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六章 近乡情怯 (第2/3页)
,立马掏出一沓钱来。 这一沓钱少也有一千,杨军并没有全部给他,而是抽出了五百元。 “这五百元是杨堂让我捎来的,您点点。” 杨堂就是个普通的士兵,每个月只有四五十块钱的薪水,哪怕是他不吃不喝也攒不下这么多钱,杨军怕不好解释,就只给了他们五百元。 “这么多?” 三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竟然吓得不敢接了。 还是杨前进用胳膊碰了他一下。 “傻愣着干啥,这是老五捎来的,又不是抢来的,你怕什么?” “哦,谢谢这位同志。” 三姑生怕杨军把钱收回去似的,一把把抢了过来。 现在母亲很需要钱,这一家七八口人还等着买米下锅呢。 “不客气。” 杨军笑道:“听老人病了,我能进去看看吗?” “能能能,您快请进。” 三姑连忙把路让开。 倒是杨前进往后退了一步:“那啥,我就不进去,地里还有活呢。” 他这是怕花钱,准备要溜。 作为本家人,他应该买点礼品来看看生病的长辈,最不济也应该给点钱表示一下心意,他这是怕花钱,不准备进去了。 杨军自然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这个大伯不仅爱管闲事,而且还是个气鬼。 “行,谢谢老哥,您看看您这么忙,还给我带路,耽误你干活,实在是不好意思。”杨军道。 杨军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但内心却多了一丝鄙夷。 刚才来的时候,还是地里潮湿下不去呢,这才一转眼的功夫,就能下地了? “哎,客气啥,都是应该的。” “那啥,你们忙着,我先回了。” 不等杨军再客气两句,杨前进就扛着锄头逃也似的离开了。 “呸,算你识趣。” 一回头,就发现三姑冲杨前进淬了一口唾沫。 “呵呵!” 杨军见状,乐得呵呵直笑。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三姑这幅女儿家模样呢。 这斤斤计较的样子,和后世杨军认识的那个姑姑一模一样。 三姑见杨军笑了,顿时脸色一红。 “快进来吧。” 然后拎着杨军向堂屋走去。 “大姑和二姑呢?”杨军问道。 “啊?”三姑惊讶的看着他,一副戒备的样子。 杨军见状,连忙道:“我的意思是你大姐和二姐呢?” “大姐和二姐去四十里外的赵家沟扒河去了。” 有些偏远的地方还没有分田到户,很多农民靠干公家活养家糊口。 不仅大姑和二姑去赚钱去了,就连刚结过婚的大伯也去扒河了。 “额,爷爷呢……就是你爸去哪儿了?” 杨军一时改变不了称呼,很多话都是下意识脱口而出。 “哦,他喝酒去了,这个时候不知道在哪儿晕瞪着呢。” 话的时候,三姑一脸的不满。 爷爷是个酒鬼,长这么大从来没下地干活,每就知道喝酒,家里和孩子什么都不管,要不然奶奶也不会累出病来。 “还没喝死啊。”杨军声嘀咕道。 他对这个爷爷观感不佳,自从父亲转业回地方后,爷爷是三来头的来要酒钱,兹要是不给,直接堵单位门口闹,父亲也怕丢人,没办法,就只能给钱,就因为这,杨军从就不喜欢这个爷爷。 来到堂屋,一眼就看到躺在床上的奶奶。 这是杨军第一次见到奶奶的样子。 前世,他还没出生,奶奶就病逝了。 如今,这一世,他终于见到了奶奶。 奶奶和他印象中勾勒的印象非常相似。 消瘦的身材,慈祥的面容,脸上总是挂着一抹微笑,见谁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 看到家里来了客人,奶奶强撑着身子从床上坐了起来。 “四丫头,这位是?” 三姑在家排行老四,只是农村有个规矩,女孩不参与家族的排名,三姑只是后来出嫁后的排名,就像杨军的父亲杨堂在家排行老五,成婚后缺称老二的原因。 农村和城里是不一样的。 城里人是不在乎这一套的,不管男孩女孩,在家排行老几就是老几,比如老四是个女孩,不会因为她出嫁了而变了称呼。 在农村就不一样了,女孩上不了族谱,也不能参与家族排名,属于嫁出去泼出去水的那种人,真正属于家族的人是那种男孩子。 “哦,娘,这是五弟的战友,专程从部队上来看您的。”三姑解释道。 杨军连忙上前,扶住要下床的奶奶。 “奶……” “您千万别动,好好躺着。” 杨军不知道怎么称呼奶奶了。 直接叫显然不行,称呼大婶大娘阿姨什么的又显得不太庄重,他冒充父亲杨堂的战友已经是不敬了,总不能再冒犯老人吧。 “哎呀,你是堂儿的战友啊,长得真好,成家了吗?” 奶奶看杨军也是一看一个喜欢,一边夸着杨军,一边看着旁边的闺女,一脸的爱意。 杨军见状,意识到不妙。 有些话千万不能出口,一旦了出来,那就收不回去了。 “刚成家。” “我这次回来就是完婚的,这不正好顺便替杨堂来看看你。” 杨军表示,他确实已经结婚了,不算是欺骗老人。 奶奶一听,脸上闪过一丝失望。 不过,她听到杨军是专程来看他的,还是感到非常高兴。 “好好好,结婚了就好,男人结了婚,就定了心,以后可要好好的过日子。” “嗯,好的,奶……嗯。” 杨军有些尴尬啊,主要是称呼上的问题。 “娘,这是五弟捎来的五百块钱。” 三姑把一沓子钱塞在奶奶手里,一脸欢喜的样子。 奶奶看见那么一厚沓子的钱,惊得合不拢嘴。 这还是她这辈子见过这么多的钱,一时间,她都感觉不像是真的。 “这真是堂儿捎来的,他不是每个月才二十多块钱的津贴吗?” 杨军闻言,连忙道:“是这样的,这些不完全是他的津贴,有一部分是他立功奖励的。” 杨军记得父亲在部队立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正好拿这个事。 “堂儿立功了?” “哎呀,真是太好了。” 奶奶一听,高胸合不拢嘴。 这个年代,对于一个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