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安达 (第1/2页)
红楼从辽东开始正文卷第三百二十章安达贾鉴向忠顺王请辞。 “你的才能我非常喜爱,我的身份你也清楚,你是个聪明人,我将亲自向朝廷为你奏功,你可愿意留下了辅助我?” 忠顺王热切的说道。 忠顺王有心留下此人。 他是皇帝的亲叔叔,随着皇帝掌权日久,国内想要投靠他的人不知凡几。 听到忠顺王的挽留,正是因为自己是聪明人,才要做聪明的决定啊,贾鉴委婉的拒绝。 竟然被拒绝了。 忠顺王虽然内心不喜,面色却不变,到了他这等地步,国内权势滔天,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拒绝而感到愤怒。 就像他到了辽西。 所有人都一时间投靠了他。 他手中的人才,犹如过江之鲫。 “蒙古各部还需要你的帮助,先留下些许时日帮我,你在这里帮助辽西军,和帮助金江军都是一样的。 对于战事,都是有帮助的。” 忠顺王极力的挽留,贾鉴没有办法拒绝。 乃至从忠顺王的营帐中走出来,心思都在思考。 自己目前的处境好像不太妙。 “贾先生。” 贾鉴从忠顺王的大帐中走出来,因为被忠顺王拒绝他的请辞,正陷入走神中。 路上遇到了程之信,竟然没有发现他,直到被他的叫声惊醒。 “是程将军啊。” 贾鉴连忙客气的回了礼。 两人寒暄一番,贾鉴看着程之信进入忠顺王的帐篷中,内心了然。 此人已经投靠了忠顺王。 造化弄人。 原本自己还是史鼐的幕僚的时候,和此人关系还不错,与恩主史鼐一样,对此人的能力也是认可的。 可惜了。 如果此人能在金江镇的话,以金江镇的环境,必定能成为一名把心思全部投入到军事中的将领。 以此人的年轻和能力,多半能获得的他想要的东西。 贾鉴不看好他,以及他投靠的忠顺王。 不管是在辽西,还是朝廷。 作为金江镇的机密奔走,他不光接触了辽东的各项事务,也有国内源源不断传来的情报,所以对国内的形势极为的了解。 忠顺王想要在辽东和金江镇争雄,实乃天方夜谭。 “贾鉴一定不能放走。” 进入了大帐后,程之信一改刚才的嘴脸,诚恳的再一次向忠顺王提议道。 “此人本身才能就极强,深知辽西的情况,如今又在蒙古各部中都有关系,竟然能说服蒙古台吉们改变主意。 我们离海州最近,而蛮族主力却都在前线,所以争夺海州城我们是有优势的。 如果战事顺利,我们光复海州城,随后赶来金江镇,必定讨要海州城。 金江镇军多,而我辽西军少,必定要拉拢蒙古军的支持,以对抗金江镇。 如果放了此人回去,以他的能力和关系,蒙古军必然被他拉拢,而支持金江镇。” 忠顺王听完程之信的想法,他也是这般想的。 他锦州军才万余兵,史鼐带领的国内军,也才五万兵,而金江镇有十二万兵。 还有朝鲜的五万兵,以忠顺王最近的所知,朝鲜军竟然直接受平辽侯指挥。 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所以对于数万蒙古骑士,忠顺王必定要拉拢过来,如此才有从金江镇虎口夺食的底气。 不然就算他靠着先手,抢先占领了海州城,也抗拒不了金江镇。 海州城不只是一座城。 如果辽西光复占领了海州,代表着把金江镇地盘扩张之路堵死了,海州后面的辽沉地区,都将落入辽西之手。 忠顺王要考虑军事,更要考虑政治。 “贾鉴此人刚才向我请辞,我没有答应,许下重诺想要拉拢他,可他同样拒绝了。 但是我没有放他找,找了其他借口留下他。” 听到忠顺王的话,程之信面色怔了怔。 以忠顺王的威望和背景,换做是自己是贾鉴的话,也不会轻易的拒绝忠顺王的拉拢。 贾鉴难道认为在金江镇的好处,比在忠顺王这里都要强么。 程之信虽然有才能,却困守一地,不如贾鉴的视野开拓,其收到的信息远不是程之信能比的。 因此程之信认为投靠忠顺王才是捷径,才是正确的道路。 既然贾鉴这么坚定,程之信反而认为此人不可留。 “如果……” 程之信迟疑,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他不知道自己这么说了后,忠顺王会如何看他。 “尽管说,我信任你。” 忠顺王笑道。 听到忠顺王的保证,程之信才鼓足勇气。 “此人在蒙古部落中影响力太大,他既然铁了心投靠金江镇,说不得不能留他。” 此人这么年轻,却杀伐果断。 忠顺王觉得自己还是小觑了眼前的人。 “我会看着办的。” 刚说完这条建议,程之信心中就有些后悔。 如果传了出去,那么自己无疑把金江镇得罪死了,彻底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不过又想到自己有什么资格两头下注呢。 如此宽慰自己一番,程之信离开了忠顺王处。 此地留不得。 贾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