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变动 (第2/2页)
此事,我已经为那些反对考成法,把罢免的官员们,他们该如何应的方法我都想出来了。” “哦。” 柳湘莲露出好奇的眼神。 唐清安眼神陷入回忆,想了想后,才缓缓的说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你看看,舆论不就回来了。” 看到柳湘莲傻了的样子,唐清安笑了两声。 东林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从朝堂上失败的官员们,汇聚到一起,琢磨出来的东西。 “将军之才,让人感叹之极。” 良久。 柳湘莲呐呐的说道。 “那清丈完田亩之后呢?” 不过,柳湘莲还是忍不住好奇的问道,虽然他自问自己不敢学,不妨碍他好奇。 听到柳湘莲的话,唐清安默默的低下头。 “后面的事情,谁知道呢,不过能做到这一步,国家已然兴盛起来了,只要不废除此法,可保百年的兴盛。” 大周不从根子上改革,不把官员们治理好,所有的法子也不过是头痛医脚而已,才是唐清安不惧大周的底气所在。 感叹完后,唐清安打起精神看向柳湘莲。 “德川忠长真的敢造他哥哥的反?” 收敛了心神,柳湘莲连忙点头,脸上兴奋起来。 “德川忠长的父亲已死,幕府将军是他的哥哥,已经露出了杀心,没收了德川忠长的领地,流放到了上野高崎。” “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他只能等死,我悄悄拜访了他,他听到金江镇愿意帮他,仿佛变了个人一样。” 柳湘莲笑道。 正如将军刚才感叹,天下事没有新鲜事。 看出了危险的德川忠长,开始装疯起来,只是做的太明显,无法让人相信。 毕竟。 其父未死之前,他可是很狂妄的,仗着父亲的宠爱,和手里的实力,屡次挑衅他的大哥德川秀忠。 面对他的挑衅,德川秀忠次次都忍让。而前年他们的父亲死后,德川秀忠露出了真面目。 而失去了靠上,德川忠长很快就在政治上失败。 但是德川忠长毕竟从小就是获得两藩的大名,支持他的人还有很多。 以及德川幕府对各地大名的打压,例如一国一城令,一个大名只能留下一座城池,其他的城池必须拆除。 接二连三打压大名的条例,各地的大名,畏惧幕府的势力,虽然地方上的小动作不断,却没有人敢出头对抗幕府。 唐清安沉吟起来。 如果能支持德川家族内斗,明年又有九州岛大规模的民乱,正好是金州谋夺九州岛的大好时机。 既然如此,唐清安不再犹豫。 “告诉德川忠长,他想要什么,我都给他什么。到了需要的话,我可以派兵协助他。” “德川忠长询问我们要什么。” “看来他还看不清楚形势啊。” 原本的德川忠长,到了死亡的前一刻,为什么没有选择放手一搏呢。 因为他还保持着幻想,认为自己装疯,能让他的哥哥留他一命,他的哥哥德川秀忠棋高一着。 温水煮青蛙,一步步把德川忠长逼到了绝路上,到了临死的一刻,德川忠长反悔也来不及了。 “这件事你全权负责,必定让德川忠长看清楚形势,到底愿不愿意坐以待毙。” “如果德川幕府成功内乱,形势最恶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出多少兵力支持德川忠长?” 柳湘莲需要一个底气。 “五万。” 唐清安肯定的说道。 “新蛮军两万,朝鲜军两万,新合军一万。大军的粮草,朝鲜负责一半,我们负责一半。 日后,由德川忠长承担送还。” “此事,你需要谢有成,贾鉴,陶杰详细的商议,如果需要的时候,大军从朝鲜出发,还是从济州岛出发。” 听到五万的数量,虽然不是金江军,但是柳湘莲松了口气,这个兵力,可以说服德川忠长。 兵力太少,不能说动德川忠长。兵力太多,恐怕德川忠长又会担忧。 “国内义军形势颓废,所有人都在担忧国内的形势,唯独将军不在乎,原来是如此认为的吗。” 告辞前,柳湘莲突然醒悟。 唐清安点了点头。 大周如果灭亡,灭亡的原因,绝对因素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 天灾人祸。 人祸大于天灾。 人祸就是地主阶级和百姓的矛盾,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大周不会因为义军的颓废就重新盘活。 柳湘莲离开后。 薛蝌轻轻的进来,小声的提醒。 “将军,隔壁的会议室,人已经到齐。” “好,现在就过去。” 唐清安没有歇口气,随着薛蝌离开。 隔壁的会议室。 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林如海,贾鉴,谢有成,朱秀,武震孟,刘成敏,彭大海。 众人起身迎接将军。 “都座。” 昨日在军学堂的会议,更多的是鼓舞人心的会议,今日的内部会议,才是真正的关于新的形势的会议。 金江镇是唐清安从无到有一手建立的。 军中遍布军学堂的军校生,没有野心家存在的土壤,想要违逆节度府,从士兵到百姓都不答应。 这就是人心。 所以为了加强金州的扩张,唐清安准备放权。 谢有成起身,看了眼在场的同僚,手里紧紧的握着一张公文,然后拿起来仔细念道。 “为了更好的应对金州形势,会建立四大军镇。” “第一镇。” 谢有成停顿了下,忍不住抬头看向将军。唐清安笑着颔首,谢有成点点头,继续念下去。 “以沉阳为核心,建立负责草原的纵合军镇,节制使刘成敏,镇使冯胜之,稽查使徐辉。” “第二镇以镇江为核心,建立负责奴儿干司,含括平安道,咸镜道的固土军镇,节制使武震孟,镇使李成贤,稽查使王宣。” “第三镇以旅顺为核心,负责因对国内的变化,归属于军司直管,节制使朱秀,镇使顾应时,稽查使郑永廉。” “第四镇以济州岛为核心,负责琉球国,日本局势的拓土军镇,节制使彭大海,镇使陶鏴,稽查使方士珍,经历柳湘莲。” “林如海为左支使,顾道初为右支使,判官朱文,推官邓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