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三章 两班与大名 (第3/3页)
仔细思考平辽侯的语言。 “平辽侯不反对我们。” 众人惊住。 “但是不能推翻李倧。” “不推翻李倧,岂不是一样?” “不,我们推翻西派,一样也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沉器远笑了。 ~~~~~~ 能见的人都见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自己的目的也已经达成,唐清安辞别了李倧,准备归国,没有坐船。 两班勋臣的送行不提。 四轮马车上,唐清安交代陶杰,未来关于两班勋臣之间的争夺,如何让金江镇继续保持超凡的地位。 陶杰很快就明白了将军的心意。 总体上。 将军不希望朝鲜发生太大的内乱。 因为金江镇需要朝鲜出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日本和蛮族一样,狼子野心,遍观其历史,其国家一统后,千年前就入侵他国,向来不断。 其行为率兽食人,毫无人性。 以前只敢侵略朝鲜,琉球等,如今胆大妄为,从前明开始,已敢窥视我中华大地。 德川幕府夺权后,对外称不会发动战争,和我国派来的使者不提,连派去朝鲜的使者,也口口声称愿意和平云云。 如此种种,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野心,而是因为当初倭乱入朝时,被我国军队打痛打怕了。 不然如何解释琉球国目前的困境呢?可见其野心从来没有消失过。” 陶杰负责朝鲜之事,唐清安需要把很多事情,都交代给他,避免他出错。 论对这个时代的认知,唐清安可以肯定,目前没有人能超过他。 在具体事务上,陶杰的才能超凡,自己不如他,但是在大局观上,此人却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 听闻将军的话,陶杰才仔细思考日本。 日本曾多次派使者去大周,态度谦卑,虽然因为各种意外,导致两国没有深入交流。 但是因为沿海倭寇的销声匿迹,大周国内的官员们,总体上还是认为日本会真的发生变化。 如果是其他人,陶杰可能会不信,但是将军的话,陶杰深信不疑。 “打虎不死必受其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于幕府,我是一定会消灭。 其各地大名,皆要接受大周的封号,认可大周的管理,谁有不服之心,就要打败他。” 陶杰只负责朝鲜之事,而将军却谈起日本。 以自己对将军的了解,两者必然有联系,因此没有插话,仔细聆听。 “金江镇应民心而生,因民心而强大,担负民族的责任乃是上下所有人的义务。 蛮族衰败,我看过军司的布置,稳打稳扎,没有意外的话,蛮族必然失败。 而忠顺王陷于锦乡侯府,无力对付我们。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定能赢得胜利。 赢得胜利后的金江镇,远没有到马放南山的时候,更应该担负起责任。 德川幕府已经三代之治,具有了强大的根基,但终归是刚一统,地方上矛盾重重。 其国内百姓仍然民不聊生,乱民众多。 而琉球国乃我国藩国,必定要支持其驱逐萨摩藩的军队。 那么我们和萨摩藩之间,定有一场战争。 我虽然希望对德川幕府,未来按照我的计划一步一步进行,但是当战事开启,谁也无法预料规模会扩张到哪一步。” 闻言,陶杰有些喘不过气来。 朝鲜是一个数百万人口的国家,因为将军天马行空的手段,仿佛看透未来一般,加上两国宗藩的关系。 所以将军竟然,让人不可置信的,轻易的拿捏住了朝鲜,虽然是他的手段,也有如将军所言。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不是金江镇,真的有碾压朝鲜的实力,打败朝鲜勋臣易,征服百姓难。 哪里会像将军这般的轻易。 真要是硬碰硬,彻底征服朝鲜,就算以金江镇目前的实力,至少也要数年,乃至十数年围剿之功。 而现在将军要对付远比朝鲜更加强大,距离更加远,文化差别更大的德川幕府。 且要靠军队的手段,陶杰不敢想象,金江镇有这份实力吗? 而且金江镇还有身后朝廷的威胁。 队伍突然停了下来。 被突然打断思路的唐清安,皱起了眉头。 “怎么回事?” “前方发生了sao乱,末将已经派人去打探。” 亲卫营将领万三,在车厢外,向里面汇报道。 不久。 王本赶了回来。 “是本地的乡绅,和百姓发生的矛盾。”犹豫了一番,又说道,“据说还有我金江镇的百姓。” 闻言,众人都诧异起来。 这里虽然离鸭绿江不远,可也是在平安道境内,如何会有金江镇的百姓。 “全部带来。” 将军的声音传了出来。 既然涉及自家的百姓,唐清安当然要亲自问一问。 龟城府使韩明琏,半路上迎接平辽侯,加入了送行的队伍,又是他的辖内,连忙跑来抱歉。 他和李适是一派人,也是准备作乱的两班勋臣,但是在平辽侯面前,却不敢乱来。 几名朝鲜少女,被几十名汉人百姓保护,而地方上乡绅,带着家丁,双方对持。 如果不是因为其中有汉人的存在,早就被官员们驱逐走了。 王本把人都带来过来,向车厢内的将军禀明详细。 事情倒也简单。 想要把子女嫁到镇江的朝鲜百姓多,经过已经嫁入镇江百姓的妇女的家人帮助。 眼前的几名少女的家人,已经和镇江那边的百姓说好了亲事。 可是到了迎娶之日,被当地的乡绅阻拦,说这些人家都是贱民,没有自由身,不许汉人带走这些少女,于是双方发生了冲突。 唐清安往前探了探,看到窗外几十号自家百姓,立马心中了然,嘴角露出笑容。 娶亲就娶亲,用得着来几十号青壮,可见是有准备的,知道会发生冲突。 “真的是贱民吗?” 听到平辽侯的询问,自己辖内的事情,韩明琏想要尽快化解,连忙上前摇头,笑道说不是,交给他去处理。 当地的乡绅,也是两班勋臣,不过是家族较小。 韩明琏拉过乡绅到远处劝戒,那乡绅摇了摇头。 “前年来过一回,去年又来过一回,今年还来,我绝对不会放人的,这件事争执到汉城我也不怕。” 闻言,韩明琏冷笑起来。 谁不让他好过,他必定让谁吃不了兜着走。 82中文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