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_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退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退军 (第1/2页)

    “蛮族撤军了。”宁远城的刘英,赵雍,李坚,程之信等将领,得知这个军情后,同样的不敢信。如此大好局面,蛮族为何撤军呢。金江军李胜虎,也和众人一样,一头雾水。探马都确认无疑,众人不知道原由。本来失魂落魄,几日来都闭门不出的魏毅,得知后出门大笑。他向锦州将领笑道。“蛮族攻打锦州,我等奋力坚守,对方损失惨重,无力退兵,我们当收回锦州。”魏毅的提醒,令众人恍然大悟。李胜虎闻之反对。“锦州远离山海关,且锦州军已散,如果蛮族复攻,根本无力守住,凭白浪费军力和物资。”宁远城去掉自己的兵力,才七千余,收复了锦州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全力稳固宁远。宁远比锦州更占据地势,比锦州更易守难攻,且靠近山海关,方便朝廷补给。李胜虎的良策,被众人弃之不用,不过也没人敢去锦州,只派了一队兵,在锦州重新挂上朝廷的旗帜。李胜虎见状,鄙视的摇了摇头,这不是自欺欺人吗。魏毅懒得跟他解释。打起精神开始写捷报。很快,金州的快船也带来军情。平辽侯亲赴营口,逼退蛮族大军,各位当谨守宁远,以恢复实力,不得浪战。原来如此。众人搞清楚了蛮族退兵的真实原因,不过却没人认可。魏毅写完的奏疏,各将都联名。唐清安也没指望,现在的锦州军牵制蛮族配合自己,他们能自保就不错了。魏毅等人的奏疏,并没有告知李胜虎。李胜虎则让金州快船向将军表述他的想法,他想要回去金州,不愿在此地多留。“李营总的想法,我会告诉将军的,请李营总放心。”快船的军官,很快就离开了宁远。锦州重新挂起了朝廷的旗帜,不同的是,原来的锦州人声鼎沸,军士众多。如今残破不堪,荒无人迹。至于前线的各堡,同样被蛮族破坏的不成样子。朝廷在辽西多年来的努力,人力且不提,只每年消耗的数百万的物资。多年来高达数千万的积蓄供给此地,前功尽弃。皇台吉同意撤军。在辽西消灭了整编多年的锦州军,那么弃掉辽西也无所谓。十余万大军。他亲率领十万往海州赶去,剩余的后队押送俘虏人口物资,也不担忧锦州残军会来sao扰。他还未到海州时。海州和营口双方就停止了交战。双方继续攻伐没有意义,只是徒增士兵伤亡。蛮族大军已经大破锦州,唐清安已经逼回了蛮族大军,因此皆罢兵,此地又恢复了短暂的和平。yawenba.大辽河被分成了两段。下游入海口宽阔处,以平山脚下的娘娘宫开始,到梁房口关,乃至耀州驿,被金江占领。上游渐窄的地方,被蛮族布置石墩以防备金江军船只,以塔山铺,牛庄驿,宗昌堡为防线。蛮族在海州有一万五千余兵,足够防守海州。金江军依托营口为核心,周边的梁房口关,平山,耀州驿,各地合计尽万兵。后方的复州,旁边的岫岩等,有两万兵。彭大海得知将军到了营口,第一时间就带领三千兵马赶到了营口。此时的营口。除了原本的守军,还有李如靖等人带来的援军,以及唐清安的亲卫营,加上彭大海三千兵。也才堪堪一万兵。唐清安很满意郑刚。此人的确灵敏,能预料到自己最担忧之事,寸步不离自己,虽然没有明言,可见他的谨慎。“有郑刚在,我不惧皇台吉亲来。”面对彭大海等人的请求,请将军退至海州,他们已经得知皇台吉,亲领大军而来。营口才万兵,而皇台吉至少十万兵。如果得知将军在此地,绝对会不顾一切的围困营口。唐清安看到士气高昂,不愿轻退,以免影响士气,自己要么不来,既然来了。哪里有主帅先退避的道理。他是这般想的,可众人都不认同。乃至郑刚都苦口婆心的劝戒将军,都忍不住直接说道。“将军不在营口,我有信心守住营口,将军在此,我反而没有信心守住营口。”把道理讲述了一遍。得知将军不愿意退,连李如靖都赶来劝告自己的义父。见人心如此,唐清安才无奈,跟随彭大海回了复州。“将军,以后万勿如此行事,考虑太过不周。”回到了复州后,彭大海单独请见将军,私下告戒将军的行为,太过鲁莽。想到将军身边只有几十人,且身赴前线,彭大海就后怕不已。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如果碰到袭扰的蛮兵,有个万一的话,金江镇未来不可预料。将军长子才三岁。唐清安点点头,认可了彭大海的话。这等行险事图谋大利,的确不是他应该多尝试的。试过一次尝到了甜头,很难控制不继续赌下去。历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