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六章 未来 (第2/2页)
做出各种相应的应对手段。或者关起门来做辽东王,或者顺应形势,重整山河。如果是后者,唐清安不想要一路打过去,惨烈的“养蛊”后活下来流民军,不一定谁能笑到最后。就算自己靠着实力一路碾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金江军要牺牲多少人?国内要牺牲多少人?要损失多少民力和国力?所以他才想要拉拢国内的勋贵,成为他未来入关的助力。至于勋贵是隐患,是需要解决的阶层,乃至于金江镇入主后,需要的大变革,会触动勋贵的利益。不光他如此认为,就连在场的四人,他们都是从底层到如今的位置,各个才干十足。众人皆是如此认为。但是并不影响麻痹勋贵,拉拢勋贵。靠着捷径,更加轻易的获取全国,保持住了国力,再来进行改革,最后对付顽固的勋贵份子,岂不是手到擒来之事。将军的根基又不是不稳。以金江镇的根基,迅速的获得全国,无论是应对何事,都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众人才强烈的提议,将军应该遵守承诺,迎娶贾府的小姐,为金江镇的未来,做出有利的选择。得知众人的想法,唐清安深以为然。自己的才能虽然并不是真正的货真价实,但是他知道伟人的行为。绝对不会把自己的敌人弄的多多的,每解决一件事的时候,只会打击相应的敌人。而其余的敌人,反而会拉拢,麻痹对方,成为自己的助力。事情要一件件的做,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循环渐进。而不是还未开始,初步的目标都没有达成,就想着用一步来解决所有的麻烦,导致所有的敌人联合起来。正因为这个道理。唐清安同意了众人的计划,明年迎娶贾府的三姑娘,成为金江镇的主母。一边等待天时,一边极力拉拢国内的勋贵。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到了最后的局面,国内的勋贵多半都会选择他,因此他能更加有把握,以及更轻易的收复各地,光复山河。因为他的身份,拉拢不了文官,如果又不能获得勋贵的支持,难道还真的一路打过去不成,损害的不也是国力么。这才是下策。如此的大略,唐清安,司马谢友成,主判顾应时,奔走贾鉴,二弟刘承敏,三弟陈德言。只有他们六个人清楚。就连支使冯胜之都不知晓。“到底需要等多久呢。”唐清安问了一个重要,又不重要的问题。众人笑得轻松。他们认为不管等多久,金江镇都等得起。不论是十年还是二十年。“这件事真说不准,以大周的雄厚,就算民乱事成,怎么也得好多年吧。”唐清安皱起了眉头。如果是另外一个时空的大明,流民军占领京城,还要等十年以上。十年啊。正如刚才自己的夫人问自己,何时接回自己的长子,唐清安心中思绪万千。夫人的目光,局限在家中。这些人的目光,局限在国内。而唐清安的目光,包含了整个世界。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日本。从前明开始,日本就霍乱国内的百姓,乃至大周后,派大军支援朝鲜,解决了倭乱才逐渐消停。这些年下来,日本的幕府已经换了三个。新的幕府,新的幕府将军,选择对外和平的策略,发展国内的民生,并逐渐锁国。如果没有意外。等未来数年,幕府将军压服所有的大名后,日本将要保持数百年的和平。经济不提,人口将要进入快速增长的道路上。凭什么?日本想打就打,打不过之后,不付出丝毫歉意,想和平就和平?唐清安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既然日本选择了战争,那么唐清安就不会允许,何时战争停止,由他们说的算。这才是他真正不召回长子唐晏乾的原因,以免和朝鲜离心。和打败蛮族一样。他将要拉拢所有的势力,拉拢无数的朋友,一起打败日本,征服日本。包括蒙古,包括朝鲜,包括国内,包括西方各国人。这并不是不可能的。蒙古,他有把握拉拢。因为东部蒙古还有外部威胁,那就是林丹汗,不想要被林丹汗吞并,就必须靠近金江镇。朝鲜,他有把握拉拢,并且已经逐渐影响朝鲜的政局。国内。靠着贾府的旗帜,拉拢勋贵阶层,获得国内的源源不断的支持,同时令朝廷对金江镇放松警惕。西方各国。日本未来的排教事件,屠杀教民,就是自己拉拢西方各国的机会。天时地利人和。就算那时候的日本,能拉起二十万大军,唐清安也不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