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八章 亲情的价值 (第1/3页)
1985年,秋。 万物萧瑟。 原本苍翠欲滴的天然绿被金黄色的天幕所取代,整天天地间弥漫着一股灰色的气息。 天气变冷了,外套都已经穿上了。 可即使这样,一阵风吹来,也忍不住裹紧了衣服。 早上。 杨军像往常一样围着自家前面的街道跑了两圈,这是他这么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虽然已经确定自己是长生不老了,但即使这样,他依旧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从街道口跑进来,在离芃园不远的地方慢慢停下来,然后步行向不远处一家早餐店走去。 “老规矩?” 一名服务员走了过来,微笑着对杨军道。 杨军没说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服务员见状,飞快离去。 不一会儿,就送上早餐。 一笼小笼包,一碗羊rou汤,外加两份酱菜。 杨军拿起筷子趁热夹了个包子,一口塞进嘴里,囫囵几下,直接咽了下去。 他非常喜欢吃这种包子。 自从这个包子铺开到今天,他雷打不动的都要来这儿吃早餐。 “哥,这是我店里新出品的水煎包,您尝尝。” 杨军正吃着饭,包子铺老板就端着一盘水煎包笑眯眯的过来了。 “哟,水煎包。” 杨军一脸惊喜的看着水煎包,然后说道:“那我得尝尝,好长时间没吃过这玩意了。” 说完,夹了一个黄嫩的包子咬了一口。 “嗯,好吃。” 店老板一听,脸上立马布满了笑容。 “哥,您喜欢吃就多吃点。” 杨军闻言,用筷子点了点桌子。 “最近生意还好吗,有没有人来捣乱?” 店老板正是袁二妮。 自从杨槐进去后,她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 可是,漫长等待的日子是枯燥的,是无聊的,于是,刚出了月子,袁二妮就用以前杨军给她的钱开了这家包子店。 包子店很大,能同时容纳二百人就餐。 店里雇了七八个店员,店里的早餐也是多样化,并没有卖四九城地方小吃,杨军特意从各地请来有名的小吃厨子,专门卖地方美食。 自从改革开放后,政策越来越好了,来北平上学、旅游、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已经不能满足地方吃食,追求饮食的多元化,像水煎包、牛rou锅跌、烧瓶、rou夹馍什么的,全都有。 而且,这个店铺在二环内,人流量大,每天来吃用餐的人络绎不绝,生意非常的好。 杨军也非常支持袁二妮出来创业。 一个人整天在家待着,容易胡思乱想,还不如让她整天忙着,暂时忘却心中大的烦恼。 “哥,回头你带点水煎包回去,给嫂子尝尝鲜。”袁二妮道。 杨军摆摆手:“别。” “你可不止一个嫂子,你这点包子可不够吃的。” 袁二妮闻言,脸色红了一下。 “那就多带点,让每个嫂子都尝尝。” 作为杨家的儿媳妇,她自然知道杨军不止伊秋水一个女人。 在她的认知里,不觉得这么做是对女性的不尊重,相反还觉得这是有本事男人的标配。 她很好奇,杨军是如何让这么多女人和睦相处的。 要知道,女人都是自私的,心眼比针尖大不了多少,是容不下除了自己之外别的女人的。 反看杨军,不仅让那么多女人能和睦相处,而且相处的亲如一家人。 杨军闻言,只是笑笑。 “行了,你去忙吧,别陪着我了。” “成,那大哥你慢慢吃着,我去后厨忙了。” 袁二妮笑了笑,然后转身就去了后厨。 看着袁二妮离开的背影,杨军长叹一口气。 他总有一种对不起袁二妮的感觉。 要不是他袖手旁观,她也不用忍受夫妻分离之苦。 可是,杨军知道,有些事他不得不这么做。 相对于这些,杨槐这颗长歪了的小树教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只要能让杨槐改邪归正,他觉得做的这些都是值得的。 吃完早餐,杨军抹抹嘴就走了。 他不用付账,自然有人帮他记账。 回到芃园,他吩咐司机先去了一趟单位。 在单位里待了一上午,吃完午饭,直接去了郊区。 杨槐的事都过去二个月了,这期间,杨军还从来没来看过王玉英一次。 来到祠堂。 杨军让警卫员在外面等着,他一个人拎着礼品进去。 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有个人从里面往外走。 要不是杨军眼疾手快,往左边让了一下,要不然就和来人撞死了。 “表哥?” “表妹?” 杨军定睛一看,来人不正是他舅舅家的表妹王慧珍吗。 王素珍手里拎着个手提包,包里鼓囊囊的,应该是饭盒一类的东西。 “您这是?”杨军问道。 王慧珍闻言,看了看手中的布包,有些害羞道, “表哥,我准备去上班呢,您这是来看望姑妈了?” “嗯,看望谈不上,来讨骂的。”杨军揶揄道。 “噗嗤!” 王慧珍笑道:“没想到表哥这么大的领导,还这么爱开玩笑。” 说完,一本正经道:“姑妈最疼你了,怎么可能骂您呢。” 杨军闻言,苦笑道:“不信?” “不信。” 王素珍摇了摇头。 杨军道:“走,跟我一块进去,我让你见识一下。” 王素珍闻言,看了看手中的布包,然后犹豫了一下。 不过,她还是很快的跟了上去。 “表妹,你也住在这边?” 路上,杨军问道。 王慧珍闻言,脸色红了一下。 “嗯,是呢。” 说完,又解释道:“前段时间出了那样的事,为了替他填补窟窿,家里的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包括房子,现在也没钱租房子,只能暂时借住在祠堂了。” “别哥,没跟您打招呼,就住进来,您不会介意吧?” 之前,只是说舅舅要住进来,杨军也没说什么,就同意了。 现在看来,不仅舅舅舅妈住了进来,就连慧珍表妹一家也住了进来。 好在祠堂房间多,不在乎多几个人。 现在祠堂里,除了杨军清理看守和打理的人外,就只有舅舅一家了。 “嗐,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