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一章 为了正义 (第2/2页)
益最大化为目标。” 马定国坚定的看向杨春。 刺眼的目光,让杨春下意识的别过头,不与自己的学生对视。 “殊不知,与将军提出的以人为本背道而驰。” “解决百姓于水火,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而不是把精力投入到外面。” 登来的流民都生活的如此悲惨,马定国无法想象国内的流民是怎么活下来的。 每一日。 有无数的流民悄然无息的死亡。 “今日之事,全是我一手策划,责任全部在我,军司怪罪,由我一力承担。” 马定国不是投机之人。 他知道今日之事,闹不好会让他人头落地,但他还是无怨无悔,只要能引起军司的重视,但凡能逼迫军司改变战略,那他就死得其所。 年轻人不怕死。 当有了理想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天下间,最坚定的殉道者。 马定国身边的同伴们,露出热烈的视线,崇拜的看着自己的学长和同学。 他们都是普通人,不像那些二代子弟,但也为靠近伟大而兴奋,因为他们寻到了心中的正义。 世俗还没有侵蚀他们的理想。 和当年以复仇为志的金江军不同,这些军校生开始了追求理想。 这就是教育的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金州军学校开始散发光芒。 “呵呵。” 杨春发出了嘲笑声。 “我也不懂,你们做了点事,就觉得自己委屈,都是干着金江镇的事,偏偏你们觉得自己对。” “凭什么就觉得自己干得多?见了些世面,就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大?” “节度府多年来收拢了许多的流民,你们视而不见?为此兴修水利,修渠修河,平整土地,开挖沟道种种事宜你们看不到?” 杨春虽然只是负责武的教官,但也不会被学生们牵着鼻子走,三言两语就把学生们的气势压了下去。 “将军为流民的付出,你们看不见了是吧?” “你。” 杨春看向马定国。 “你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军司?军司肩负整个金江军的重任,何处不重要,何处可以放弃?” “天下苍生几个字,你凭什么认为你担得起?你用什么来担?还不是指望节度府。” “想要出头,还轮不到你来说。” 杨春把马定国骂的低下头,才满意的看向别处,人们看不见的眼神里,对马定国的疼爱一闪而过。 “打出金江军的旗帜,以稳固蓬来县为主,做好龙山大营来攻的布置,清点城内的粮食……” 人们纷纷露出错愕的视线,不可置信的看向教官。 “看什么看,还不赶紧行动起来?时间有多紧张?小兔崽子们。” 杨春的骂声,不但没有让他们生气,反而让他们露出了笑容,仿佛又恢复了活力。 “老师。” 马定国没有走,他明白教官的用意。 杨春摇了摇手。 “什么话都不要说了,你有你的正义,但是军司有军司的正义,事已至此,你是我的学生,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后果由我来承担。” 作为军学校资格最老的教官,杨春不会放弃自己的学生,他怕被同僚们嘲笑。 天下间,哪里有老师放弃自己学生的道理。 马定国声音梗咽。 父亲性格孤傲,不肯同流合污,因此不受同僚待见。 战死后,他们家不但没有得到恩赏,反而遭到排挤,本就勉强为生的生活,一落千丈难以为生。 后来被凯武叔派人找到他们,把他送去了军学校,十余年来,从童子到青年,他最亲近的长辈,除了凯武叔,就是教官杨春。 杨春摸了摸这名他内心认定的得意弟子的脑勺,就像马定国小时候不听话,惹是生非闯祸的时候那般。 】 刚到军学堂的马定国像个刺猬,动不动和同学打架,属于一点就炸的脾气。 陈凯武亲自登门拜访,把马定国的父亲介绍了一番,请求杨春多关照一番,杨春听闻后满脸动容。 这种军人养育出来的儿子,绝对不是性格顽劣的人。 现在。 长大了的马定国很久不闯祸了,但是一闹就是一件大事,掉脑袋的祸事。 杨春派遣了诸事,拿起纸笔,默默的写下经过,以及对国内诸事的看法。 “将军,时机已到。” 时机真到了吗?杨春不知道,但是他把责任划到了自己身上,是他组织的行动。 ~~~~~~ 登来的书信,第一时间送到了唐清安手中。 “时机已到。” “放屁。” 唐清安烦闷的把书信丢到桉几上,他不信这件事会是杨春的策划。 杨春算得上是老人,唐清安很熟悉杨春的性格,他不会是做这种事情的人。 谢有成捡起书信,默默的看完。 “军学生很好用,但如将军所言,任何事都有利弊,军学生的弊端就是不易控制。” 听到谢有成的话,唐清安没有反驳。 他前世当了半辈子的教师,比谢有成更懂学生。 学了知识就是为了打破旧观点的。 质疑一切。 质疑,论证,实践,再质疑,再论证,再实践,周而复始,一直伟大。 西方的文艺复兴,本质就是对旧观点的质疑。 已经到了变革的时代。 谁不变,谁墨守成规,谁就会被淘汰。 老祖宗从来不会是墨守成规。 夏商周,朝朝都在变化,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有了春秋战国,各国开始了变法。 赵国的胡服骑射,秦国的商鞅变法。 汉朝的儒法,唐朝的科举,宋朝地主阶级的兴起,明朝的恢复华夏衣裳,开始重建文明。 “这件事的责任,是我的疏忽。” 谢有成说道。 连日来他想了很多,夜不能寐,最后选择出来承担责任。 “登来的事情,我处理的不够完善,导致于今日之祸,是我没有重视。” “不要谈责任,现在该如何解决登来?” 唐清安一则担忧登来的安全,二则忧虑登来流民之事。 本来金江镇和山东地方官员达成了默契,此次的变化,会让地方官员们驱赶流民,不会再让流民流入山东。 而且第一镇的事情还未决,第二镇还在和朝鲜对抗,第三镇第四镇都是大麻烦。 杨春搞出的事情,破坏了金江镇的脚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