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_第三百零二章 圣明的皇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二章 圣明的皇帝 (第2/2页)

物资,各仓库都开始有了积蓄。有苏观负责山东,虽然只是二把手,唐清安对此人放下,不担忧物资运送金州会被拖延克扣太多。而辽东都司的人选,唐清安不放心。在红楼中,贾雨村升职入京做京官,唐清安想到了此人,写了信询问他是否愿意来辽东。贾雨村此人,官僚气息十足。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对于目前的金江镇来说,如果来一名清官,对于金江镇才是不好的事情。倒是贾雨村,他越是官僚,对金江镇越是有好处。除非金江镇和贾府一样衰败,不然贾雨村对金江镇,只会大开方便之门,方便你我他。此人比贾政来辽东都要合适。贾政虽然是唐清安的岳丈,可是以他的呆板,是不会越过底线的帮助金江镇。倒是贾雨村,底线远比贾政要低。贾雨村收到平辽侯的书信,当然愿意去辽东了,立刻联系故旧来奔走此事。加上贾府,王家等勋贵的策应,以及唐清安的支持。贾雨村很快就收到了新的调令,去金州重建辽东都司,有了这份资历,贾雨村未来入京,底气十足。林如海被流放,甄家难以自保,贾雨村再一走,金陵的势力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新的人选,不光贾府在思考,唐清安也在思考。一个是贾雨村的同僚张如圭。贾雨村因为革职,流落到林府教书时,正是此人带来的消息,才得以第一时间求到林如海,最后到京城靠着贾府王府的实力而起复。张如圭有功名,有资历。还有一个就是通判傅试,至于其他贾府的门生,要么资历不足,要么科举排名太落后,要么像赖大家的县令官职太低等等。傅试此人完全没有底线。为了巴结权贵,把自己的meimei耽误到了二十几岁,可以说完全不要脸面,没有一丝的底线。论起此人,连唐清安都有点怕,此人功利心太强,又不在乎私情,虽然cao作的好,能为金江镇带来大利。可是这等人的背叛太让人防不胜防,太膈应人了。因此唐清安建议了张如圭。如此费劲力气,终于一一cao作成功。贾雨村去金州重建辽东都司,不少的官员抢着要去,例如户部的张云承。因为是璠皓的门生,日子十分的难过。御史韩昊倒是没有去金州,而是离开京城,去山东担任登来巡抚,其中也亏了他父亲殉职于锦州的原因。都察院经历龚泽,此人也离开了京城,成为了新的巡盐御史。至于陆仲恒。此人名气太大,脱不开身,被发配到了冷板凳上。……诸事唐清安都在一一敲定。他和历史上的毛文龙同样起家于辽左,而金江镇有如今的局面,不同的是,他在京城有勋贵的大力支持。因此金江镇能得到朝廷的军饷粮饷,然后才能做到收复失地,又逐步恢复民生,形成良性的循环。这个过程中,贾府对于唐清安,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不论是他到辽东的百户之职,以及背靠大树而在辽东顺利的站稳脚跟,或者出海获得的支持。乃至光复金州,以小小的备御之职位,和参将赵缑用,两人间还未开始的主导权之争,就因为贾府的cao作而尘埃落定。等等事情,贾府都起了关键的作用。他穿越前的时代,朝中有人好做官,读过书的人都当懂这个道理,所以他才没有直接去辽东从军,而是选择拜入贾府。贾府的庸才很多,哪怕有宝山也能被挥霍一空。可是贾府还有一个大才。山观中。贾敬越来越像一个修道之人,穿着宽松的道袍,坐在太极蒲团之上,面对神像一言不发。一朝天子一朝臣。更可怕的是新朝的天子,敌视旧朝的大臣勋贵。他在等。唐清安多年来,在人前都是一副知恩图报的面孔,深的人们的信任。以前是他有求于贾府,贾敬看不准。现在是他伸手支撑贾府的时候了,这种时候,才能彻底看清楚一个人。他不怕唐清安不伸手。贾府是勋贵的旗帜。甄家大致会被抄家,贾府可能会被抄家,也可能不会被抄家。可是不管贾府会不会被抄家,贾府不会倒。勋贵不会允许。贾府可以换当家人,但是旗帜不能倒。犹如当年的他。倒是能趁机看清楚唐清安,到底是重情重义之人,还是伪装的小人。陈德言趁夜来了。他的手下们,早已探好了路。虽然有锦衣军的监视,可是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只要用些手段,还是能混进来。“我大哥说,明年和蛮族决战后,迎娶三小姐。”听到陈德言的话,贾敬才露出了笑容。“我这里有一份名单,关于军队的,哪些是能打的,哪些是不能打的,可以提供金江镇参考,以请调入金州,支援明年的大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