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_第三百八十四章 王者之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四章 王者之剑 (第2/2页)

子已经有孕。杀死了敌人,妻子生下的别人的孩子,他一视同仁的养大,并培养成才。对于打伤他的敌将,也毫不计较,给予重用。这是草原的世界观,成吉思汗遵守,并发扬,获得人心。乃至蛮族老奴。同样对打伤他的敌将给予重用。等等。心有多大,世界才有多大。只有把这些反对自己的人,都收为为自己效力的人,才能登上更大的舞台。汉高祖,唐太宗,他们的心胸更是宽广。唐朝海纳百川。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唐国居住,经商,传教等等。从来不会恐惧被他国的文化所影响,受到伤害,因为唐国从上至下的自信。最后。不论是何种国家的文化,都会被唐国吸收,汇入唐国的大海之中,让大海更加无边无际。全世界的人,都在赞美大唐。以成为唐人自豪。就连最为桀骜的日本,都以送女到唐国,得到唐人的血脉为荣。如果连唐国的心胸都无法触及。却想要登上比唐国更大的王座,实乃天方夜谭。所以。唐清安对于这些有国家忧患意识的官员,并没有打压和排挤。“金江镇绝对不会建国,哪怕我称王,也是大周的王。”此处只有两人。唐清安慎重的向冯胜之说道。冯胜之满脸的震惊。他没有丝毫的准备,面对将军的交心,不知道如何回复。一时间楞在当场。“忠顺王视我为敌,朝廷顾忌我,但是我绝对不会造反,不过信任难得。不过你当了解我。对于国内,数年来我丝毫不犯。”见冯胜之神色,唐清安继续说道。“前番福建官员弹劾我金江军侵犯福建,实乃无稽之谈,福建百姓困苦,无法生存。人命关天的事,福建官员不作为,而我作为大周平辽侯,却是要管的。但是你当知我性格,万事以百姓为重,应该理解我的苦衷,绝对不是对大周有侵略之心。”冯胜之露出了苦笑。将军说的这么明白,哪怕只是作为老朋友,他也应该回以真诚。“我又如何不能理解将军呢,但是我观忠顺王,如此敌视将军,并作出种种行为。他畏惧我金江镇消灭了蛮族后,从而无可制,我怕的是他啊。”冯胜之感到天意难测。也越是明白了,当一个人的实力强大起来后,那么他就是有罪的。对于朝廷就是罪。将军的确没有造反之心,他信,朝廷能信?朝廷还在怀疑。他也用尽了力气,和辽东都司的官员接触,让对方相信金江镇不会造反。但偏偏出了个忠顺王。比原来的魏毅还要强势的,难以对付的王爷。忠顺王为了保下蛮族,做出种种行为,限制金江镇,例如抢占海州。以海州威胁金江军的粮道,金江军选择了退让,而忠顺王又要夺海州民众。一步步的行为,都在逼困金江镇。可是。对于蛮族。金江镇一定会出击的,因为这事金江军百姓的民心。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最后终究破裂。而忠顺王对国内的影响,远远大于金江镇。真的到了对付忠顺王的时候,朝廷很难不认定金江镇为造反。这是死局啊。听完冯胜之的忧虑,唐清安点了点头。的确,正如冯胜之所言,不论忠顺王如何想,金江军今年必败蛮族。金江镇的百姓所愿是其一,不可错过日本的天时是其二。“哪怕真到了最后的局面,金江镇也永远是持大周的旗号,我也是大周的平辽侯。”唐清安安慰了冯胜之一番。~~~~~~唐清安的心胸,别人理会不了,也不会相信。知人知面不知心。福建弹劾的奏疏,让京城刚恢复秩序的风气,有严肃了起来。刘一儒亲自约了史鼎。两人在一处别院,谈起金江镇。史鼎哪怕和平辽侯有关系,他的根基始终是大周,就算是金江镇造反夺得了天下。史鼎从中投靠了金江镇,不还是个侯爵?更不提其中的风险。所以刘一儒想要见一见,这个对金江镇有了解的勋贵,也是他较为信任的勋贵。“据我所知,平辽侯的确没有反心。”史鼎慎重的说道。他和大哥史鼐谈论过此事,和贾府谈论过此事,和王府也谈论过此事。包括锦乡侯府李长松,神武将军的公子冯紫英等。“既然如此,他为何派军去袭扰福建呢?难道想要从一北一南,钳制国家?”刘一儒询问道。皇帝已经信任了忠顺王,认为金江军必定有反心。而国内形势艰难。作为内阁首辅,当朝第一人,他有责任分清楚形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