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章 林如海事发 (第1/2页)
京城的气氛变得沉闷。因为太上皇病了。真的假的,病得严不严重。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可是谁家也摸不清具体的消息,因为连皇宫里的皇帝也搞不清楚。在殿内坐立不安,一会笑一会忍住,想要在脸上挤出哀意。“父皇病情你可打听清楚?”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他知道皇上的心意,他自己也努力打听。可是太妃把持后宫多年,早就把太上皇接过去亲自照看,又有心腹周老太监为其做事。一点风声都传不出来。而监司礼监戴权,则带着太上皇的口信,和内阁对接,如此这般,虽然太上皇没有露面,仍然把控着朝政。《从斗罗开始的浪人》一日,两日,半个月。这般下来,谁也忍耐不住,心中的猜测越发狐疑。甚至有人认为太上皇其实已经死了。“夏守忠,此事你务必想尽办法打探清楚。”夏太监是皇帝的心腹,知道这事有多么的重要。“我看那裘世安态度有些摇摆,我去试探?”裘世安也是太上皇身边的人,是总理内廷都检点太监,权利不小。夏守忠的提议,皇帝犹豫了。他担忧裘世安把自己打探太上皇的事,告知了太上皇。夏守忠看在眼里。他在皇帝身边伺候多年,对皇帝的脾性十分了解,是最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太上皇但凡有问责,皇帝从来都是推给下面的人。因此夏守忠也不愿出面去打探。不过以此堵住皇帝的口。要是众人都料错了,太上皇是躲起来观望形势,那跳的最欢的几个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这也是夏守忠能活到如今的手段。皇帝果然没有同意。如此这般。大半个月下来,皇帝对太上皇的事情一无所知,哪怕太上皇至今未露面,朝事仍然和往常照旧。忠顺王虽然在外地,对京中的关注从来没有减少,反而因为离京,在京城留了不少亲信。他很早就得知太上皇的异常。原想着皇帝在宫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总能比外面的人先得消息。可是左等右等,忍不住派人催促了皇帝几番,结果一点消息都没有探到,而且朝事也没有变化。内心又气又无可奈何。最后放下自己的事务,私下亲自回京。“叔叔怎么回来了?”皇帝大惊。忠顺王到底也气愤不过。“皇帝不急太监急,我就回来了。”听到亲叔叔的指责,皇帝脸色也不好意思起来。夏守忠笑道。“皇上担忧是太上皇的诡计,所以不敢妄动,也是稳妥之策。”“放屁。”忠顺王不好太过指责皇帝,听到夏守忠出头,即是骂他,也是间接怒斥皇帝。他这些年为自己的亲侄儿奔波,这点底气还是有的。皇帝果然不以为意,并没有不快。他如今手里那些势力,都是自己的亲叔叔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没有他的叔叔,他啥也不是。“不管太上皇是不是真病,我们都要说他真病。”忠顺王紧紧的盯着皇帝。年轻的皇帝,被忠顺王看得不自在,只能勉力笑了笑。对自己的侄儿,忠顺王极其了解。从小就怯弱。不然哪怕支系远,也不会被太上皇看重。说句不客气的。资质极差。“叔叔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忠顺王这才又看向夏守忠。“你也别躲了,别人不了解你,我还不了解你?这件事太过重要,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务必探清楚。”夏守忠被忠顺王点破,连忙答应不敢拒绝。“朝廷上也要闹点动静出来,不能让那帮人舒舒服服的静观其变,等着尘埃落定,哪里有这等好事。”忠顺王路上早就想好了对策。挑个重要,背景又不强的人出来杀鸡儆猴。即可试探太上皇,又能让朝堂看清楚形势,逼他们趁早下场投注。“林如海。”忠顺王点出了这个名字。他需要钱。拉拢军中势力,无法升官或者钱财。升官之道,他极难做到。那就大把钱财开道。每年不可计数的钱,都花在了将领身上,这些将领又养着家丁。没有朝廷的税赋,只靠他走私商道,每年赚多少钱,也是都不够填进去。这些军门本来就胃口极大,又知道他需要他们的支持,在银钱上从来不客气。而金州这两年竞争人参和皮毛贸易,打压内地市场价格,让他越发入不敷出。林如海家族衰落,靠着他中了探花,得太上皇提拔,从兰台寺大夫到扬州巡盐御史。这等肥的流油的地方,忠顺王不信林如海没捞银子。即可逼迫朝廷官员站队,又可抄家获得银子。一箭双凋。太上皇病了,没病也病。该是朝廷官员们认清形势的时候了。皇帝虽怯弱。可是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