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四章 三大营 (第2/2页)
“末将心急如焚,还望王头谅解。” 在东昌的时候,赵洪范就在研究平辽侯的做事风格,以及金江军的建成。 对平辽侯,他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此人雄材伟略,委实非寻常人可比。 但是。 他对平辽侯非常忧虑,认为此人必定是乱国之人。 王亢点点头,没有责怪赵洪范。 “你有运道。” 突兀的话,令赵洪范发怔,不知道话从何来。 “你前番说忠顺王做的对,虽然你人微言轻,到底也传了出去,知道你说过这话的人不少。” 王亢眼神里充满了羡慕,继续说道。 “我听闻一丝风声,忠顺王可能要调离辽西,掌管三大营,如果他老人家得知你的话,必定会重用你。”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 “啊。” 赵洪范又惊又喜。 惊得是忠顺王调离辽西,那辽西怎么办。喜的是,如果真能入如此大人物之眼,自己的仕途必定一帆风顺。 当年。 忠顺王极力挑衅金江镇,不受朝廷的支持,反而不少大臣弹劾忠顺王。 唯独赵洪范不这么认为,他说忠顺王做得对。 他认为怕的不是造反的金江镇,而是能隐忍至今的金江镇。 以金江镇的实力,平辽侯能忍得住野心,全力以赴的开拓地盘,发展自身的力量。 这等胸襟,赵洪范认定,此人必定造反,并且造反之日,就是动摇山河之时。 “你觉得平辽侯真的会造反?” 王亢没有理会赵洪范的欲言又止,转而询问此事。 平辽侯十余年来,一直秉承周制,从来没有向朝廷跋扈,又拉拢了大批的勋贵。 甚至不少的文官,都为其张目。 有尾大不掉之势,但无桀骜之实,是靠着实打实的战绩,靠着功劳走到今日。 这等形势从古至今也有。 例如大宋折家将。 大明黔国公府。 大周锦乡侯府。 折家将世代镇守西北,黔国公府世代镇守云南,锦乡侯府世代镇守辽西。 很多人希望,平辽侯世代镇守金州。 一代不如一代,总有朝廷接管的那天,折家将,黔国公府,锦乡侯府不都如此么。 而平辽侯不负众望,从来没有违逆朝廷,导致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安抚他,而不是逼反他。 当然。 同样不少人,认为平辽侯是大患,例如忠顺王。 还有眼前的赵洪范。 王亢想听听赵洪范的解释。 “平辽侯必反!” 赵洪范坚定的说道。 “现在反,金江镇为我大周之大患,日后反,金江镇为我大周之掘墓者。” 赵洪范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他很绝望。 前任登来巡抚,竟然为金江镇说话,为金江镇大开方便之门。 他敢反对吗? 自己一个小小的把总,连和其说话的资格也没有。 像这种人还有很多。 据他所知,致仕归乡的前任山东右布政使,也是偏向金江镇的封疆大吏。 还有贾府,史府,王府…… 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他仰望的对象。 直到忠顺王出现,才使得他松了口气,但是结局让他惋惜。 他赵洪范生在大周,长在大周,承蒙皇恩,世代食君之禄,与国共存亡。 朝廷积弊,当治。 但是家国不能亡。 王亢不说话。 看上去没有变化,实则内心激烈的碰触。 “自己得想办法调走,走之前,还得捞一笔养老的银子。” 赵洪范让王亢改变了心意,觉得此人说得对,平辽侯的确会造反,但是他想的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避开这个问题。 至于平辽侯能否夺得天下。 王亢一则认为不至于,了不得也不过糜烂北方罢了,二则关他屁事,保住自家前程方为上策。 ~~~~~~ 登来巡抚谢正仁,正与龙山大营总兵吴兆元说话。 登来巡抚一职,是太上皇当政时,为了应对蛮族的威胁,新设的官职。 从山东巡抚一职中,分离出来的,登州和蓬来二府从属之,提督军务。 “开春啊,朝廷会下拨两笔专项银,一笔编练新军,一笔修葺城墙,你治下出了个人才啊。” 吴兆元堆着笑容,连忙说道。 “不过是撞到运气罢了,一个普通武夫,如何当得抚台的夸赞。” “你明白吗?” 谢正仁打断了吴兆元的话,露出意味深长的眼神。 吴兆元愣了愣。 “明白。” 随后使劲的点点头。 能和官员对抗的,只有勋贵,当勋贵势弱时,文官必然压过武官。 勋贵最大的旗帜,贾府早已势弱,军中根基一扫而空。 坚持最久的锦乡侯府,也日渐势微。 文官当道。 军中的物资,钱粮,军备,升迁……都落入文官之手,连提督军务也是文官。 吴兆元这等高级将领,早已看清楚形势,投靠了朝廷大老,否则哪里轮得到他来担任龙山大营总兵。 听说忠顺王会调来此地,吴兆元心中闪过这个想法,不知道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 “修葺城墙的款子,自有规章,而编练新军的款子,我倒是有个主意。” “请抚台明示。” “天津、蓬来、登州三大营的作用,你我皆知。编练新军谁也不知道结果好坏,万一有差池,你我都担当不起啊。” 吴兆元闻言,内心挣扎。 他前番说赵洪范无用,实际上还是很看重他的才能的。 有能力又会办事,还是自家手里的将领,吴兆元作为总兵,需要手里有一两个能打的人才。 他已经明白了巡抚的意思。 “哈……哈。” 吴兆元发出夸张的声音,掩饰内心的犹豫,很快打定了主意。一百个赵洪范,也比不上府台一句话。 “抚台高见,的确不能编练新军。” “不,你还是派人呈交文书,我会批复,下拨这笔款子。”登来巡抚谢正仁一脸的老道。 “但是银子是没有的。” “......” 吴兆元喉咙被堵住了。 他们大老粗胆子虽大,哪里又能比得上文官们的cao作,既要吃,还要自己背锅。 “银子......” 吴兆元败在府台的眼光下,硬着头皮点头。 “新军不办了。” “谁说新军不办?” 谢正仁抬手抚须,一脸的官威。 “新军你自己想办法,万一查起,也有个交代。” “喏。” 吴兆元实在是笑不出来,露出了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