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金州军复仇 (第2/2页)
是你竟然能做到杀敌六人,却让自身无伤亡,可见你是有大本事的人。我现在提拔你为哨官,给了你更多的人马,希望你能让我再次的惊喜。”“将军放心,属下一定不负将军期盼。”张全倒是一脸的稳重,唐清安瞧在眼里,内心十分认可此人。此人带着自己的伍兵,屡次袭杀蛮兵而自身无伤亡,可见头脑十分精明,善于审时度势,有大将之姿。只是目前此人才从军,资历不足,唐清安越级提拔为哨官,让他手下翻了十倍,能否尽快熟练军事,以堪大用就靠他自己了。什长和哨官,一个还是兵的范畴,一个是武官了,需要的经验也完全不同。“我相信你。”唐清安笑道。李成才,辽左九寨人士,原是伍兵,帐下人头三颗,提拔为队长。……赵赫,辽左赵家屯,原是伍兵,帐下人头两颗,提拔为什长。周德兴,辽左荷花山人士,原是伍兵,帐下一颗人头,提拔为伍长。……这些伍兵不在单独出列,而是十人一组上点将台。“我从军以来,常听闻要对待军士严厉,以督促军规,虽然事实如此,实则我内心还有一等想法。我认为不愿意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不知道你们想不想当将军呢?”众人闻言都愣住了。这话让他们怎么回答?谁不想做将军?将军的权势谁不羡慕?“我想做将军。”这些人中,大多都是敢搏命的汉子,到底有人胆大,起头说道。“好,李成才想做将军,你们呢?”“我们都想做将军。”众人回道。“哈哈哈。”唐清安大笑一声。校场几千人看着台上的将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你们都能站在这台上,得众同袍见证。期望你们不要辜负自己的志向,以后的仗还长久,我真心希望看到那一天。那时候,我帐下将星云集,翻手覆雨,光复辽东,还百姓以太平,得你们展志门楣。”一队队人就这么轮流上台,台下的军士们人人期待。有的人暗恼自己当初为何不拼命捞一两个人头,也能有这份待遇,有的人不以为然,到底自己小命要紧。事毕。鼓声停,唐清安扫视整个校场。这几千人,就是金州一万三千军士里的精兵。不久的将来,金州军力将会扩充到三万人,这是他和辽东经略史鼐沟通妥的事情。想要金州出力支援北镇,这一万三千人除去留守的余部,是不足够发挥作用的。史鼐已经答应,分出登来供应辽西的军备粮饷,运送给金州扩兵,且这番轮战下来,牺牲士兵的抚恤,他也同样会亲自上疏,督促朝廷派发。有了三万兵,金州留守一万兵,两万兵北上,寻到战机才能给蛮族重创。前日,登州的补给船队,同时还有一千匹马从北镇,随着漕船运到了金州,这是北镇和蒙古互市而来的。本来才五千匹,原来计划是全部留有辽西调用,史鼐和北镇节度使李达祖协商后。李达祖没有反对,所以才分了一千匹给金州。以前计划答应给金州的一千匹,本来是年末,全年和蒙古互市完一万匹,最后才分给金州,如今大大的提前了。这就是唐清安和各家关系互通的好处,很多事都好说话。如果不是有和李大祖的走私交情,对方也不会这么痛快的给他。这番轮战也给了唐清安北上的底气。复州。哼,自己玩去吧。都以为他的目标是复州,复州也已经严守城池,唐清安要给蛮族一个大惊喜。“我们辽人,成长于战甲内,死亦不倒!”唐清安开口了。几千人说多也不多,说少也而不少。唐清安还记得自己幼时读书时,那时候国家还很贫困,学校里升国旗的时候。几千人站在国旗下,就是这么听校长在国旗台上大声讲话的。“前番各战战况惨烈,恶斗终日,血流成河,你们怕不怕?”“不怕。”“不怕。”在将官的带领下,士兵们纷纷呐喊起来。那些才得到奖赏的人们,更是表现的勇勐无比,扯着嗓门大喊,可能希望将军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我将带领你们,让十万蛮人在辽左哭泣,把你们受到的痛苦统统还给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我愿意!”万三本来有点恼恨,那个李成才,才三颗人头就升为了队长,自己帐下可是有六颗人头,凭什么也是队长。还在底下愤愤不平,突然听到将军说要亲率他们复仇,头脑一热直接喊了出来。正忐忑间,周围响起了潮水般的呼喊。辽民谁家不带孝,谁家没有三亲六故死在蛮族手里,家家与他都有私仇。金州九万光棍九万仇。将军自出海以来,从未有败仗。当将军说要领着他们复仇时,军士们心里流淌的冷血热切起来。复仇。复仇。“复仇!”金州军呐喊声直传天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