份杀伐四方的雄心壮志了,现在是几个儿子在替我杀伐四方,建功立业呢?”种世衡并没有将所有的功劳揽到自己的身上,而是将所有的功劳赠给了自己的儿子们,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可以走的比他这个父亲更远,走的比他这个父亲更好。 “众位小种将军,你们觉得这功劳是自己要呢?还是给我们的种叔”韩琦的一声种叔,让所有的小种将军们瞬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时排行老末的种卫站出来说:“这功劳我认为,不只是我们一群人的,着更多的功劳,应该是属于那些长眠于地下,在四方征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的兄弟们的。我们还在活在世上,怎么可以和他们这一些已经英勇就义的,牺牲在敌人箭矢之下的英雄去挣这功劳呢?” “种卫啊,没想到跟着狄青半年光阴,就把他那口才学到了手,不赖嘛。”韩琦在一旁夸赞道。 “大人,狄将军不怎么爱说话。”种卫竟在不知不觉中将韩琦所说的话给顶了回去。 “这是因为你还没有学到,狄青是个帅才,你父亲只是个将才,他们两个人你都要给我好好学学,记住只有你学会了狄青和你父亲的所有,甚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地,以后由你统御我大宋的军队对战西夏军队的时候就是百战百胜。”韩琦对着种卫说道。 “韩大人,我们这就动身前往延州大营吧,就在刚刚看见你来的时候,我就已经命人赶往延州大营报信,想必现在已经到了延州大营了吧。”种世衡说道。 “好的,立马动身前去。”韩琦看向远方的军营。 这延州大营位于延州城西北部,整个大营建在了山脚,每天早晨范仲淹都会独自一人爬上大营旁边的山坡上面,在这山坡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大营的全部面貌。范仲淹之所以这样布置就是因为要是西夏骑兵前来进攻,大营则是可以充当一下防御阵地的作用。只有将延州大营打开了,才有可能真正的进攻到延州城。然而延州城的地理位置关乎到整个关中地区的存亡,所以范仲淹不敢大意,足足在这里布置了三万大军,其中一万八千人的精锐部队,更是被仁宗皇帝冠以康定军的称号。 延州大营之内,范仲淹和包拯正在一起商量着什么,就在这时,帐外跑进来一个传令兵。慌慌张张的对着范仲淹说道:“范大人,韩大人已经到了前线了,距此地仅仅只有五里的路程。种将军说了,让我先来汇报,他则是亲自护送着韩大人到我们的军营里面来。” “好,利马通知相关的人员,准备迎接韩大人。”范仲淹说道。 “包大人,走吧,我们一起迎接一下,韩琦去吧。”范仲淹对着包拯说道。 “好的,范大人,请。”包拯说道。 两人一起来到门外,走到了大营的前面,此时身后的一帮将领也在此时来到了他们二人的身后,看着他们二人,众人则是一起跟在了范仲淹和包拯的身后。 狄青等将领也是一起在后面等待。 “狄将军啊,好久不见韩大人,你有没有一点思念呢?”任福将军问向狄青。 “任将军还是一如既往的多情多义啊。”狄青说道。 就在二人的谈话间,“韩”字大纛已经出现在了大营的面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