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6章 滚动的芦苇棒 (第2/2页)
一二十公分左右,大的不会超过半米。 而且,一般都很浅。 但是对于一根芦苇棒来说,仅仅这么点小风,连吹动它都不可能,更不可能让它从小沟中滚出了! 此时,浅沟内,那芦苇棒正快速的翻滚着想要从沟里翻出来,可始终就是无用功,小孩不懂物理原理,只觉得好玩,心想这芦苇棒真够笨的,这么浅的沟都出不来。 可他mama脸色苍白,放慢了脚步,正犹豫要不要跨过浅沟时,那芦苇棒咕噜一下,竟然窜了出来,继续一路响声的在前面滚动着! 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勇敢,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阻挡不了她回家的决心,特别是小儿在身后需要她保护的时候。 mama毅然往前走着,她只希望赶快走出这一片无人的农田区域,远处就有人家了。 时代有时代的特征,以前的活人不一定要聚集在城市、村落,完全可以独自在乡野,现在的活人和死人都被聚集在了一起,可能热闹了,也可能吵闹了,不过却更不愿意敞开门了! 至于那时的坟墓都是散落乡野的,田间、地头、树下、山上,这一片无人的农田区域,就散落着不少坟墓,在咕噜噜噜的音效下,更增加了夜晚的惊悚氛围。 终于,它又掉进了沟,又起来了,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再次掉进沟中,似乎耗尽了力气,停止了滚动。 mama走进一看,芦苇的一头已经点燃,就如一根香烟,诡异的是,那点燃的一头,正忽明忽暗,就像有人正在吸烟一般! 那时候的乡村人,不管男女老少的,基本都胆大,走夜路是常有的事,在村外的坟岗地遇见一些磷火、骷髅的,或者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也不觉着新鲜或害怕。 mama眼见此景,没有呼喊,没有说话,只是平静的抬起头,不再看脚下,一手牵住小儿的手,直接跨过小沟,加快脚步,消失在了夜色中。 小沟内,芦苇棒一直在忽明忽暗,既没有烟雾产生,也没见越烧越短,倒像萤火虫一般。 随着周围的一片寂静,芦苇棒渐渐的灭了,而它也静静的躺在小沟中,即便微风渐渐的大了,也没再动过,直到消失不见…… 第二天,村里传出一个消息,一老头被烧死了。 家里没着火,他却烧死在了自家土灶的灶膛边! 更令人惊悚的是,老头只有头颅被烧得面目全非一片焦糊,身体其他地方完好无损,连身上衣服都没有任何火痕! 此人是村中的一位鳏夫,沉默寡言,不太与其他人交往,也没干过什么坏事,也不和村中人吵架。 就这么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头,无缘无故的自燃了,恐怖的阴云笼罩在村头上。 不过,据邻居回忆,昨天夜晚,老头生火做饭,一直在那儿嚷嚷,说自己点燃的一根引火的芦苇棒突然不见了! 就在他点燃芦苇棒,抬头放火柴的功夫,就这么凭空在手上消失了。 老头以为自己老糊涂了,在灶膛边、屋内外到处找,愣是没找到! 邻居也只是呵呵一乐的当作笑话听,没当回事,直到现在回忆起此事,才觉得后怕——老头不会是被那引火的芦苇棒烧死的吧? 而警察看完现场,也毫无头绪,只能确定,老头的死亡时间在昨晚的十点前后。 …… 这是个恐怖故事,还是鬼故事,还是笑话? 这样的故事,一搓一大堆,随便找个人,就能给自己讲出一本书来。 附身在小孩身上的博山听闻这个消息,再想到昨晚的遭遇,不由得翻了翻白眼。 但是,这些事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感受就截然不同了! “小海?你在做啥呢?” 正发呆间,身后一个清脆而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 小海正是博山寄身的孩子的小名。 “没做啥呀。” 小海情绪明显不高,一张脸突兀的出现在他的眼前,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他,想要看出他的心思。 “这么看着我干嘛?” “嘿嘿,这可不像你啊?听说了吗?有个老头被烧死了……” 来人也是一位七八岁的小孩,上身一件旧海军衫,下身一条短裤,脚上是一双塑料凉鞋,双眼皮大眼睛,嘴巴有点宽。 他是小海自小的玩伴小K,两个关系很铁。 可他俩谁都不知道,为什么村里大人叫他小K,直到略有长大才明白,在当地,这是一个损人的称呼,等同于傻子的意思。 “嗯!” 小海无聊的应付着。 眼看小海无精打采,小K提议道: “想不想去看看?” “看什么?” 小海一愣,一时没跟上节奏。 “当时是老头家啊!你不好奇吗?” 不好奇? 那怎么可能! 村里的孩子自小就对这老鳏夫很感兴趣,当然,不仅对他好奇,对他屋子里的东西好奇,更是对他院子里的果树垂涎欲滴。 可是这老鳏夫好凶啊,没有小孩敢进他家院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