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0章:史密斯巨人与最后的拼 (第1/2页)
美利坚财富之路正文卷第230章:史密斯巨人与最后的拼图 科研棚里,汉斯教授在数十人面前,对亚伯侃侃而谈。 亚伯听了汉斯教授说了快有十分钟,他忍不住举手打断了汉斯教授的长篇大论。 亚伯开口问道: 汉斯教授大方点头承认: 亚伯听了他的解释,微微点头。 亚伯自己也记得,平行时空中的特斯拉。 它的第一辆产品,就是除了电控技术是它自己的,其他全都是外面买来的组装产品。 那个特斯拉这么做,这边的特斯拉在自己要求尽快见到成效的情况下。 同样也这么做。 那就意味着这种做法,应该是时间与成本方面最低的选择了。 但亚伯很清楚,自己的特斯拉,是不会走平行时空的特斯拉走的那一条路的。 马斯克的特斯拉确实是获得了成功。 不管是他自己,还是特斯拉的股东们,都靠着特斯拉赚到了很多钱。 但如果仅仅只是赚钱的话,亚伯完全没必要折腾这样一个技术都不成熟的东西。 亚伯有更多的地方,更好的办法,能够做到更快的赚钱。 亚伯之所以选择电动汽车这条赛道。 是因为这条赛道,若是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话。 它绝不会比传统的汽油汽车工业来的小。 而汽车工业,基本上是现代工业当中,承载能力和带动就业能力最强的一个行业。 看看德系车和日系车,直接养出来了两个世界前五的经济强国就知道了。 以霓虹人为例。 霓虹的汽车制造业,直接、间接雇佣的产业工人有540万人。 &万人背后就是500万个以上的家庭。 辐射人口超过1000万人以上。 更重要的是这个产业链中的工人,收入在普通人阶级中都是中间偏上阶段的。 这批人和他们的家庭,属于霓虹的社会中坚。 再说德国,德国大约有3500万左右的就业人口。 而在这三千五百万人之中。德国汽车产业工人占据了530万人左右。 和霓虹人差不多,汽车就是这两个国家的主要命脉产业。 从这就看得出来,汽车工业绝对是现代工业,在社会就业中的顶梁柱。 最后再说美国,美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衰败了几十年。 那条触目惊心的,就是美国汽车产业衰败的痕迹。 亚伯手上有最新的美国汽车工业的数据。 去年2000年,美国的汽车产业链占据美国的GDP只剩下7%左右,整个产业只剩下上百万人左右。 和霓虹、德国一比,可以说已经非常衰弱。 亚伯选择电动汽车作为自己产业中的三驾马车之一。 就是因为他想要,提前打造电动汽车产业这个产业。 并且直接把产业链,放在美国国内。 不说做到像霓虹和德国那样,直接、间接就业人数五百多万。 亚伯自己,则打算在近期返回一趟德克萨斯。 一来是关心自己老爹的县长生涯,二来想去关心一下成立没有多久,现在只在塔兰特县有五家分店的。 这是亚伯设想的三驾马车中的另一驾。 对太平洋超市,亚伯对它的设想,可不止当成是一个新的沃尔玛。 要只是沃尔玛的话,那它再怎么出色,也不可能超过沃尔玛了。 沃尔玛再怎么说,也有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 更何况在沃尔玛之外,那几个私营的零售巨头才是真正的巨无霸。 它们盘亘在各州,很多时候连沃尔玛都难以打进去。 亚伯对太平洋的要求,是沃尔玛 亚马逊或者京东。 简单的说,就是趁着这个网络购物方兴未艾,打造一个集现实零售 互联网销售的网络。 亚伯的设想,是太平洋在未来中,把分店铺满全国各地。 但每一家太平洋的分店,同时也是当地的网店太平洋的仓库和快递节点。 这么说吧,就是把沃尔玛 京东/亚马逊合体起来。 每家太平洋,又是仓库又是超市,又是快递网点。 然后尽量把货物,销售到每一个美国人的手上,做零售业真正的巨无霸。 要是这个设想能成功,那未来的太平洋将会是一个结合了传统与网络的怪胎。 相比于有几分希望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亚伯反而对能不能把沃尔玛 亚马逊这个怪胎搞出来没有多大的把握。 搞电动汽车产业,主要是科研和美国的政策配不配合。 弄太平洋这种怪胎,那就必须一个个克服盘亘在各州的地头蛇了。 好在亚伯还有时间,他还很年轻。 他有超过十年以上的时间,去达成自己的这一个个的设想。 在那之前,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比如他幻想中的,左手拿的传媒大喇叭。 就有很多事,还需要他亲自布置,亲自去做。 这一天,中午。 亚伯在米高梅CEO罗伯特·艾格的陪同下,来到了加州的爱莫利维尔市。 爱莫利 维尔是美国加州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旧金山湾区东部、隶属于阿拉米达县,紧邻伯克利市和奥克兰市。 在爱莫利维尔,亚伯见到了后世被人奉为科技教父的人物。 这个人的名字叫史蒂夫·乔布斯。 爱莫利维尔市。 一家名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