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_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练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练兵 (第1/2页)

    金江镇大败了蛮族,形势却复杂了起来。原来的金江镇,内部只要极少数国内的军丁,这些年都融入的差不多了。内部上下干净一心,如今又多了八千浙江兵,五千金陵兵,两千登来兵,三千天津兵。这些国内兵先不提,然后还有前番榆林反正的数百余汉军。这些汉军不同于投降的汉军容易打发。因为都是刘兴祚的亲卫。不少军丁光棍一个,也有一些家小都还在蛮族境内,可以说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碍于形势不得不顺从主将。吃喝一应供应,终归还是个隐患。对于如何处置数百反正的汉军,如果放在以往,有最开始收复金州的经验。融入军队,几经撤裁,然后就干净了。可是偏偏又不同。因为有个刘兴祚。以此人的威望,于公于私都必须厚待。原蛮族四卫之主,蛮族汉军大帅刘兴祚,阵前反正,导致蛮族老奴大败。功劳极大。刘兴祚性格极为的谨慎。反正之前的时候,虽然心里认为大周没道理会杀他,而且有自己这番功劳,其实是认为大周朝廷会大大的赏赐他的。<.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如此,却还是试探了又试探,得到了确认才肯做出行动。可大周的朝廷对他不闻不问,他倒是真看不懂了。唐清安不好意思的招来刘兴祚。受到自己的牵连,朝廷并没有重视此人,反而有些忽视,对比此人的功绩,朝廷这番做法是不对的。不过政治嘛,这东西本来就不讲道理。此人历史上反正,事先得到了山东巡抚的保证,结果最后却没有得到大明的呼应。或者说大明朝廷想要呼应,辽东军将们却无人理会。最终破于形势,无奈流落到了东江镇,落到了毛文龙的手中。按道理明明是功臣,毛文龙却上报,此人被他活捉,成为了毛文龙的战报。直至袁崇焕要对付毛文龙时,才向毛文龙索要此人。可以说此人很憋屈。这也是唐清安感到歉意的原因。时空不同了,却还是受他的牵连,受到了大周朝廷的冷落。此人。点子的确有点背。刘兴祚很聪明。此人才能十足,非常的机智,不然也不会骗得老奴团团转,当众大骂,说出最恨此人的话语。因此见到唐清安的神色,不但没有唉声叹气,一脸的平常,反而劝起了金江镇节度使。他对大周的朝廷没有什么感情,之所以反正,是因为看不惯辽民被屠戮,心中醒悟了民族的大义。“刘兄有大才,我想要重用刘兄的才能,不知道刘兄愿不愿意暂屈就于金江镇?”唐清安认真的说道。他是真的准备大用此人的。此人能从少年奴隶,做到蛮族的汉军大帅,深受蛮族上下的信任,委托其管理四大卫,才能是母庸置疑的。而之所以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只能说被大明的国运给拖累了。听到节度使的话,刘兴祚没有作扭扭捏捏之态,语言大方磊落的回应。金江镇的军队战斗力,虽然还无法消灭蛮族,可是他能看到两者的势头。金江镇现在有三百余万辽民。蛮族百万各族人口,治下一百余万汉民,以及从北镇获得的二十余万军民,同样也高达三百万。但是蛮族不事生产,如今无法在从军事上获得胜利,那么毕竟陷入困境。而老奴又死了。以他对蛮族各大贝勒的了解,代善笼络蛮将人心的手段可以,但是对汉人态度和其余蛮将没有区别。唯独皇台吉,重视汉人,愿意重用汉人。如果是皇台吉登上汗位,以他的政治表现,那么蛮族还维持下去。毕竟蛮族的土地面积,远不是金江镇能比的。辽左大半的平原地区,仍然在蛮族手中,还有北方的蒙古草原,东边的奴儿干司,以及新获取的北镇全境。这都是蛮族的潜力。而且蛮族的老兵老将不可计数,踊跃出来的人才也不少,年轻中的例如多尔衮之类的,都极具头脑。如果是代善的话。那就说明蛮族的政治方阵任然延续大汗的风格,对于目前蛮族的现状,将不是好事。总之,刘兴祚认为金江镇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那么到底是投靠朝廷还是投靠金江镇,他选择了金江镇,谁让朝廷不在乎他呢。偏偏他也不怎么在乎朝廷。“但凭平辽侯驱驰。”刘兴祚恭敬的说道,话里并没有提朝廷。唐清安满意的点点头。“我有五千军马驻守朝鲜,缺一名能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